臺洪斌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斷健全,煤礦安全管理在制度建立、資全投入、安全培訓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使煤礦的安全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但煤礦在的安全保障能力方面仍舊相對較為薄弱,因此無法及時、有效地對各類安全事故進行預防。文章對煤礦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進行分析,探討煤礦風險預控管理模式的實際運行過程,并且對煤礦風險預控管理模式實施的要素進行討論研究,希望能為相關的煤礦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參考及建議,將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落實到各個生產環節中,以此保證煤礦生產安全和正常運行。
關鍵詞:煤礦 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模式 淺析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29-01
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是隨時代發展而出現的安全管理模式,該模式能夠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由5部分構成:(1)風險管理和風險識別。該部分主要是對生產運行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對風險源進行識別,并對風險制定相關的控制措施。(2)不安全行為的控制。該部分是對崗位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行為予以梳理,同時進行相關的機理分析和管控糾正,目的是便于各崗位嚴格執行安全管控,同時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及傷害。(3)生產系統的控制。該部分是對采集、疏通、挖掘、運輸等方面的生產活動進行管控,特別是對防瓦斯、防滅火的系統進行嚴格管控,目的是將質量安全的量化標準落實到各個生產環節,是生產運行的動態要求達到安全生產的標準。(4)對綜合要素進行管理。該部分是對生產系統以外的輔助系統進行安全管控,目的是將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模式加以落實。(5)該部分是對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目標、運行組織、安全責任等進行管控,目的是確保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順利運行。煤礦企業需重視并強化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工作,以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
1 煤礦中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運行方式
煤礦中安全生產管理以風險預控管理理論為基礎,是一種過程化的管理方式,該管理模式按照煤礦不同的特點,對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過程進行實時的調整。管理體系的運行方式有如下幾個方面。
1.1 危險源的辨識
危險源即煤礦的生產運行過程中,能夠對職工生命財產造成威脅、能夠對生產安全造成威脅的不穩定因素的基本來源;煤礦企業生產管理過程當中,造成安全事故的起因即危險源,危險源在煤礦企業的建設、生產、改造等環節中均存在。因此,在煤礦企業的風險預控管理中,對危險源進行辨識是最主要的內容。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工作時,要對煤礦的特點進行全面的考慮,同時做好危險源的分類工作,并且參照危險源的特點,依靠人力資源、機械設備等因素的支持對危險源進行檢測[1]。
1.2 安全風險的評估
完成風險源的辨別工作后,就需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根據相關的風險評估結果對風險的可發生性及會造成的損失進行評定,并對風險的等級進行劃分。考慮到管理對象及風險等級,可將管理的措施及標準進行有針對性的編制,進而完成風險管理的規劃。煤礦企業需將編制完成的管理規劃向風險管理部門進行上報,之后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員及現場的操作人員對管理規劃進行改進、補充及完善,以雙向反饋、審核、修改的方式對管理規劃進行查缺補漏。需注意的是在實際的生產運行過程中,一些生產活動會根據實際情況出現變化,因此,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等工作均需要根據實際生產狀況進行實時調整,以此保證管理工作呈現螺旋上升趨勢,并將PDCA管理模式很好地體現在生產運行的過程中[2]。
1.3 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完成危險源識別的工作之后,就能很好的確定管理對象,之后根據管理對象和的特征,對相關的管理標準及管理措施進行規劃,以此對生產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危險源進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消除,進而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在制定管理標準的過程當中,需以國家及煤礦行業的相關安全生產標準為基礎,根據不同煤礦的特定制定不同的管理標準,管理標準不能一概而論,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以滿足煤礦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需求。
2 煤礦中風險預控管理模式的實施要素
2.1 提升設備水平,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煤礦企業需對傳統的采煤方式進行改革更新,積極推廣高檔普采、輕型綜采等先進采煤方式,盡量選擇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較高的設備來進行煤礦的采集和生產,以此為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落實責任制度,優化組織結構
我國大部分煤礦企業的組織結構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因此,監管部門需對煤礦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強化組織結構建設及監管,建立健全煤礦企業的運輸、采集、挖掘等部門,同時配置相關的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有效落實責任制度,以此為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
2.3 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加強安全生產培訓
我國大部分煤礦企業均存在安全教育及崗位培訓不到位的情況,相關的監督部門需對煤礦企業的生產及經營過程予以充分的考慮,構建科學、合理且符合煤礦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員工培訓體系,有效落實企業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培訓工作,以此有針對性的避免煤礦生產運行過程中不安全行為及安全事故的發生。
2.4 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加強信息平臺的建設
煤礦企業的信息平臺建設可以加入產量的計量系統、安全監測及監控系統、員工定位系統等具有針對性的先進信息系統,以此實現信息間的查詢、調用、支持,進而提升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的管理效率。
3 結 語
新時代背景下,煤礦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是煤礦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理念。煤礦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具有提前預防、整體治理、層級管理、綜合提升等優勢和特點。煤礦企業需對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實施該管理體系時需做好危險源的辨識、安全風險的評估、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各項工作,同時,提升設備水平,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落實責任制度,優化組織結構,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加強安全生產培訓,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加強信息平臺的建設,以此對煤礦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從根源上消除煤礦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危險因素,確保煤礦生產長久、安全的運行。
參考文獻
[1] 馬改煥,劉廣君.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生產中的運用[J].中國公共安全,2014,6(9):138.
[2] 楊勇.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模式的研究[J].煤礦開采,2012,12(6):86.
[3] 仵亞男,劉曉蕾.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煤礦安全,2014,7(5):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