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高強
摘 要:測洪方案是水文站為應對防洪工作根據自身特點設計的工作預案,編制內容包括了測洪設備、測洪方法、上游水利工程情況、測站自然地理情況、工作時的安全措施。測洪方案直接用于指導洪水期水文測驗工作,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測站、不同的測洪能力都有不同的測洪方案,不同測驗方式和方法所得到的測驗精度,都應滿足水文測驗規范的要求。洪水期的水文測驗工作當中會用到水文測站測洪方案,但在實際工作中,河流、測站、測站測洪能力這些方面差別還是很大的。
關鍵詞:水文測驗 方案編制 水文測站 洪水期
中圖分類號:TV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230-01
測洪方案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流域地理概況、防洪水利工程施工條件、測驗河段情況、上級要求的測驗任務、測驗設備、本站測洪能力、測驗時的安全措施、特殊情況下的報訊方法。該文探討測洪方案的編制方法,以此借鑒,進而指導和規范洪水期的水文測驗工作。測洪方案編制目的任務測洪方案直接用于指導洪水期水文測驗工作,對于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測站、不同的測洪能力,都有不同的測洪方案。不同測驗方式和方法所得到的測驗精度,應滿足部頒水文測驗規范的要求,但不管客觀條件如何變化,在水文測驗工作中,最終的測量成果必須滿足水文測驗規范要求。合理利用現有測驗設施及測驗手段,不同級別水位時的測驗方法和測驗時間,測流時的安全保障措施,特大洪水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測驗方式和方法的應急預案。
1 編制測洪方案工作存在的不足
測洪方案是水文站為應對防洪工作根據自身特點設計的工作預案,需要將測洪設備、測洪方法、上游水利工程情況、流域地理概況、工作時的安全措施等內容編制進去。目前,部分發達地區的水文站或流域機構運用水文模型可以建立甚至發布洪水預報,但由于預報模型是在較早期的技術和條件下建立的,難以滿足目前對洪水預報的較高要求。
1.1 自然地理條件復雜
在人類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流域自然地理條件也在不斷變化,例如河道改道、河床抬升、泥沙影響,使河道的行洪能力發生著變化,預測的水文參數也在不斷發生改變,這些變化對測洪方案的編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干流站主要用洪峰流量相關法、支流站主要用降水徑流法來預測預報洪水狀況。在測驗工作中我們發現,河流上游的水文站所測得流速相差較大,但在河流的下游,流量和徑流量相差不大,種種跡象表明,自然地理條件的改變嚴重影響測驗工作的精度。
1.2 人類活動影響
人類活動的足跡不斷擴大,經過這些年的不斷發展,許多河流的岸坡、河床、底質、水量等諸多因素不斷發生變化,部分地區甚至影響了氣候。測洪方案的編制工作是根據氣候、地理條件、水文參數等條件,通過長期的監測數據,建立在實測資料和經驗規律的基礎上完成的一套方案。但人類活動改變了這些因素,導致實測數據和理論數據不相吻合,影響了測洪方案的有效性。
1.3 站網密度較小
目前,許多地區的水文站站網密度相對較小,水文站之間距離太遠,上游水文站所監測到的洪峰信息到達下一水文站時很難預測準確,當發生超大洪水時,難以使下游水文站提前準備必要的設施設備。
2 編制測洪方案的經驗建議
2.1 加強流域地理概況調查工作
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許多流域地理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早期所總結的數據及經驗已不能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所以在編制測洪方案之前,需要對流域地理條件重新進行勘察,例如需要進行水文、氣象、水系、氣候、環境等基本因素調查。同時可以利用當前的先進科學技術,例如衛星、RTK等工具,調查成果需要加大分析研究力度,以供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方案。
2.2 了解流域內人類活動情況
測洪方案的編制過程中,人類對河流的開發和利用也是需要調查了解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方案的編制工作中,不僅要了解河流的本身特性,也需要重視沿河居民的生活習俗,尤其是容易發生大洪水的地區,對提防內農作物的生產情況也需要了解。比如種植作物的種類、播種及收獲時間、種植面積等情況,從而發現這些因素可能對洪水產生什么影響,并將這些因素考慮到測洪方案的編制工作中去,加大方案的可靠性。另外要加強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洪減災意識,在發生洪水時,如果提防內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影響河道的行洪能力,也會影響防洪方案的編制。所以當地政府要將強宣傳教育,正確引導,采取措施使河道恢復原本面貌。
2.3 加大投資力度
現有水文站部分存在年久失修,設備落后,難以開展大洪水時期的水文測驗工作,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提高設備的測洪能力,加強設備的安全性能,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為測洪方案的編制提供基礎保障。
2.4 加大站網密度
水文站網是由許多測站組成的一個網絡,對于一個流域來說,是指各種各樣的測站組成的一個監測系統,用于搜集各類監測數據。一個水文站只能偏重于一類數據的收集,如水位站主要收集水位數據,雨量站主要收集雨量數據,泥沙站主要收集泥沙數據,而水文站網的完善,就能做到資源共享、數據互補,這樣可以減輕單個水文站的監測壓力,同時各個站點各有側重,這樣可以更準確地監測一類數據。在水文站網的基礎上,制定出的測洪方案實用性會提高很多。
3 結語
測洪方案是洪水期開展水文測驗的重要“工具”,每個水文站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測站的方案,同時,需要經常演習,熟悉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才能更好地運用測洪方案。
參考文獻
[1] 崔海濱,張勇,王利彬.淺談水文測站測洪方案編制[J].治淮,2010(7):10-12.
[2] 張萬.水文測驗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89.
[3] 王萬軍.渭河流域水文站測站測洪方案的編制[J].科技傳播,2013(10):139-140.
[4] 張小鳳,張長江.陜西省渭河流域水文站網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陜西水利,2010(2):25-26,34.
[5] 胡德生.寨上水文站測洪方案的編制[J].山西水利科技,2014(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