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丹++任艷
一個沒有熱情寫作的人,自然也不會生活。然而,現實作文課堂中,不少學生正在成為“被動”寫作的犧牲品,他們迫于考試的壓力,作文中不乏陳詞濫調,虛情假意,讓原本豐滿的文字支離破碎。因此,如何點燃學生的創作欲望,呼喚心靈的回歸,讓浪漫浸潤作文課堂是筆者和所有語文教育者應當思考的話題。
一、激發寫作興趣,用詩意豐沃心靈的荒野
興趣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產生寫作欲望,才能在興趣的引導下詩意地行走在文字間,用文字感染別人,亦豐富自己。然而,現實作文教學中,迫于考試的壓力,詩意的行走常常變成枯燥的堆砌,從小學到初中,很多孩子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這種厭倦和懈怠成為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最大的問題。因此,轉變學生的寫作態度,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寫作中,作文課堂自然會散發出浪漫的芬芳。例如,七年級學生的第一次作文課,上課伊始,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聊起了天,“這所中學校園和你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你認識了幾個新同學?你覺得哪個老師長得漂亮些?你最喜歡上哪門課程?初中課程這么多,你累不累啊?”教師的問題很隨意,瞬間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于是,學生們紛紛舉起手,踴躍發言,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待到同學們說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老師提出了倡議,“你們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老師聽不清楚,也記不下來,不如用書面形式告訴老師,好不好?”只見學生二話不說,把自己的想法快速地在本上寫了起來。學生寫完后,教師引導同學們,“同學們不妨給自己寫的文字加個題目,就當作我們今天的作文吧!”于是,《我的新同學》《美麗的校園》《我上初中了》一篇篇作文“新鮮出爐”,而整個過程,教師沒有給學生出示任何作文題目,輕松緩解了學生的寫作壓力,學生“以我筆寫我心”,為培養良好的寫作情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創新寫作方法,用激情揚起信心的風帆
葉圣陶曾經說:“文字就是一座橋梁,橋梁的這邊是讀者,那邊是作者。走過這道橋才能讓讀者與作者會面,實現心靈的溝通和交流。”而搭建好這座橋,不僅需要我們的方塊字,更需要文字中蘊含豐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1.創設情境,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平臺
作文是學生心靈的傾訴,靈感是寫作的源泉。很多學生之所以害怕課堂作文,主要原因是缺乏寫作靈感,遇到老師布置作文題目,只能生搬硬套,東拼西湊。因此,要讓作文課堂豐滿首先要讓學生“動”起來,創設情境,給學生搭建一個自由參與的平臺,在豐富的體驗中學會品味,嘗試表達。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由寫作”作文訓練中,教師巧妙創設情境,提前布置一位同學課下準備實驗,課上展示實驗過程,將一個盛著半杯水的杯子放在講桌上,拿一元鋼镚依次放進杯子里直至水滿,此時,實驗同學拋出問題:“水杯中還能放進鋼镚嗎?”很多同學都搖搖頭,也有幾個機靈鬼喊:“可以。”只見這位同學將一些鹽放入水中,水面居然下降了,又可以放進幾個鋼镚,同學們被這神奇的實驗驚呆了,都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聲。此時,教師請同學口頭描述一下實驗中臺上、臺下同學的表情、動作及自己的感受,同學們興奮極了,紛紛舉起小手搶著回答,作文課此時也達到了高潮,最后教師讓同學們把這難忘的實驗記錄下來,同學們寫得五花八門,各有千秋。所謂“自由寫作”即寫最熟悉的人,記最熟悉的事,表達最真切的感受。寫好這樣的習作,要求學生如這堂課一樣,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一句動人的話、一件細微的事、一個溫暖的眼神,只有真切地把握這些感受,才能找到寫作的切入點。
2.培養思維,還學生一雙想象的翅膀
亞里士多德說:“想象是發明及一切具有創造性活動的源泉。”學生作文更是如此,只有擁有了一雙想象的翅膀,才能在思維的天空織出五色錦緞。然而,想象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經過后天的開發和培養。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作文教學中,要挖掘學生的想象潛力,讓作文課堂繽紛多彩。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寫作訓練,師:(教師多媒體出示范例: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誰來分析句子特點?生1:這句話用了象征的手法,由花生長在墻角想到了清高的品質。生2:我認為還具有一定哲理性。師:大家分析很到位。那請同學們以“籠中的鳥”為開頭,發揮想象,也寫出一個這樣的句子。這樣的訓練形式深受學生喜愛,同學們很快給出了答案。生1:籠中的鳥,你囚于一室時,夢想便消失了。師:很好!想象豐富。生2:籠中的鳥,你安于現狀時,自由便夭折了。師:誰來點評一下?同學們等不及老師允許,都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回答:“太棒了!想象豐富而富有哲理。”這個訓練環節中,教師旨在告訴學生,寫作要善于抓住聯想的“觸發點”,即事物之間的聯系點,如由根想到莖,由莖想到葉;還要善于多角度聯想,如由墻角的花想到孤芳自賞,由籠中的鳥想到失去自由,由一棵草想到生命力的頑強,由一只蜜蜂想到無私奉獻精神……在這樣的訓練之后,同學們的寫作思路明顯開闊了許多,培養學生想象力。
三、挖掘寫作素材,用積累豐富生活的畫卷
對初中生來說,最發愁的是“無米之炊”,沒有寫作素材,無從下筆,為了考試胡亂對付,所用素材多是陳年舊事,毫無新意可言。因此,讓作文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筆下的文字充滿靈性,必須從積累入手。增加學生積累的方法很多,如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閱讀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讓學生閱讀喜歡的作品,自由閱讀,不設障礙,讀完之后開展“讀書會”,交流心得,互相提升;再如,加強課外練筆,提倡學生寫日記、周記、書評等,讓學生將生活素材逐日積累起來,這樣才能在考場作文中施展拳腳;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辦板報、開班會、演講比賽、座談會等,以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增強親身體驗,讓學生的筆下有內容可寫,只有解決了“米”的問題,才能進一步考慮做出的飯香還是不香。例如,九年級一次拔河比賽,因為一個同學的失誤造成一個班級的失敗,然而,在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下,該班級不但沒有氣餒,而是振奮士氣,狠下功夫,爭取下次的勝利。語文教師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以《失敗也是一種美》為題目寫一篇作文,沒想到學生寫得極為深刻,讓老師都為之動容。寫作是一種精神性質的活動,沒有對客觀事物的感悟,就無法實現情感的表達;反之,讓作文課神采飛揚,就要做好日常積累。
四、重視寫作評價,用鼓勵滋潤精神的心田
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太吝嗇激勵的語言,總是拿自己的標準評價學生的作文,試想和教師幾十年的語文功底比較起來,學生寫作水平自然不高。因此,讓作文課堂散發人文的光芒,必須遵循生本思想,用鼓勵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在寫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被肯定的榮耀,自然會積極投入到下一次寫作中。例如,一堂作文評改課上,學生展示作文,當教師聽到一位學生在作文中被善良的行為感動,表達對社會道德深思的時候,教師脫口而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被評價的同學羞澀地低下了頭,試想自己的文章與著名的詩歌有異曲同工之處,心中自然充滿驕傲和自豪,此時,其他學生也受到感染,將熱烈的掌聲送給這位同學,此時的課堂散發著濃濃的墨香。和小學生比較,初中生思想更加成熟,對某些事物的喜愛源自崇拜、仰慕等復雜感情,教師以神采飛揚的評語評價學生作文,悄無聲息間給學生做出了榜樣,激發了其寫作熱情。
總之,真正的作文課堂不是思想的束縛,而是心靈的放飛。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呆板而枯燥的說教,給學生多一些趣味、多一些鼓勵,這樣的作文課堂就會多一份豐盈、多一份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