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岑氏土司國家認同研究——基于《田州岑氏土司族譜》的歷史解讀

2015-06-30 09:10:16梁亞群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梁亞群

(廣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1)

一、《田州岑氏土司族譜》及其相關研究概述

田州岑氏土司始于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其統轄范圍包括今廣西百色市大部,河池市的巴馬、鳳山、天峨、南丹和都安、大化一部分,南寧的馬山、武鳴、隆安一部分,崇左市的大新等一部分,在其力量最為強大時曾統轄桂西地區的半壁江山,對桂西、桂南地區的歷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從明朝開始,土司地區的族譜修纂開始受到重視。《明實錄》載:“所屬土官,不能分別嫡庶,以致身死之后或同族異姓與應襲之子互相爭立,核在職土官宗派嫡庶始末,詳具譜圖,歲造冊籍,遇有土官事故,借此定之,事有定規,爭端可息”[1]卷180,故土司地區開始修纂族譜。田州岑氏土官一族留下的族譜,其一是《田州岑氏源流譜》(以下簡稱《源流譜》);其二是《岑氏源流世譜》(以下簡稱《世譜》)。前者約成書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后者約成書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黃明標將這兩譜點校,合成《田州岑氏土司族譜》(下文簡稱《岑氏土司族譜》),于2011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兩譜記錄的都是田州岑氏800多年、27代土司官的歷史,內容大體相同。由于《世譜》成書時間較晚,因而增添了更多的內容,記載的細節也更為詳細,不過《源流譜》記載的真實性要比《世譜》好一些。兩譜的內容均記載了岑氏源流譜敘、岑氏歷代官職、岑氏源流系譜、岑氏各支派記、忠孝志、節義志、岑氏歷代墳墓等11個分目,是體例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詳實的壯族土司族譜之一。

岑氏族人對族譜的記載,多數學者曾對其內容的真實性進行過探究。據談琪考證,岑氏《源流譜》中關于其祖先岑彭的系出、身世及其后代的世系多是抄襲《后漢書》《陳書》《萬姓統譜》、兩《唐書》及《尚友錄》等書,其關于世系及源流的記載有的是抄襲,有的是編造,有的是“移花接木”[2]。白耀天認為其中的內容多是牽強附會、杜撰祖先功績的歷史,“百色岑氏首領家譜世系的從無到有、從架框到充實、從紕漏百出到初具規模的過程。它枳句來巢,無中生有,強拉史事,隨意添補,完全是不可信的。”[3]154白耀天與日本學者谷口房男合著的《壯族土官族譜集成》,對桂西壯族土官族譜中的“漢裔”現象及其夸大之處或錯誤之處進行了糾正。韋順莉分析了歷史上廣西壯族土司的“攀漢現象”,認為這既是政治文化的產物,也是英雄歷史心性的體現,這種文化策略,也是歷史上壯族“漢而不化”“融而不合”奇妙現象的原因之一,對后來的壯族民族自我意識的再生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4]。鄧金鳳探討了岑毓英假托自己是岑氏土司后裔的現象,認為此種現象是古代夷夏觀、正統觀、歷代朝廷的民族政策、先祖傳說及儒家思想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漢裔情結”具有功利性,是利益驅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進程的鮮明例證[5]。

不過,為探討其編造背后的各種原因,其真實性與否顯得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岑氏土官家族杜撰其祖先記憶現象背后的歷史,因而明清時期桂西土司地區社會的變革、國家的教化對土司地區,特別是對土官意識形態的影響值得探究。

二、《岑氏土司族譜》中國家認同觀念的表達:忠君愛國與地方責任

(一)岑氏始祖的顯赫身份

據族譜關于岑氏始祖與源流的記載,岑氏“世出周文王封其異母弟耀之子渠為岑亭,子孫以國為氏。自渠歷十九世傳至東漢舞陰侯(岑)彭公,之后遷居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上林鄉石人里岑王村”“我嶺右岑來自浙之余姚縣上林鄉三石人里,留鎮之后,振振繩繩。為前明參將兵瓦氏,為將軍,為都督,為方冊”“為公,為侯,為帥,為總管,為將軍,為都督,為方伯,為觀察,為太守,其間入名宦而從祀鄉賢者,代不乏人,俊績功勛彪炳,方冊明昭,所謂五百年忠孝之家。”[6]3據此,族譜中的岑氏始祖曾是周朝王室后裔,岑氏祖先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赫赫功績。

(二)原始祖先為漢族移民及英雄祖先戍邊

在桂西、桂南大部分地區的土官族譜中都自稱其始遷祖隨狄青平儂智高叛亂而留在廣西(見表1)。劉錫蕃在《嶺表記蠻》中亦認為,自狄青征平儂智高亂之后,“土官之大半多以漢人為之。即其人為蠻人,亦須受政府之任命……尤是邊防一帶,如寧明、明江、左縣等處居民之大半,并且皆為土官同鄉之山東人。”[7]222

表1 廣西部分土官族譜記載其始遷祖情況一覽表

資料來源:轉引自王暉《廣西土官“漢裔”認同過程:以泗城岑氏為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

據族譜記載,田州岑氏祖先岑仲淑也是隨狄青征討儂智高之亂而獲軍功因而留在粵西的,從此岑氏一族逐漸地在此繁衍生息。“(岑)整淑公仕官至上國柱,遷居廣東之沙提,今為東甌望族;(岑)淳淑公世居浙江;(岑)仲淑公仕宋,為麒麟武衛上將軍,隨狄武襄公(青)來粵西征儂智高建功。事平,留公治永寧軍,封粵國公,家于邕管。”[6]33

(三)岑氏祖先為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在田州岑氏土司的27代土司中,有軍功記載的就有18位。其中大部分為平定內亂有功者,而岑雄、岑永通、岑太壽、岑太祿等則參與對外征討而獲軍功,更有岑世元、瓦氏夫人、岑芝、岑宜棟等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壯舉與傳奇,從中可看到岑氏土官顯赫的歷史功績。除所獲軍功外,還有不少岑氏土官在其統治時留下了勤政愛民、忠君愛國的良好形象,如岑伯顏“憫州境人民疊遭兵燹,設水陸醮會,超度陣亡”“修筑城垣,整理衙署,葺鐘鼓樓,題其樓曰思君堂”“又修德政,延教諸子,建城隍、社稷、神農諸壇廟,勸課農桑”;岑鏞“始為父發喪,蔬食三年,居宿于外,每墨绖視事。好讀書,通經史及諸家兵法,為治有體”“修城浚池,葺公廨,建義學,禁火葬,一度變蠻瑤之陋習”;岑芝“勵精圖治,雖老成莫能及。撫集逃亡,革弊除奸,以忠孝自矢,克纘前徽,皆賴祖母瓦氏之訓。”[6]51-111

可見,岑氏土官家族的祖先記憶,在政治上,岑氏土司逐步地建立起與中央王朝的順從關系;在文化上,岑氏土司吸收和引進儒家文化,重視教育與科舉;在軍事上,岑氏土司多次參與平定內亂與平定越南的侵擾、叛亂,參與抗倭斗爭,維護王朝統治;岑氏土司還多有勤政愛民、公正廉潔、才華橫溢的土官,等等,這些均表現了岑氏土官的忠君愛國思想與富有地方統治責任的國家認同觀念。

三、教化的推行與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國家認同觀念的形成

面對成書于明清時期的岑氏土官族譜,我們有這樣的疑問,岑氏族人為何會對祖先記錄下這樣的歷史?從明清兩朝的中央政府與地方的互動、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互動的歷史進程中,或許我們可以知曉此種現象背后的緣由。

(一)政府力量的推動:文教的興起

明初,政府已重視廣西土司地區的教育問題,政府推行的是吸收土官子弟進入國子監培養,并出臺一些優待及選貢上的優惠政策。后來由于土司數量的增多,政府規定準許土官子弟就近入學,設立邊學。永樂六年(1408年),當時廣西按察司僉事楊廉上奏請求在部分土司地區設立學校,“田州等府土人,罔知禮法。請依左江太平府立學校,教育其子弟,俾講讀經書”[8]卷86,其奏請得到明王朝的批準。明中期后,相繼設立了一些州學、縣學,所轄州縣也部分地設立儒學,還推廣社學。明代桂西土司地區設立的官學有太平府學、上思州學、思恩府學、河池州學、左州學、新寧州學、養利州學、思明府學、永康州學、思恩縣學,但鎮安府、泗城府等邊遠地區還未設立學校。雖然明王朝統治者極為重視桂西土司地區的文教,但發展起來卻相當困難。如宣德六年(1426年),朝廷就因學員少而撤銷了廣西思恩、忻城二縣的儒學,當時巡按廣西監察御史申春言:“思恩、忻城……縣民稀少,多是瑤、僮,非但言語不通,不堪訓誨,抑且不愿入學,徒存學官,無所施教。”[9]卷21明代桂西土司地區,南寧建有書院18所,河池建有書院4所,百色尚未有書院建立。除此之外,明代廣西歷科鄉試取中文科舉人共計5 098名,桂西地區太平府、慶遠府、思恩府共計中舉336名,占中式舉人總數的6.6%弱,而鎮安府、泗城府、思明府則無一人中舉[10]51-79。

清初大規模“改土歸流”后,廣西土司勢力被嚴重地削弱,基本上結束了土司叛亂和相互廝殺的歷史,進入到國家“大一統”的格局之中,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政府向土司地區派流官,設漢堂,除陋規等,加強了對土司地區的控制。隨著“改土歸流”的推行,清政府增設鎮安府學、泗城府學、土田州學、西林縣學、崇善縣學、奉議州學、太平土州學、歸順州學、百色廳學、鎮邊縣學,使桂西土司地區的官學基本上得到全覆蓋。此外,還擴建義學。不少土司地區修建有一些書院或義學。清代時期,桂西土司地區新建的書院,南寧52所,百色11所,河池12所。所建義學,南寧地區37所,百色地區29所,河池地區7所[10]33-69。到清中葉時,桂西土司地區的風俗習尚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南寧府新寧州“城居者崇禮讓,彬彬文物,婚祭甚華”;上思州“居城市者衣冠知尚學,循理法。”太平府“士多變化,皆有禮義之習”“詩書傳家,科第絡繹,與村民婚喪迥異”;“左州、永康、養利亦土俗,改流后,知禮義、誦詩書、登賢書者有人”;崇善縣“士子詩書傳家,彬彬禮教,與郭外村員迥異……民間亦知弦誦,安耕鑿”;思州“設官制后,漸知讀書敦禮”;龍州“改流后,新以同知鎮治,納于軌物之中,化導知有漸矣”;鎮安府天保縣“良家子弟,漸知讀書。”慶遠府“永定,與漢無別。”思恩府“自王文成(王守仁)治后,秀良子弟,知讀書習禮。冠婚喪祭,幾近中州……土官族尚仿佛漢人”;上林“風化所被,人文蔚興,間有瑤、俍,今亦向化”;田州“比以流官駐治,即土司亦以撫循入上計,聲化所暨,向善蒸蒸焉。”泗城府西林州“舊習相沿,今漸自化。”[11]卷87輿地略八由此可見當時桂西大部分地區社會文化面貌的變化。

社會進步所帶來的思想層面的變革,是對封建政府所推崇的文化的瞻仰和吸收以及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加強。在這一社會變革過程中,亦可見到岑氏土官與明清政府大力推行教化政策相符的政績,如岑瑛“設儒學教授”“請建文廟,造樂器、祭器,春秋仲丁祀”;岑應祺“興禮教,明信義,除陋俗,蠻風為之丕變。”[6]481在岑氏土司族譜的記載中,對于有才學的祖先的記載,可以看到其崇文之風。如岑永通“好學工詩,著作甚富,上游咸稱頌其才”;岑永貞“才學兼優,上游咸器重之”;岑鏞“好讀書,通經史及諸家兵法,為治有體”;岑漢貴“雅好詩書,雖在行間,手不釋卷”;岑應祺“苦志力學,博通經史,善詩文”;岑勛“篤學成名,立志上進,欲圖漢員,不協民望”;岑潔“敏而好學,自少手不釋卷,循循儒雅人也。”[6]347-529如此等等,可見族譜所現的土官家族中文教的興盛及其對文教的推崇。

(二)民間力量的推動:移民開發

明末清初,社會動亂,加上清朝初期政府鼓勵移民墾荒,移民大量涌入廣西,或避難、或謀生,使得桂西土司地區人口增多。如《田西縣志》第二編記載,“及明末,流寇蜂起,中原鼎沸,內地居民避亂遷徙而來以及原有之戶亦日繁衍,當時已增至約一萬戶人口,約五萬余人,將至有清中葉益加繁盛,約一萬八千余戶,約九萬余人。”《雷平縣志》第二編記載,明末清初,“時兵燹匪患相繼以起,沿河各縣避難遷入者為數甚多。”泗城府西隆州于康熙五年(1666年)改流后,“諸姓繼踵而來者,有廣東、福建籍,有山東、四川籍,有云南、貴州籍,各村聚族而居者甚少”;思恩府百色地區“當滇黔之孔道,流寓官商,五方輻輳,是以姓多龐雜。”[12]社會編氏族二慶遠府“國朝康熙(1661-1722年)間,壯七民三”[13]卷3地理志下,天河縣“客籍有劉、盧、林、張、黃、姚、蔣、呂、周、何、蒙、莫諸姓,丁口一萬八千有奇……客土向來通婚,互化久矣。”[12]社會編氏族二至19世紀上半葉,地廣人稀的桂西地區,人口增長的速度已經快于容納能力已經大致飽和的桂東地區。太平、慶遠二府在18世紀初葉僅各有人口2.24萬和3.6萬,但19世紀上半葉已分別達到30.15萬和48.86萬,亦即各增長15倍和14倍,而這一時期作為傳統開發區的腹里各府的人口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邊遠地區,如廣西的桂林、梧州、潯州等府,人口增長幅度至多不過是原來的7倍多[14]480。

移民的到來不僅使墾荒面積、商業、手工業等得到發展,更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還使桂西土司地區族群結構、人口結構發生了改變。一些土官對此表現出樂于接受的態度,對外來人才與先進的技術文化表現出包容或歡迎的傾向。如康熙年間(1661-1722年),“江西、湖廣暨紹興之薄有技而不遇者、避罪亡命者皆入土司中,土司輒留授廛舍,妻以土女,視其技之短長而上下其廩餼。于是皆竭智殫能,各獻其所長,而文史、琴棋、醫卜、種藝、賈販、工匠之屬畢至,宛然文物盛矣。”[15]卷17雜著一土官志太平土州從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到光緒年間(1875-1908年)中功名者25人,其中官族家6人,外來的漢人19人;清代全茗、茗盈土州科舉中有功名者29人,其中官族13人,漢人15人[16]95-147。安平土州在安平街旁的名勝“會仙巖”,是歷代土官與漢族士紳在此避暑、彼此詩文酬答的地方。安平南化的“蘆巖”,咸豐(1851-1861年)時土官李秉圭曾勒石樹碑記其盛,“塑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神像于其間,外建文星樓閣,壯一化之觀瞻,培一方之勝跡。俾各子弟悉歸肄業,將見文風蔚起,禮樂勃興,百代壯巍峨之觀,千家仰威靈至感。”[16]21-22可見,作為精英階層的開明土官,不斷地吸收漢族文化。

清代前期,由于政府重視墾荒屯田,廣西各級官員莫不積極地招集流移,勸墾荒田。在族譜中,亦可看到岑氏土官招集流亡、興耕力作的政績。這一點最為明顯的是清初繼位的田州土官岑應祺,不僅在文教上“興禮教,明信義,除陋俗”[6]157,還“廣為招集,教以耕作,力剔欺隱績升,入額河稅羨余盡以充餉。”[6]251但岑應祺在位40余年,清政府給他的褒獎僅是加四級軍功,并未見到關于岑應祺因政績而得到的其他褒獎。不過,其真實性雖可疑,但是從族譜的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田州岑氏土司家族對時代變化的積極應對與責任。

(三)國家意識的廣泛深入:民間信仰體系的建構

在明代,桂西土司的廟宇種類逐漸地多了起來,如泗城土司地區,萬歷年間(1573-1620年)知州岑云漢建立關帝廟;崇禎年間(1627-1644年)土知州岑繼祿建立城隍廟[11]卷144建置略十九廟壇四。此外,桂西土司地區還建有不少為結束這一地區社會動亂和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的漢族官員,如思恩府“顧公祠,建于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祀顧興祖;山公廟,建于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祀山云;柳公祠,建于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祀柳溥;王公祠,祀王守仁。”[11]卷143建置略十八廟壇三田州在明朝時建有“祀宋狄青,明王守仁、林富、張祐,名四公祠。”雍正年間(1723-1735年),更為五公祠,增祀漢伏波將軍馬援[11]卷144建置略十九廟壇四。在清代大規模“改土歸流”后,清政府在土司地區大肆興建廟宇,至清中葉時,除少部分還未完成“改土歸流”的土州縣外,岑氏土司統轄故地已普遍地建起用于官方祭祀的社稷壇、先農壇、云雨風雷山川城隍壇、厲壇等。除此之外,外來的廟宇如關帝廟、真武廟、北帝廟、龍神廟、北府廟等也較為普遍(見表2)。這不僅是土司地區多元文化相互糅合的表現,也是國家權力介入以加強對土司地區思想控制、宣揚國家正統的體現。

表2 清代中期桂西岑氏土司統轄故地廟宇種類狀況表

資料來源:據嘉慶《廣西通志》卷143《建置略十八廟壇三》、卷144《建置略十九壇廟四》、卷146《建置略二十一壇廟六》中關于祠廟的記載整理而成。

在岑氏土司統轄地區,當地人既信奉本地的神靈,建有岑瑛廟、岑公廟等,形成為岑氏土官的信仰文化。如族譜中記載,岑仲淑“鎮守邕管,嶺右土民歌恩頌德,立廟像,春秋享祀”;岑雄死后,“目民感(岑)雄之仁,立廟祀之,香煙歲時不減”;關于岑世元的崇拜則更具有神話色彩,岑世元因為滇軍入侵而率兵抵御,因寡不敵眾而犧牲,犧牲時,曰:“生未能報效國家,銘勛竹帛,死當為民驅厲,庇此一方”“遂單騎策馬入河,逆行數里而沒。久之,百色有人結伴河干夜行者,風月恬然,忽江心浪起數尺,逆涌而上。眾驚怪視細聽,若有人冠帶乘馬踏浪比至,則一木神主,拾出水面,大書修武郎岑公之神主,不類人間筆畫。眾異之,結茅江滸,歲時祀禱靈應,仕宦商賈經過者,或親見形影,或感夢中,因遍地建祠享祀。迄今朝,赫赫邕管以南,咸稱 ‘岑三爺爺’。”[6]227-235從中可看出,岑世元不僅具有忠君愛國的形象,還是保佑一方眾生的神靈。通過對祖先神的崇拜和信仰體系的構建,岑氏土官在其土司管轄地區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權力文化網絡”。對這些祖先神的神化構成為其對土民施展權力和權威的基礎。正如杜贊奇所言,“這些組織(指:文化的網絡組織)攀援依附于各種象征價值,從而賦予文化網絡以一定的權威,使它能夠成為地方社會中領導權具有合法性的表現場所。”[17]5不過,作為一方土酋,廣受人民祭祀的岑瑛,他的神格則在逐漸地發生改變,帶有“國家改造”的印記,如雍正《廣西通志》卷42記載:“岑公廟,在司治前,祀明思恩土知府岑瑛。正統(1436-1449年)中,(岑)瑛奉調征大藤賊有功績,還至中途,無病而卒。所歿之地,草木不生,土人以為神,立廟歲時致祭。”但是族譜中關于岑瑛死后的記載為“及卒,紳士苗民靡勿悲感,均誦其德。凡所在,皆有廟祀。”[6]257并沒有如官方記載的岑瑛死后具有如此神奇色彩的記錄,可見岑瑛的形象在官方的書籍里已經被改造過,土司地區人們祭祀的土官的形象已經是經過“國家改造”后的形象。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認為,在近代世界各地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中,人們在書寫本民族的歷史時,在相當程度上是為了適應世俗社會的現代性發展而人為建構的產物,即基于民族國家政權對民族或族群進行選擇性記憶和民族設想而建構出來的民族歷史,人們也樂于接受這樣的想象,因為他們需要歸屬和信仰②參見(美)本迪尼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3頁。。岑氏土官的國家認同觀念的形成,正是桂西土司地區在得到開發之后,與中原漢族文化相互交流得以加深、移民大量涌入、經濟社會結構逐漸改變等因素相關,經過明清時期長期的歷史互動,通過對先進文化的瞻仰和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向心性結果,同時也是明清兩朝政府推行教化政策,建構邊疆社會秩序的結果。

四、結論

明清時期,隨著國家權力在桂西土司地區的加強,中央政府逐漸地在桂西土司地區推行教化政策,同時鼓勵移民開發。在多方面的影響下,桂西土司地區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強了國家認同。通過與國家政權以及漢族等其他族裔的互動,岑氏土司也逐漸地形成了國家認同觀念。《田州岑氏土司族譜》雖然并非岑氏土司家族發展的真實記述,卻是田州岑氏土官國家認同觀念形成過程的象征表達。從族譜可以看出,經過岑氏土司的經營及與明清政府的努力教化,桂西岑氏土司逐步地建構起效忠于國家的情感,形成了忠君愛國、保衛邊疆、為國為民的忠義觀念。

[1]明憲宗實錄[M].[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2]談琪.廣西岑氏土官族屬辨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

[3]白耀天.百色岑氏首領不是中原來客[C]//歷史的啟示——右江流域民族歷史文化與經濟開發研討會暨廣西歷史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2003.

[4]韋順莉.榮耀與追求:廣西壯族土司民族認同之考察[J].廣西民族研究,2007(3).

[5]鄧金鳳.試析壯族的“漢裔情結”——以岑毓英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08(1).

[6]黃明標.田州岑氏土司族譜[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

[7]劉錫番.嶺表記蠻[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8]明太宗實錄[M].[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9]明宣宗實錄[M].[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10]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教育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

[11][清]謝啟昆,修;[清]胡虔,纂.廣西通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

[12]蒙起鵬,等.廣西通志稿[M].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油印本.

[13][清]英秀,等,修;[清]唐仁,等,纂.慶遠府志[M].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

[14]馬汝珩,成崇德.清代邊疆開發(下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15][清]黃之雋.吾堂集[M].清乾隆六年(1741年)刻本.

[16]廣西壯族自治區編輯組.廣西壯族社會歷史調查(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7][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视频影院|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视频99|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日韩色图区| 色国产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性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免费视频观看| 夜夜爽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91视频日本|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91激情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麻豆精品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99人体免费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aaa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欧美笫一页|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欧美天天干| 国产91成人|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麻豆精品在线|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久久视精品|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欧美啪啪网|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91av在线|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