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蓮
【關鍵詞】 作文能力;寫作素材;景觀;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086—01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和訓練,才能使學生作文從難到易、步入佳境。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讓學生做到“五多”,即:多讀、多看、多練、多改、多思。“五多”是寫好作文的通達之路,舍此并無捷徑。這里,筆者重點就多練這一方面,談談在作文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開展多彩的活動,豐富寫作素材
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不知寫什么,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少學習之外的生活體驗和對自然、社會現象的感性認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啟發學生的理性思維,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校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多一種體驗、多一些感悟。通過活動創設了作文的題材和話題,使學生有事可敘、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再也不愁無米下鍋了。
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參加社會體驗活動,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生活經歷,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辛苦,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有一個雙休日,筆者讓學生用一天的時間參加一次體驗活動,并將這次經歷寫成一篇作文。孩子們的體驗可謂五花八門:有的體驗服務員的工作,有的體驗擦皮鞋的勞動,有的體驗菜農賣菜的生活,有的同學組成一個小隊,把自己讀過的課外書擺攤義賣,把賣書的所得的錢捐給希望工程……
因為有了切身的體驗,學生的作文情感真摯,內容真實,語言生動,其中有六篇作文發表在報刊上。讀著他們用汗水和真情寫作的文章,筆者被深深地吸引并且感動著,體會到:生活就是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里,學生增強了感悟,得到了鍛煉,收獲了平時在學校與家庭里不曾有過的體驗與感悟,懂得了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辛苦,懂得了珍惜與感恩。同學們也明白了:作文,其實就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寫自己最想說、最能說的話。
二、捕捉生動場景觀,即興進行練筆
如何訓練學生將自己熟悉的事物進行準確描述?通過對現場情景的細心觀察,即興練筆也是很好的訓練方式。一天下午,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打水仗歸來,坐在教室里還意猶未盡。筆者一改原教學計劃,讓學生們就打水仗即興練筆。于是看似隨意地問道:“看你們興奮的樣子,剛才在玩什么呢?”“打水仗!”全班向學異口同聲地答道?!罢l和誰打?”“你們是怎么打水仗的?”“能用一些成語來形容大家的表現嗎?”“能描述一下你打水仗的心情嗎?”在師生互動中,孩子們盡情描述打水仗的情景,情緒激動,表達流暢。緊接著,我說:看來,打水仗真令大家開心,不過你們剛才的描述讓我意猶未盡,我想更確切,更完整地看到你們每一個人打水仗的情景,把它寫下來給我看看好嗎?“好!”孩子們欣然接受,開始寫作。
即興,正在興頭之謂。在活動的快樂中,同學們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篇作文,一改往日面對作文的不知所云之狀。當同學們朗讀自己作文的時候,更是興高采烈,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打水仗的歡樂之中。不用說,這歡樂來自于打水仗的開心,也來自于輕松作文后的喜悅。
科學課深受學生喜愛,開放的課堂讓同學們解放了自己的大腦和雙手,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輕松地掌握了科學知識。三年級下學期的科學教材上有一章內容是觀察蝸牛,探究蝸牛生活習性。筆者認真研讀了科學教材,與科學老師溝通,共同制定了觀察與探究計劃,請科學老師帶領學生觀察、記錄、探究。在語文課上筆者讓同學們相互分享各自在科學課上的觀察與發現,然后把自己的觀察寫下來。學生以《蝸?!窞轭},生動地描述了蝸牛的外形與生活習性,讓人讀后大開眼界。同學們的作文內容生動,文筆優美,飽含感情,把蝸牛的特點寫得淋漓盡致。讀著這些作文,你恍惚間覺得是在欣賞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呢!
三、堅持寫日記,培養寫作習慣
從三年級開始,筆者就讓學生堅持每天寫小日記。為了不增加課業負擔,又有利于學生寫日記習慣的養成,在每天的自習課或午讀時間,都會擠出十分鐘時間讓大家寫日記。日記內容不限,想寫什么都可以。寫日記時,整個教室里靜悄悄的,只聽見鋼筆在紙上的沙沙聲,同學們都在用心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日記留下了孩子們成長的足跡,記錄了孩子們進步的喜悅。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學生會寫作文了,愛寫作文了。在引領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筆者與學生的精神生命一起悄悄生長,品嘗到了作文教學的甜美果實。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