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2013年7月 ,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將臨夏回族自治州建設成“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區”。這一舉措不僅對民族地區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更主要的是為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安進一步奠定基礎具有重大的意義。臨夏州委、州政府為創建“兩個共同”示范區和確保到2020年同全省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重頂層設計和層次落實,立足臨夏實際,把抓教育作為“挖窮根”的根本舉措,堅定不移地秉承“治貧先治愚、治愚抓教育”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到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之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事業,超前謀劃,創新機制體制,于2012年9月,州委、州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全州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緊緊圍繞臨夏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均衡發展、提質發展和跨越發展,從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實行高中和學前教育免費、積極創辦高等教育、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全方位謀劃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實行的普通高中和學前教育免費政策,不僅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給全省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具體做法:義務教育向兩頭延伸,
全面實行幼兒園至高中15年免費教育
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臨夏州的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主客觀等方面的原因,臨夏州的教育事業發展水平與省內其他市州相比,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比較緩慢。2011年年底時,全州只有85所幼兒園,在園幼兒19107人,學前三年入園率僅為2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37.89%。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臨夏州8縣市均為國列省列貧困縣,可以說真是州窮縣窮民窮,絕大部分農民群眾無力承擔學前教育的保教費、普通高中的學費和課本費,致使廣大的農村適齡幼兒上不了幼兒園,絕大多數的初中學生畢業后過早地步入社會,承擔起家庭的經濟重任。學費(保教費)和課本費成了貧困農民家庭孩子進入幼兒園和普通高中難以逾越的“高門檻”。
為了促進學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跨越發展,臨夏州委、州政府大膽創新思路,采取超常規措施,在全省率先實行從學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在《關于促進全州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實行免費教育。逐步將義務教育向上延伸到高中、向下延伸到幼兒園。從2013年起,全州免除普通高中學生的學雜費和課本費,經費由同級財政承擔”,力爭到“十二五”末,使全州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0%,全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0%;到2020年,全州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社會效益:“兩免政策”深入人心,
教育改革與發展邁上新臺階
“兩免政策”實施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群眾受實惠,教育得發展。全州8縣(市)從2013年春季學期開始,對普通高中學生實行免費政策,2013年免除學費和課本費金額達6025.33萬元,2014年免除學費和課本費金額達5934.33萬元,為全州4萬多名普通高中生解除了后顧之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兩免政策”實行前的37.89%提高到2014年的58.66%,提高了20個百分點;從2014年春季學期開始,免除了全州所有公辦幼兒園(含小學附設幼兒園、學前班)和取得合法辦園資格的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的保教費和課本費,使全州53909名幼兒享受免保教費和課本費資金4836.77萬元,推動了學前教育的空前發展,全州幼兒園增加到240所,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由“兩免政策”實行前的36.7%提高到2014年的56%,提高近20個百分點。
臨夏州委、州政府《關于促進全州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的出臺和“兩免政策”的全面實施,對全州教育事業的跨越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明顯的效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前所未有,全州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政策疊加的黃金期;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勤教為樂的良好局面;教育行政部門在工作上有了好的抓手,在解決一些長期困擾教育發展的問題上有了明確思路和著力重點;有效解決了學生因家庭困難而上不起學的問題,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各族人民群眾從“兩免政策”中,看到了黨委政府抓教育的真心和決心,激發了送子女入園入學的熱情,使適齡幼兒入園率和高中學生入學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從教育的層面,為促進全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尤其鼓舞人心的是,2014年9月26日經甘肅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教育條例》,把臨夏州委州政府《關于促進全州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決定》中提出的“兩免政策”等含金量較高的政策規定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變成了全州各級部門和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為促進全州教育事業公平發展、均衡發展、提質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幾點建議:政策傾斜,精準幫扶,
促進臨夏教育跨越發展
發展教育事業是臨夏州落實“兩個共同示范區”建設所采取的“持續發展行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臨夏州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指標要求,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的社會工程。臨夏州委、州政府能夠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在學習繼承以往抓教育、辦教育好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地創新工作思路,主動地迎接挑戰,果斷地作出實行“兩免”的政策決定,充分體現了州委、州政府在為謀大事、求發展的戰略思考上站得高、看得遠、觀念新、決心大。但是,臨夏州7縣1市均屬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因素比較多,州縣市政府自我扶持發展教育的能力有限,確實還需要省上的大力幫助和支持。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要對臨夏州“兩免政策”給予資金上的有力支持。臨夏州財政自給率僅有7.7%,而全州每年用于“兩免政策”及農村教師生活補助、班主任津貼的資金達1.6億元,盡管這一政策的執行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良好的教育效果,但長期堅持,州縣財政負擔過重,省上應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扶持。
二是要大力支持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臨夏州的入園幼兒每年以上萬人的速度增加,學前教育資源非常緊缺,目前全州幼師比為20:1,按照國家簡托幼兒園的最低幼師比標準10:1計算,尚缺2400多人。現有的幼兒園數量少,辦園條件簡陋,特別是90多所民辦幼兒園中絕大部分硬軟件條件更差。省上應對臨夏州從幼兒園建設資金、學前教師隊伍編制、招聘教師渠道、教師培養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要繼續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教育廳支持臨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3~2020年)》。2013年10月省教育廳制定出臺了支持臨夏教育跨越發展的行動計劃,從各類教育項目和資金向臨夏傾斜,將義務教育免費保障機制政策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延伸,并為農村在園兒童免費提供營養餐,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和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各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操作性和政策性很強的支持措施,充分體現了省上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關懷和支持。希望省教育廳今后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進一步加大具體的執行落實力度,助推臨夏民族教育事業的跨越發展。
四是要積極宣傳推廣臨夏州的經驗,給予臨夏州更多的指導幫助。為了切實加快我省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充分調動全省各市州重視教育、辦好教育的積極性,建議省上在積極宣傳推廣臨夏州經驗的同時,把臨夏州作為全省實行“兩免”政策的試點,在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動全省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這次調研,不僅使我們了解到了臨夏州的實際情況,從臨夏州創建“兩個共同”示范區的經驗中得到了啟示,也使我們看到了臨夏州未來的廣闊前景,我們充分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堅強有力的正確領導,有省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有臨夏州委、州政府和全州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奮斗,不僅會推動臨夏州的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臨夏州創建“兩個共同”的奮斗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而且會為全省教育改革和創建“兩個共同”發揮更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