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者,我們是否面臨著太多的選擇?數字時代信息廉價,似乎賦予我們極大自由的選擇權。但我們究竟需要多少信息呢?用手機監控每日運動情況,來預測患上帕金森的可能性?因為APP顯示某個與自己挺般配的人在一個酒吧,就得去打招呼和約會?肚子餓了的時候,真需要把五英里半徑的餐館都瀏覽一遍?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選擇自由往往伴隨著機會、情感與認知三大成本。雖然更多的選擇意味著能更加滿足個人偏好、帶來愉悅感、提升生活品質,但同時會讓人陷入選擇癱瘓癥,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以及對自己的選擇總是不太滿意。
品牌因其質量口碑而贏得信賴,有時候能夠幫助消費者減輕這種負擔。以高級餐館為例,你根本不需要點菜和酒,也不知道菜品是什么,但餐館盛名在外,無須擔心,只需享受。在這種品牌效應下,消費者樂于不選擇。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可以預見,品牌將變得更加重要。如何建設品牌?首先,為獲取信任與聲譽,品牌必須始終如一踐行承諾。其次,品牌應該有區分度,讓消費者在進行品牌聯想時能夠區別于其他產品。第三,品牌的轉型必須循序漸進,給予消費者一段消化的時間,絕對不能突然進行大幅調整。
公司又該如何在產品設計上幫助消費者克服選擇恐懼癥呢?建議:一是每次改進產品體系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仔細,盡量精簡;增加新產品簡單而去除不必要的產品很難;二是規劃整理產品體系,精心設計產品說明,清晰表述不同系列產品的區別,并在店鋪里提供消費者更加人性化的選擇氛圍;三是不斷強化品牌建設,清晰的品牌承諾能夠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增強選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