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暢行中國邊疆》采訪報道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金艷,李運霞
包頭廣播電視臺,內蒙古包頭 014000
深入基層采訪的創新探索
——以《暢行中國邊疆》采訪報道為例
楊金艷,李運霞
包頭廣播電視臺,內蒙古包頭 014000
“暢行中國邊疆”活動是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組織所屬軍事廣播和交通廣播兩個專業委員會的聯合采訪活動,已經歷時5年,業界影響力深遠。這是廣播業創新報道的神來之筆,是新時期新聞人放下身架,立足社會貼近群眾的一次有意義的實踐。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有幸參與了暢行中國邊疆黑龍江沿線的采訪報道,以陸地、海疆等特色鮮明的邊防、海防部隊哨所為點,綿延數萬千米的邊疆為線,采用現代廣播的理念和方式,對走出去、進基層的報道形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暢行中國邊疆;新聞實踐;貼近生活;人文關懷;走基層
古人云:“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今天作為新時期的記者,當跟隨中國軍事廣播和交通廣播組織的"暢行中國邊疆"采訪團,進行為期11天的采訪報道,與邊防海防戰士共同訓練生活,登珍寶島、進北極村、走漠河,追尋北大荒足跡時,不僅歷練了一次具有軍事特色的新聞報道活動,更進行了一場探索邊防軍人精神高地的生命禮贊。通過報道,不僅縱覽了龍江的青山秀水、風土人情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更讓人們看到、聽到龍江兒女與邊防海防官兵結下的軍民魚水情及開發龍江的大無畏精神。
本次采訪活動不同以往,既是一次全國各地記者聯合采訪的大型行動又是一次深入軍營感知龍江精神的生動紀實。怎樣采用現代廣播的理念和方式,以紀行體的采訪報道形式沿黑龍江邊境線展開隨行報道,不僅講述東北邊陲的神奇巨變,還要展示祖國邊防的神圣與和諧,并努力找尋采訪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細節,抒寫一代邊關將士鐵骨柔腸和愛國情懷。帶著期盼,不僅是對祖國最北端符號“漠河”,更是對龍江精神的憧憬,開始了沿黑龍江沿線邊疆行的紀實報道。
當飛越了4個半小時4300多千米后來到盛夏時節的黑龍江,水天相映,萬里云飄。盡管盛夏,可一到祖國最北端漠河還是感受到了與這一季不相符的寒意。年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的漠河,平均每年有8個月被冰雪覆蓋,最冷時可達零下50多攝氏度,滴水成冰。不過,剛走出機場,這種感覺便立即被迎接的邊防官兵如火般的熱情驅散怠盡。一種探尋神秘之感催促著記者們放下行囊,馬不停蹄地開始“千里大躍進”——暢行中國邊疆的采訪報道。
可是真正投身于軍營之中,與戰士們生活在一起,卻發現并非想象。這里環境之艱苦、訓練之嚴苛、邊防海防之嚴密完全超出預期。如何打破以往一些只注重突出環境惡劣、工作艱苦、官兵奮發的傳統報道模式,而從多視角重新觀察和解讀在和平發展大背景下的邊防新貌,包括軍民聯手共建新邊防、邊防官兵生活點滴、邊境交通提升邊防執勤能力、和諧邊防促進邊境發展等無疑將成為本次采訪報道的新亮點。甚至如何發掘新聞背后的亮點,尤其對采訪人物的深入挖掘,對采訪細節的合理把握都將成為本次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貼近性、生動性的體現。
此次采訪報道是“三貼近”的一次生動實踐,只有行萬里路,走得越遠,接觸的群眾越多,我們才越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不是冰冷、枯燥的理論。實踐證明,任何精妙的構思、精良的策劃,都抵不過腳踏實地的行走。只要走得深,走得遠,就能發現生動鮮活的新聞素材。果然在驅車去往邊境哨所的路上,因為前一天的降雨令出行異常艱難,顯然記者有些已經感覺到了旅途的乏味,出發時的興奮已經蕩然無存。可戰士們的臉上卻始終笑容滿面,一份堅守一份從容,令人動容。經過4個小時的顛簸,當采訪團成員終于到達此行目的地之一“源頭哨所”時,剛一進村,正遇到一位村民的四輪拖拉機由于剎車失靈掉到路邊的壕溝里。此刻,剛好哨所的巡邏車經過,見到奮力拖車的村民,二話沒說戰士們便開始幫忙。把駛入稻田的拖拉機拉回道路只是一件小事,然而,這種軍民互助的事實卻讓人們看到了邊疆的和諧,更增強了人們對邊防安全的信心,軍民一心,其力斷金。
協助邊關民眾處理困難是邊防官兵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守衛邊防卻不僅僅是幫助困難群眾那么簡單。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當生存也變得困難的時候,保家衛國就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子弟兵們用生命去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典范。為了抗拒刺骨的嚴寒,從新兵開始,士兵就必須要接受高寒適應性訓練,尤其在冬季要做到“跑、跳、搓”,就是以加大運動量的方式增加體溫同時提高心肺功能,另外,洗雪澡更是一種超出常人接受的方式,以提高抗凍能力。官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守衛著祖國北疆的安全。對于自己多年的付出,他們用樸實的言語表達了內心的感受。“這是多年來官兵意志的鍛煉,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紅軍連兩萬五千里都走了,我們這點冷算什么。”五連高級士官王天勇直言。
從事新聞報道工作,要想寫出好文章就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體會。此次暢行邊疆,真正走進軍營有充裕時間仔細察看各種事物和現象,用心去捕捉那些細微的、觸動人心的生動細節、讓新聞更具體,也才讓新聞展現出了最真實的社會現狀和人文情感,打動人心。通俗的說就是”人文關懷“。這樣采寫出來的新聞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這就要求人文關懷“主角”新聞工作者,時刻提升責任意識、審美和道德水準,時時做到“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筆下有情”。
暢行邊疆一路走來,不僅下軍營、登哨所、住連隊,還閱歷了很多文化遺跡。如高速運轉的飛行器,11天時間,暢行中國邊疆采訪團行程7000千米,借助水、陸、空多種交通工具,從中國北極登頂東極。我不由地感慨起中國的巨大,邊境線的漫長,而對于那些長年捍衛祖國邊疆安全的邊防官兵們更多了崇敬之情。
截至目前,暢行中國邊疆大型聯合采訪活動已連續舉辦五年,來自全國上百家廣播記者的足跡遍布黑龍江、內蒙古、山東、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省(自治區)的高山哨所、海島連隊、深山雷達站,集中報道了一大批邊防軍人可歌可泣的戍邊故事。在這樣大型的、集體式的新聞采訪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走進基層、貼近民眾,才能使報道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具有可親可近、可感可悟的效果,暢行邊疆也正是新聞宣傳工作不斷創新豐富的具體實踐。
[1]謝春河.試論中俄黑龍江界江文化.
[2]羅培新.走基層是“三貼近”的生動實踐.
[3]夏莉娜.專訪高端人物的體驗與感悟.
G2
A
1674-6708(2015)137-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