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老兵,回家》采訪體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琳玥
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社會縱橫》欄目,廣東廣州 510066
新聞采訪中如何做到打動人心
——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品《老兵,回家》采訪體會
張琳玥
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社會縱橫》欄目,廣東廣州 510066
新聞采訪采訪要打動人心首先要打動自己,一次觸動心靈的采訪在采訪準備、采訪過程、采訪方式上都必須有打動人心之處。《老兵,回家》的采訪在內容上是舊題材,但是在采訪準備中挖掘出了新故事;在采訪過程中,我們從個人拓展到了群體;在采訪方式上則選擇了真實紀錄。從以上三方面,我們構筑起了通達觀眾內心的橋梁,從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對老兵的關注,彰顯了媒體人的正能量。
采訪體會;老兵;回家
近年來,有關遠征軍老兵的相關專題、報道、甚至影視作品,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影視熒屏上,老兵的現狀也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對老兵的關注已經不屬于新題材,但是卻被不斷提起,這是因為每一個老兵背后都有待人挖掘的新故事。
去年5月,我們看到一篇報道,云南騰沖有一位95歲高齡的遠征軍老兵,本是順德人,70多年前一次出門買米,卻路遇抗日招兵,便從家鄉去往云南騰沖滇緬戰場,一呆就是70多年,已到暮年卻生活在一個四處透風的竹屋內,思念著家鄉。一位95歲的老兵想要回家的期望在社會熱心人士的促成下即將實現的故事并不多見,這趟旅程必然會承載歷史的滄桑與人情的冷暖。
在采訪準備中,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初步了解了當年遠征軍慘烈的經歷:“為了保住抗日最后的戰場,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一特殊的群體是民族的英雄,他們不應該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如何從舊題材中挖掘新故事,需要在采訪準備中對宏觀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挖掘宏觀背景下的小故事,而邱聯遠的特殊經歷就是觀眾所關注的新故事。
新聞采訪要感動人心,必須具有能代表普遍大眾心理的情感基礎,這也是新聞采訪應該承擔的重量。我們的節目只有20分鐘,在進行采訪拍攝之初,計劃的是全程記錄邱聯遠回家尋親的歷程。但隨著拍攝的深入,我們意識到,以他為代表的遠征軍老兵這一群體,他們身上承載了太多深重的歷史記憶。
我們通過當地關愛老兵志愿者組織,了解到了更多生活在云南騰沖的遠征軍老兵的故事,以下舉兩個故事為例。
故事一:已經87歲的原遠征軍黃應華在1942年騰沖被日本軍攻陷時,不足17歲,他和李炳福、彭文德兩人結為兄弟并拍照留念,相約勝利后相見,但是在騰沖抗戰中李炳福和彭文德都不幸犧牲了。當我們到黃應華家采訪時,他生活已經完全不能自理,耳朵也很難聽到東西,每句話都得他的兒子翻譯。他一直重復一句話“我是騰沖人,我第一個沖出去。”大約一年后,黃應華的兒子告訴我們說“父親歸隊了,謝謝你們”。在“歸隊”之前,能讓他看到社會上開始關注他們這一群體,聆聽他們的故事,他一定會感到安慰。
故事二:在尋訪的過程中,很多老兵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有一些老兵,癱瘓在床無錢醫治,甚至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回家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騰沖國殤墓園祭奠活動中,有的老兵拄著拐杖來,有的坐著輪椅來,他們用盡全力,用不那么標準的姿勢敬了一個最莊嚴的軍禮。
從一群人身上展現的東西往往比一個人身上展現的要厚重得多,因此,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跨越,增加了節目厚度、升華了節目主題。
3.1 真實的紀錄最為動人
采訪方式有很多,采訪方式的選用決定了影片的風格,在《老兵,回家》中,大部分的篇幅采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因為越真實的現場,越能蘊含打動人的瞬間。跟隨紀錄邱聯遠回家的歷程,我們沒有設計過程,而是靜靜地呆在離他稍遠的地方真實紀錄,下面就以離別和相聚兩個片段為例。
片段一:云南黃傘坡村的鄉親們早已把邱聯遠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在離開的那一天,鄉親們湊到車前,一個個握手,囑托他早點回來,那時的邱聯遠眼里泛著淚花。片段二:當順德的邱氏族人來云南接他時,他們深情地擁抱;他回到順德后,與家鄉親人見面時抱頭痛哭。這些情節,沒有任何提示和設計,都是用現場紀錄真實地展現邱聯遠在短短一周多時間里的圓夢歷程。
在真實的紀錄中,老兵的離鄉和團聚有了濃厚的情感力量,任何文字都難以描述。這些真實的場景與觀眾內心深處產生了共鳴,這就是紀錄手法達到的效果。
3.2 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觀眾
《老兵回家》節目拍攝的素材近7、8個小時,必須要從龐雜的素材里牽出主線并挑選出感動人的細節。在具體操作中,必須從心出發,竭盡所能讓觀眾感受到最厚重、最真實的故事。所以無論是節目中選用的細節、現場,還是同期聲的運用、正文的描述,都是選取最打動我們自己的瞬間,這樣才能打動觀眾。
3.3 以人物故事為主線,借鑒電影的剪輯拍攝手法
無論是國內外,電視專題節目制作越來越向精細化角度發展,怎能才能一步步引導受眾,使其在節目時間內不流失,需要的是會講故事的能力。
《老兵,回家》節目采用的是故事串聯形式,將邱聯遠參軍打仗與死神擦肩而過、退伍后和緬甸女孩結婚、妻女離他遠去、遇到后任妻子李林正又再度失去、遭遇火災失去了所有家當后獨自孤老的命運故事娓娓道來。其中既有時間的縱線,又有騰沖、順德兩地空間變幻的緯線,縱橫交錯,使節目呈現空間感,這些都借鑒了電影的剪輯和講故事的手法,讓觀眾能夠緊跟情節發展進而投入和理解人物的命運。
4.1 政策力量
有關遠征軍老兵的事跡是近幾年才逐步被媒體廣泛報道與傳播,這與國家對這段歷史的尊重分不開的。今年,國家民政部下發通知,“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社會福利保障范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優先照顧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等,體現了國家從政策層面對這些老兵的幫扶。從國家層面來看,當年的那段歷史也越來越被正視,這體現了一個國家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4.2 社會力量
由于歷史原因,能活到現在的原國民黨老兵,大都風燭殘年,晚景凄涼,他們的遭遇與他們曾作出的奉獻極不相稱。值得慶幸的是,社會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原國民黨老兵這一群體。很多人因為看了我們的節目而加入到了關愛老兵的行動中,在觀眾的熱烈反饋中,我們強烈感受到了作為新聞人的社會責任。
4.3 媒體人力量
媒體人的責任與社會責任緊密聯系在一起。關愛老兵的系列專題,我們之后又陸續做了幾期,紀錄了多位抗戰老兵的故事。但由于力量有限,對老兵的關愛是在與時間賽跑。此前我們采訪的老兵有兩位已經離開了人世,還有更多的老兵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救助。可喜的是,如今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民間力量,已經有更多的人去關注他們,我們作為媒體人也將一如既往地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力量、有社會影響力的報道,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助推這個社會的正能量。
G2
A
1674-6708(2015)137-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