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瀘州市敘永縣廣播電視臺,四川瀘州 646400
隨著新媒體技術自身的發展和電視節目創新的需要,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電視及其編輯工作的關鍵性技術。在各種硬件、軟件的支持下,電視編輯中的文字編輯與視頻編輯工作可以統籌開展,按照整體思考、全局設計與美觀布局的視覺藝術目標,去把節目的信息、視覺的美觀、信息的準確程度,全面、立體與美觀地展示出來。
運用新媒體技術把“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統一起來,去“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1],是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的有效技術手段。
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中,盡管采用了各種技術,但難免會因為各種現實條件的制約出現攝影、錄音與采光等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導致信息反應不全面、不精確與不清晰等現象,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文字編輯與視頻編輯是有效完善節目及其成品質量的關鍵環節。實踐中互補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信息完整性互補。在文字信息和視頻信息兩者或兩者其一出現信息殘缺或模糊的情況下,在以一種內容載體為主體的情況下,可以運用另一種載體來補充與完善。例如關于國家經濟發展的新聞制作中,在各種視頻難以精細化地說明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情況下,運用文字與數據的字幕更能有效地說明需要闡述的內容。其二,信息準確性互補。主要體現在文字信息與視頻信息的細節準確性互補,其中以視頻信息的直觀性去彌補文字信息的抽象性,以文字信息的詳細性去彌補視頻信息的直白性,例如運用“屏幕文字的可讀性功能”去提升節目的“視覺表現功能”,通過“字體選擇、色彩搭配、字幕位置、時間控制”等為電視畫面增添效果[2]。
為了強化電視節目及其實際內容的主題,文字編輯與視頻編輯所依托的素材要有側重,往往以某一種類型素材為主,其他的素材起到錦上添花的幫扶作用。統一兩種編輯的路徑有兩種:一是,氛圍性主題的文字輔助編輯。在現代攝像技術與新媒體傳播技術的支持下,對一些氛圍性的主題節目,視頻具有其直觀、真實的絕對優勢,文字編輯可以從某些細節、過程、流程與結果等作出補充性的說明,既可以突出主題也可以實現把更多的精細信息傳遞出來。例如針對抗洪救災的新聞編輯中,顯然抗洪現場的震撼性視頻更具有感染力,文字編輯可以輔助性的把救災人員奉獻精神,以時間、勞動強度、救人數量、搬運物資數量使主題更加鮮明。二是,描述性主題的視頻輔助編輯。針對一些時間跨度長、涉及地域、人員廣、項目多的節目內容,以文字編輯為主去保障主題與整體線索的清晰性,對于那些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內容或重點等,可以運用視頻編輯的方式去輔助突出。如針對某地區某個季度的經濟發展新聞,一般以具有相對長篇幅的文字描述為主,視頻配合點題輔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積極作用。
由于新媒體技術及其呈現內容的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與動態性等特點,選擇和運用適當的統一策略是提高編輯質量的關鍵環節。
在電視節目素材采集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存在與動態變化,任何技術的運用都難以確保全面地搜集和挖掘節目必需的信息。編輯工作就是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在后期的制作中對那些關鍵的信息進行明確的過程。常見的解說性編輯策略有兩種:一是,人物性解說。在編輯人物資料的同時,尤其是對相關人物活動過程視頻展播的同時,對其資歷進行簡明扼要的文字性解說,或反之,在文字解說人物時運用視頻對其典型的外貌特點等進行視頻解讀,使觀眾能更直觀地、全面地了解主題人物。如對體現“掃地僧”李小文院士的簡樸的電視節目,采用后者策略是更加詳盡與科學的方式。二是,背景性解說。主要是針對各種重大事件的電視節目制作,背景性的內容是觀眾能否準確接受信息的關鍵,開展背景性的解說是電視編輯的重要工作。根據事件成因距離事件實際爆發的時間長短,可以選擇不同的背景解說策略,時間較近的可以采用視頻解說策略,如最近發生的“東方之星”游輪沉沒事件,可以運用視頻對事件發生前后的天氣實況、水流狀況等進行視頻解說;對時間相對較久遠的,由于視頻資料缺少采用文字解說較好,如針對泰坦尼克號事件采用文字解說更佳。
案例是提高電視節目真實性、豐富性的重要素材。在不同的階段或環節插入適當地案例,是保障、突出主題的重要方式。實踐中,案例插入的編輯策略有兩種:一是,直接在視頻素材上插入字幕案例。這是當前最常用、最有效的做法之一。如廣告的制作中,在相關人物活動基礎上直接地在屏幕某個位置插入編輯好的產品性能文字,能起到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二是,在主持人描述或字幕展示后插播剪輯后的特定視頻案例。這是描述與案例交替性出現的做法,尤其在新聞節目的制作中,能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和事件線索去傳遞信息。如在制作旅游業各種違規現象的新聞時,可以在相關現象列舉與數據的統計播出后,去展播一些導游違法、商家違法、景區違法與游客過激行為、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現象,讓觀眾直接地去了解其危害及其成因。
在電視編輯實踐中,文字編輯與視頻編輯相對特定的工作人員而言,可以需要他們個人獨立的作業,但相對一個節目而言需要有整體性,因此,需要注意兩個方面:1)藝術性統一。由于視頻素材的聲、色與像的既定性,在實際的文字編輯中就需要“將美學元素融合到編輯活動中”[3],通過字體、字號、顏色的選擇和搭配,以確保節目風格或藝術水準的一致性。2)主題統一。即素材的選擇和裁剪要服務于主題,要勇敢、科學、理性地進行素材取舍,避免喧賓奪主、跑題、偏題等現象。
新媒體技術時代背景下的電視編輯工作,需要在新的編輯軟件開發和硬件創新中,把文字編輯與視頻編輯工作統一起來,有效杜絕因為分工過細導致的銜接難、融入難、素材內容有差距的現象,為創編出主題鮮明、風格統一、藝術水準較高的節目做出努力。
[1]卓娜.試論編輯在全媒體時代文化創意產業中的職能定位和轉型[J].中國出版,2013(13):63-65.
[2]范喆.屏幕文字在電視畫面編輯中的規范性運用[J].編輯之友,2012(10):61-63,68.
[3]盧政.試析編輯的美學素養及美學創造[J].編輯之友,2011(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