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東眉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33
近年來,4G技術迅猛發展并被普及應用,各大運營商為了推動自身的發展,進一步降低了數據服務的資費,再加上用戶習慣的改變,促使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得以加快。在廣播覆蓋方面,用戶逐漸轉變為通過移動互聯網來收聽廣播,比如通過微信、微博、各類APP等平臺收聽廣播。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3年用戶通過手機終端收聽廣播的聽眾比例達到47.8%,提示傳統廣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收聽廣播的人群被分流。在這樣的情勢下,需要對兩種廣播覆蓋方式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索廣播產業在當前格局下的發展路徑。
就傳統廣播覆蓋情況來看,由于較少人收聽其短、中波覆蓋的廣播,所以文中的傳統廣播覆蓋以調頻覆蓋為例。從其覆蓋方式特點來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收聽成本低。用戶要想收聽傳統廣播,其成本如下:一臺收音機(價格為幾十到幾百元)、電池(幾塊到十幾塊),而廣播信號免費,總體收聽成本非常低。用戶若想收聽移動互聯網廣播,則需要購買智能手機終端,價格至少幾百元以上,耗電量大,且收聽時產生較大的數據流量,在流量計費的背景下,用戶的數據流量費用較多。
2)收聽效果好。傳統廣播歷史悠久,在廣播覆蓋中,主要通過FM發射,發射臺的信號源基本上屬于模擬信號,可以通過調頻直接收聽,無需壓縮和解碼;即使通過衛星接收、轉播,為了方便用戶收聽,大多數電臺采取的、也是比較低的編碼格式壓縮比,信號損耗小,借助衛星直接轉發,耗時短,用戶采用收音機接收,不會出現受網速、帶寬等影響而產生的困擾,音質好、實時性強。而在移動互聯網廣播中,為了用戶可以良接收信號,采取比較高的編碼格式壓縮比,信號損耗大,且其中的中轉環節較多,受網絡帶寬影響,出現延時情況,且聲音變化大,失真度較高,若太多用戶同時在線,緩沖延時會更嚴重。
3)聽眾較穩定。在移動互聯網廣播的收聽人群中,大多是年輕人群,他們接觸新媒體較快,人群的個性較分明,對節目要求較高,風格多變,比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很難固定某一個電臺。而在傳統廣播的收聽人群中,大多是車載人群、學生、中老人、農村老百姓等,收聽廣播的時間較長,會固定收聽廣播的習慣,對感興趣的節目比較忠誠,不易轉移。因此,傳統廣播具有相對較為穩定的聽眾。
4)特殊職能的無可替代性。傳統廣播除了滿足人們的娛樂、新聞等功能外,還具有另外的特殊職能,即對特定人群的公益及公共服務和主流宣傳,比如農技衛生服務、應急廣播等(面向廣大農村百姓和特殊時期的特殊人群);及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面向新疆等邊疆省市),在維護民族統一等方面的職能尤為突出,這些都還是優勢之一。
1)更高的互動性。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大提高了移動手機終端的智能化程度,市場上的廣播收聽軟件的數量、功能日益增多,且用戶與廣播的參與性較傳統傳播明顯增強。移動互聯網廣播為用戶提供廣播節目時,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個性化服務:比如用戶關心的美食、導航、上門一對一服務等,還可以點播回放自己喜歡的節目。轉變了傳統廣播的單向、被動的接收模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海量、即時性地參與到節目當中。
2)更廣的覆蓋范圍。為了提供自身的市場份額,國內的各大運營商不斷改善服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建設,比如在信號覆蓋方面加大基站建設。目前,只要有人到達,都有無線通訊信號的相伴。隨著4G技術的普及,各基站原有的信道、帶寬均得以擴充。在這樣強大的數據服務下,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收聽自己感興趣的音頻。由此可見,與傳統廣播相比,移動終端有聲產品的覆蓋范圍更為廣泛。
3)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移動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特點,用戶在收聽廣播節目時,可以打破傳統廣播的地域限制,只要用戶所在的地區可提供數據服務,就可以任意收聽自己感興趣的節目、頻道、有聲產品等,并且可以自由選擇和組合,形成個性化的定制應用。但是,傳統廣播則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要想收聽自己感興趣的廣播節目,需要在當地有信號覆蓋的頻道,而且頻道的數量有限,大多是CNR(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2套,或是當地各電臺自辦的節目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固定的廣播節目,廣播里播什么,聽眾就只能聽什么,自主選擇空間較小。
無論是傳統廣播還是移動終端的有聲應用,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正如“立體聲”的出現催生了“音樂廣播”;“固定電話”的普及催生了電臺熱線節目;“手機”的出現促動了現場連線報道和短信互動平臺;“互聯網”的出現推動了類型廣播浪潮;“3G移動終端”乃至“4G”的普及也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傳統廣播、乃至傳統媒體的生態。回望歷史,廣播的每一次革命性變革、都是由“技術變革”推動和引發的。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傳統廣播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傳統廣播的覆蓋方式具有收聽成本低、收聽效果好、聽眾較穩定、特殊功能的無可替代性等優勢;而移動互聯網廣播則具有互動性高、覆蓋范圍廣泛、用戶自主選擇空間大等優勢,二者各有自身的特點。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移動終端有聲應用的發展勢頭良好,但在短時間內還不能解決音質、成本、延時等問題。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廣播與移動互聯網廣播會處于并存狀態,為不同的收聽人群提供類型化的服務,滿足各種用戶的不同需求。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喜愛網絡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廣播事業會朝著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互動性方向發展和完善,與未來的廣播收聽人群的需求日益吻合。因此,收聽移動終端廣播或有聲應用的人群會越來越多,在市場上所占的比例也會逐步上升。與此同時,由于廣大農村受眾等類型人群受各自的收聽習慣、收聽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仍然會選擇傳統廣播覆蓋來收聽音頻節目,傳統廣播也有為這些人群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其主流宣傳、公益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仍會繼續凸顯。
車載人群具有目的明確(當地交通廣播提供的各類對象化信息服務)、忠誠度高等特點。但是,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中,干線公路的傳統廣播覆蓋不夠完整,而且很多鄉村公路還接收不到,給車載人群的廣播收聽帶來了不便。對于這種情況,如果移動互聯網廣播的收聽成本能夠下降,達到人群可以承受的心理預期之后,這類人群就會選擇無線上網的方法進行廣播收聽。這樣一來,借助車載人群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推動廣播移動終端的發展。
傳統廣播和移動互聯網廣播覆蓋各有自身的優勢,而技術的革新才是推動人們生活、工作方式改變和前進的動力。因此,在未來發展中,二者雖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并存狀態。但隨著4G技術的升級,收聽成本的下降,移動互聯網會給廣播收聽人群帶來更大的便利。相信人們會越來越趨向于移動廣播終端,滿足多方面的訂閱與推送的音頻消費需求。
[1]安遠.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廣播的大膽嘗試——淺析浙江新聞廣播FM98.8[J].視聽縱橫,2014(6):55-58,1.
[2]王春美,王嵐嵐,葛文婕.國內外廣播發展動向及趨勢[J].中國廣播,2015(2):43-46.
[3]安遠.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播App的發展與傳統廣播的轉型[J].視聽縱橫,2015(1):106-109.
[4]黃宜萬.移動互聯網廣播與傳統廣播覆蓋特點分析及廣播發展趨勢思考[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5(2):32-34.
[5]張銳.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廣播的發展趨勢和創新策略[J].中國廣播,2012(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