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凌潔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婁底 417000
如何發揮高職院校在科技傳播中的作用
梁凌潔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婁底 417000
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正在由培養高技能人才轉向科技推廣和傳播。就如何有效發揮高職院校在科技傳播中的作用,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以期推動高職院校在科技傳播中的發展進程。
高職院校;科技傳播;作用
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進入轉型的關鍵時期。高職院校除了擔負著人才培養重擔外,還具有兩大功能,一是科學研究,二是社會服務,科學傳播則是集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社會功能,是新時期賦予高職院校的一項全新的社會任務[1]。高職院校的科技傳播平臺和運行機制要立足于其社會服務的功能定位和現實意義。《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辦學宗旨,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服務,可見,為社會提供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一項基本職能。隨著高職院校數量的增加,高職院校招生競爭必將愈演愈烈,廣大院校也將面臨重新洗牌、優勝劣汰的局面,在這種社會形勢下,高職院校想要獲得更加穩定的發展,不僅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要擔負其科學傳播的重任,不斷強化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從而為推動辦學,加快院校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從社會系統角度分析,科學具有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即知識形態、技術形態和文化形態,知識形態是科學的基礎,是各種自然規律的總結,技術形態是人們認識世界所運用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文化形態是通過科學的社會作用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效應。基于當前高職院校的社會功能與科學傳播的時代特點,應當強調科學文化的傳播,并將其作為科技傳播的主要內容和核心任務。科學文化即上文所述文化形態,指客觀、求實、理性的科學精神[2]。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文化也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文化并不像其他文化內容一樣具有明顯的社會效應,其體現在社會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與運用態度中,在科學文化的主導下,人們既能主動地將科學為我所用,又能避免被科學奴役,喪失主體性甚至產生不良的科學活動威脅他人生活。可見,科學從一種社會現象發展為一種社會文化必然經歷社會形態、文化形態和意識形態的中介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科學精神在時代文化氛圍中得到更好的擴散,從而成為衡量科學價值的文化尺度,這也是當代科學傳播所賦予廣大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
為進一步發揮在科學文化傳播中的作用,高職院校可以將科學知識傳播導向轉變為文化傳播導向,也就是加大精神方面的傳播,向受眾者示范科學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文化價值,如科學方法、科學觀念、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等,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受眾者正確的運用科學知識,促進行為方式的理性化和科學化,科學文化的傳播價值要遠遠大于科學知識的灌輸價值。科技傳播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對科學技術發展的認識水平,認識到科學技術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院校也應當努力提高受眾者的科學認知能力、客觀需求和理性精神,從而提高受眾者的科學素養[3]。這一點對于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的當代中國來講,其價值要遠遠大于科學理論的單純教育,只有加大科學文化的傳播才能使一般受眾者具有科學的理性思維,并促使科學技術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意識,為將來科學技術理論的傳播奠定基礎。
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強有力的組織結構作為保障,高職院校要想真正走出一條科技傳播之路,首先需要建立新型科研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組織領導隊伍。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設有二級科研管理體系,即科研處,并有專門的主管領導行駛管理職能,負責科研信息發布、科研成果發布等,在其內部可以設置兩個獨立的部門,學報編輯部和教育研究室,編輯部是教職員交流的平臺,具有科技傳播媒介作用,是對外交流的載體[4]。研究室的職能是收集相關科學信息,承擔一些重大的科學研究課題,為校領導有關科研決策出謀獻策。
科技傳播同其他教育活動和科研活動一樣,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確保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經費也是改善傳播軟硬條件的必備基礎,充足的經費有助于學校購買一定的電子科研資料,并建立一個綜合、立體、開放的信息共享平臺,從而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得以及時傳播。除了充足的經費外,人的活動也是保障教育傳播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廣大教職員工作為教育前線的工作者,應當擔負起科學傳播的責任,高職院校也需要建立有效的鼓勵政策,激勵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到教育傳播活動中來,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獎懲體系,滿足傳播人員的基本需求和高層次需求。
要想使科學傳播工作成為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就要不斷加強工作管理,任何與科學有關的工作都離不開
規范、高效的管理,管理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前提[5]。首先,應當完善評價體系。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情況建立科學傳播活動的考核評價體系,從制度上為科學傳播活動保駕護航,為科學傳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考核評價制度,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廣大教職員參與科學傳播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人人參與的學術氛圍。其次,應當加強培訓力度。教師是科學傳播的主力軍,開展科學傳播活動之前,有必要讓教師理解科學傳播的目的、要求、程序,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種高職教育科學研討會,提高教師對科學傳播工作的思想意識,在培訓方法上,既要發揮校內外專家的帶頭作用,還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全面輔助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最后,應當注重推廣,科學傳播旨在傳播兩字,傳播活動也要最終服務于社會發展,能夠推動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于高職院校科學傳播活動的進展和完成情況應當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應,并與其他高校的工作效果進行橫向對比,從而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應當努力把握時代發展潮流,結合自身教學特色走出一條全新的科技傳播之路,注重科學文化的傳播力度,從而為科技傳播創造一片理性而健康的沃土,同時結合外部環境建設加快傳播力度,多管齊下提高科技傳播力度,最大限度的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功能。
[1]畢丞.行動者網絡理論在科技傳播領域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3:76-82.
[2]趙姝穎.人工智能技術在科技傳播中的應用探索[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4,1:38-41.
[3]朱方鳴,等.高職院校在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70-73.
[4]李鑫,等.科技創新經典案例報告會:科技傳播的新探索[J].科技傳播,2014,20:203-205,212.
[5]陶賢都.分化與融合:互聯網環境下科技傳播的變革與創新策略[J].科技傳播,2014,20:116-118,123.
G2
A
1674-6708(2015)137-0172-01
梁凌潔,碩士,副教授,婁底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組織人事處處長,研究方向:高校管理與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