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馨(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西安 710065)
智能制造 邁向中國工業新時代
彭宇馨
(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西安 710065)
摘 要:分析目前制造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智能技術集成應用環境,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全價值鏈全過程進行管控,各維度全方面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企業走向智能制造,實現“中國制造2025”,中國成功轉型為制造強國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持續發展;企業價值鏈
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互聯網的高速運轉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采集技術、通信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共同發展,使得市場逐步打開,全球信息得到了交互和共享。物聯網、互聯網、云制造、人工智能等的相互融合,推動者新模式、新產業的興起,迎來了新型的工業時代。2011年,美國啟動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奧巴馬所選擇的“再工業化”的戰略日益見到成效[1],2013年,德國發布了“工業4.0”的標準路線[2],在即將到來的新型工業時代中占領了重要地位,并為建立企業運營模式打指明了方向。今年五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部署了全面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瞬間成為激動人心、舉國關注的熱門詞匯,這一決策指引全社會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為指導方針,以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加速提高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3]。
工信部3月18日公布了《關于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通知》,在 2015年,將啟動超過3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有效最佳實踐。就在此刻,智能制造拉開了“中國制造2025”的帷幕。未來的企業一定匯是信息化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企業[4]。企業要應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高端的制造裝備與企業全價值鏈的協同創新,使其具備協同的管控能力、高效的執行能力和智能的決策能力,建立完備的信息化體系,是制造型企業走向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縮短產品研制開發周期,最終研制出更高效更可靠的產品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設計階段,以多級管理、實時協同的研發環境為基礎,借助信息化與管理并重的手段,將分布于不同空間和時間,屬于不同合作方的企業資源有效且迅速地組織在一起成為統一的有機體,建立對外虛擬的企業聯盟,實現對內各合作方的知識、業務、信息、數據的有效安全共享和協同,設計出高質量的創新型產品。
在項目管理階段,建立支持先進研發思想的應用環境,除關注圍繞單項目的范圍管理計劃進度、團隊、資源、風險和質量等要素外,還關注多項目的資源分配、分析、項目的進度控制與階段審核,以及不同階段的項目質量把關等。在設計層,通過螺旋迭代、仿真驗證將方案裝裱成為數字化產品,將產品中所有相關的設計、工藝和制造屬性附著在產品的三維模型中,利用三維模型的特點來縮短研制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準確保證研制產品的項目節點。研究設計人員在以信息化委支撐的研發設計集成環境中工作,以其為基本工作臺面,規范了產品的設計流程,管理了在產品設計階段產生的輸入輸出文檔,并嵌入設計工具軟件,方便工程師工作,最終將設計中產生的知識收集歸檔,檢查里程碑事件管控研發整體進度,管理項目中的團隊和資源。
新的先進制造技術必將是全球化模式。組建全球的動態制造聯盟,與供應商、外協廠家進行,信息共享,協同制造及資源交互,高效的完成規劃投產、生產計劃、工藝設計及制造執行工作。同時,通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先進手段,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制造過程中每一個關鍵環節,自動監測制造全過程,跟蹤產品的生產進度,及時的發現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各類問題,通過與現代數字化設備相集成,在生產過程中準確有效的采集產品的各類數據,合理調配物料、資源等信息,實現生產過程可控制、可管理。
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專業建立綜合保障體系,提高專業高效的產品服務保障能力,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和趨勢。
利用物聯網對產品進行遠程監控、遠程維修和可視化支持、遠程故障診斷、維修資源的消耗分析等,并實時提供產品維修服務信息。針對維修服務信息、故障模式及維修方法、維修規程、維修手冊、工程圖樣等形成維修知識庫,完善產品技術狀態管理,指導服務人員對產品進行維護。利用產品綜合保障與服務平臺,實現各級維修現場與維修中心的互聯互通,維修信息共享。將產品的技術資料信息化、電子化,制作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實現技術資料利于攜帶、保存、可檢索,以互動形式指導維修任務有效完成。
制造型企業的良性發展,需依賴對內部研發、生產的管控和外部市場、競爭對手的分析。建立商務的智能決策分析平臺,為企業決策者提供行而有效的分析依據,提高管理者決策能力,降低企業的決策風險。
商務的智能決策分析平臺對內對企業研發、生產、服務全價值鏈進行管控,從不同業務維度中提取有用數據,通過對企業關鍵流程的分析,適時的發現問題和規避風險。對外形成客戶與市場的價值挖掘體系,在大數據下來分析市場與客戶潛在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智能制造推動著企業的高速發展,加速管理變革與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研發技術水平,使得產品質量得到可靠保障,使得能源資源成本降低,為全社會的智能化和綠色發展鋪開前景光明的道路。我們要以信息化助推工業化發展,大步邁進“中國制造2025”。
參考文獻:
[1]孟祺.美國再工業化的政策措施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12(06).
[2]齊治平.德國工業4.0:制造業的未來?[J].決策,2013(09).
[3]蘇子孟.中國制造2025》工程機械產業新機遇[J].工程機械與維修,2015(04).
[4]陳亮.信息化對工業化的推動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