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斌,陳 晶,劉 健,牟煥晨,鄭紅秋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CT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256層螺旋CT觀測胃左動脈解剖變異及臨床意義①
許傳斌,陳 晶,劉 健,牟煥晨,鄭紅秋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CT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研究256層螺旋CT技術對胃左動脈顯示及胃左動脈解剖變異情況,探討胃左動脈解剖變異在腹腔鏡手術及胃胰手術的臨床價值。方法:以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2-03~2014-03,340例行上腹部256層螺旋CT檢查觀察患者為研究對象,以Michels 的分型標準對病變形態、位置及供血來源進行分型,觀察確診為肝左葉原發性肝癌的患者的病變形態、位置及供血來源,判斷胃左動脈是否參與變異供血。結果:271例為正常胃左動脈解剖型(I型),69例為變異胃左動脈,其中Ⅱ型共35例,Ⅲ型未見發現,Ⅳ型2例,Ⅴ型4例,Ⅵ型3例,Michels未包含的類型共25例。結論:256層螺旋CT 可精確觀測胃左動脈起源、分支、臨近解剖變異情況,通過Michels細化分型,可提供準確影像學依據,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256層螺旋CT;胃左動脈;解剖;變異
胃左動脈解剖變異研究是人體解剖學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研究方法的創新和優化,胃左動脈解剖變異研究日益多樣和復雜。由于胃左動脈變異極具復雜性,使肝臟手術、胃胰手術及介入治療風險和難度均有所增加[1],深入研究胃左動脈解剖變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應用256層螺旋CT對胃左動脈解剖變異進行了額研究和探索,以術前全面掌握便胃左動脈解剖結構,為腹腔鏡手術、肝臟移植手術、胃胰手術提供影像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以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2-03~2014-03診斷為胃、胰腺、肝臟疾病并行上腹部256層螺旋CT檢查的3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99例,女157例,年齡18~84歲,平均(43.2±11.4)歲,排除重癥高血壓、糖尿病、心腎功能異常不能耐受對比增加患者及不能耐受注射速度患者。
1.2 檢查方法
采用Philiphs256層螺旋CT檢查掃描機。檢查前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患者檢查前8h禁食,并進行基本體檢及碘過敏試驗,檢查前20min飲水500~1000mL,掃描前再飲水500mL,確保患者胃腸部充盈。檢查中患者采用仰臥位。掃描參數為:管電流為250mAs,管電壓為120Kv,層厚為0.5mm,螺距為0.18。以5mL/s速度注入300mgI/ml強化非離子型含碘造影劑,注射60s后進行頭足方向掃描,掃描范圍為肝臟頂部到腎臟下極。
1.3 圖像后處理
由兩名經過培訓的診斷醫師在,采用在Extended Brilliance 工作站上,通過Release3.5對CT圖像進行多平面重組及重組后處理。在最佳位置顯示患者胃左動脈起源、與肝動脈關系、與主動脈關系等。
1.4 圖像分析
將原始圖像及重建圖像交資歷較深影像師進行閱片,判斷患者胃左動脈變異情況及胃左動脈的起源,以Michels 的分型標準對其進行細化分類。Ⅰ型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起自腹腔動脈;Ⅱ型胃左動脈起自主動脈、肝總動脈或脾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起源于腹腔動脈;Ⅲ型胃左動脈起始于腹腔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Ⅳ型胃左動脈和肝總動脈起源于腹腔動脈,脾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Ⅴ型脾動脈和胃左動脈起始于腹腔動脈,肝總動脈起自腸系膜上動脈或其他血管發出;Ⅵ型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共干[2];對確診為肝左葉原發性肝癌的患者觀察胃左動脈是否參與供血并對供血動脈進行解剖特征分析。
2.1 胃左動脈解剖變異情況
見表1。

表1 胃左動脈解剖正常及變異情況
271例為正常胃左動脈解剖型(I型),69例為變異胃左動脈,其中Ⅱ型共35例,Ⅲ型未見發現,Ⅳ型2例,Ⅴ型4例,Ⅵ型3例,Michels未包含的類型共25例。
2.2 肝左葉原發性肝癌供血情況
本組最終經病例確診為肝左葉原發性肝細胞的癌39例,其中單純肝臟動脈供血27例,非肝臟動脈供血12例。非肝臟動脈供血中有10例有與胃左動脈有關變異供血,與胃左動脈沒有關聯變異供血2例。
256層螺旋CT后處理功能非常強大,圖像分辨率高,且具有檢查無創性[3],旋轉速率能夠達到0.27s,CT的掃描時間較短,患者耐受性較好[4]。在空間分辨力情況也比較理想,可在不增加對比劑,不延長掃描時間的情況下,運用1mm薄層重建得到高質量血管重建。能夠準確顯示血管外病變情況,可以提供必要的相鄰組織信息,與DSA比較具有無創性和低耗時的特點,適合進行胃左動脈檢查。 在外科手術前,準確掌握患者肝、胃動脈變異情況,可最大限度避免術中誤傷、誤扎迷走肝左右動脈,對的預防和避免肝組織壞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5]。傳統手術玩玩依賴二維圖像思維判斷,手術效果與醫生技能和經驗具有直接關聯,且手術方案共享性較差,限制了手術方法的普及開展[6]。256層螺旋CT技術的廣泛應用,可通過數字虛擬軟件完成血管成像,并可在交互平臺進行虛擬手術[7],以確定最佳手術方案。本研究結果發現,非肝臟動脈供血12例。非肝臟動脈供血中有10例有與胃左動脈有關變異供血,表明胃左動脈變異與肝左葉原發性肝癌供血關聯性較高,應引起高度關注,術前充分了解胃左動脈變異情況對科學指導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256層螺旋CT 可精確觀測胃左動脈起源、分支、臨近解剖變異情況,通過Michels細化分型,可提供準確影像學依據,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1]Songun I, Putter H, kranenbarg EM,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15-year follow -up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nationwide Dutch D1 D2 trial[J].Lancet Oncol,2010,11:439-449
[2]Degiuli M, Sasako M, Ponti A.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Italian Gastric Cancer Study Group randomi ed clinical trial of D1 versus D 2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J].Br J Surg,2010,97:643-649
[3]鄭樹森,白雪莉,梁廷波,等.肝移植中肝動脈變異的顯微外科重建[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19(1):7-9
[4]戴小明,葉啟發,齊海智,等.肝動脈變異與肝移植[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6, 10(3):17-182
[5]王騰,華東,郁皓.陰性淋巴結數目預測胃癌術后生存的臨床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雜志,2010,37(2):101-103
[6]范毓東,周代全,王成波,等.肝臟外科中的虛擬手術方案設計[J].消化外科,2005,4(5):336-334
[7]白力嘎,牟煥晨,陳默,等.256層螺旋CT對左門脈高壓癥影像表現的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6):76-77
許傳斌(1969~)男,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陳晶(1988~)女,黑龍江大慶人,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shbgslb@126.com。
R445.3
B
1008-0104(2015)01-0136-01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