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學琴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IPv4的弊端漸顯,使之成為制約網絡發展的瓶頸。而IPv6簡化了報頭格式、增大了地址空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諸多優點,很好的解決了目前IP資源缺乏的問題。對于廣播與電視運營商來說,如何對IPv6進行應用部署、讓網絡優勢發揮到極致、使建網者在三網融合中能夠占取先機,就顯得格外重要。該文針對IPv6的部署,從用戶因素、網絡因素、成本因素幾個方面出發,提出了一套應用思路,并給出了相應的建網方案以供建設方參考。
關鍵詞:IPv6 IPv4 雙棧
中圖分類號:TN9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012-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Pv6 application deployment is very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deployment of IPv6 and put forward a set of application method,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IPv6 IPv4 Dual Stack
目前,三網融合是我國通信業的熱點技術,通過三網融合,廣播電視網不僅可以提供電視節目,還能提供互聯網和語音通信等多種業務。然而,廣電行業要想規模性發展互聯網業務,IP地址的欠缺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瓶頸,是廣電公司必須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一些諸如IPv4重編址、地址重用等改善方案都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廣電行業沒有IPv4地址儲備,通過NAT等技術手段,僅可以支撐短期的發展,長期來看仍無法滿足未來三網融合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提前進行廣電網絡IPv6的示范應用及局部推廣顯得十分有必要。
1 應用思路
目前,IPv6的標準體系已基本趨于完善。在這個過程中,IPv6逐步優化了協議體系結構,為業務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
IPv6的演進需要從整個產業的角度去考慮演進的各種影響因素,從目前的網絡發展經驗來看,至少需考慮以下幾個核心因素。
1.1 用戶因素
IPv6是對IPv4完全不兼容的網絡層協議,在引入后要求對現網影響降低到最小。據以往的經驗,類似于PSTN的網絡改造,核心技術產生變革,但終端業務展現方式沒變,用戶使用習慣上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網絡改造是用戶可接受的,是易于推廣的網絡演進方式。另外,新發展的IPv6用戶不能在訪問原有的IPv4業務上存在限制,體驗不能有大的降低,甚至要在使用各種商務策略的傾向性上提高IPv6用戶的體驗,這樣才能引導IPv4用戶向IPv6的遷移。
1.2 網絡因素
IPv6的網絡部署上,需考慮端到端的實施,網絡各個層面的組網和設備在網絡架構、技術選擇、設備能力、廠商組成、IPv6支持能力等方面上存在較大差異,需要綜合考慮IPv6的可演進方案。為了減少對現網的影響,在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早期部署上可考慮新建專網或專用設備,如采用獨立的IPv6網關接入IPv6用戶,這樣既可以避免IPv6早期部署上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對于現網業務的沖擊,也可以避免一次性升級所有的現網設備支持IPv6,造成的短期改造成本過高,并且可以在新網絡新設備上采用獨立的維護管理體系,在IPv6引入初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3 成本因素
IPv6的引入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應該慎重考慮引入的時機和節奏,這需要權衡改造和升級的綜合成本。過早的切入IPv6,就必然要承擔和周圍網絡互通的成本,過晚的切入,會造成網絡遷移的總成本的增加。所以,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的網絡設備改造替換為支持IPv6的設備是不可取的。但是無法提供IPv6業務的網絡,不能切入IPv6實際商用過程積累運營經驗的滯后也是不可接受的,IPv6的引入必須從成本角度考慮采用漸進式的發展模式。
2 建網思路
2.1 骨干網:邏輯雙平面,資源可調節
骨干網絡IPv6引入基本思路是以雙棧模式為主,純IP網絡以雙棧模式為主,MPLS網絡以6PE/6vPE為主。
純IP骨干網部署方式上,形成骨干邏輯平面,升級部分邏輯平面為IPv6單?;螂p棧。核心節點和核心匯聚節點一般存在多鏈路冗余連接,通常為交叉模式,變更交叉模式為上下并行模式,在不影響冗余多鏈路可靠性保證的同時,清晰了網絡結構和流量策略。同朝向流量形成同一個邏輯面。這樣,當存在多個冗余的邏輯朝向時,即在核心節點和核心匯聚節點之間形成多個邏輯平面,邏輯平面可以為上下互聯設備或端口,這樣在整網將形成多個互為備份的邏輯網絡,將其中部分邏輯網絡升級為支持IPv6單?;螂p棧,這樣在將骨干網升級為支持IPv6的同時,將因引入新協議導致的網絡風險降低到最低。純IP骨干網部署方式如圖1所示。
MPLS骨干網部署方式:設備層面保持IPv4 MPLS可達,業務層面形成IPv4/IPv6雙邏輯平面。IPv6 VPN以6vPE方式引入,承載在IPv4 MPLS上,升級網絡邊緣PE支持6vPE,引入IPv6 VPN路由。IPv6互聯網業務以6PE方式引入,承載在IPv4 MPLS上,升級網絡邊緣PE支持6PE,引入IPv6公網路由。
2.2 城域網:多接入并存,協議間互通
城域網建網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先集中,后分布。IPv6引入早期,IPv6用戶較少,分布也可能較為分散,可以采用集中部署IPv6網關設備,集中進行IPv6用戶的統一接入服務,通過小范圍改造和較小投資,可以快速使網絡具備IPv6業務提供能力;后續再考慮網絡IPv6的發展情況,全面升級全網絡設備的IPv6支持能力,形成全分布式的規模IPv6網絡業務提供能力。如L2TP、DS-Lite等過渡技術可以作為早期的IPv6城域網方案。
(2)先封閉,后開放。封閉型業務如互動電視(VOD)業務,網絡和業務系統相對獨立,和外部網絡不存在交互要求,沒有兼容性要求,相對應的網絡管理和維護人員都較為獨立,對這樣的業務網絡升級為IPv6,可以對現網其他業務影響小,易于引入。另外,對于封閉型業務,用戶終端對網絡地址協議不關心,更換網絡層協議用戶并不感知,降低引入難度??稍贗Pv6過渡早期優先部署封閉型業務,通過IPv6早期商用積累IPv6運營經驗,優先解決封閉型業務,開放型業務后續逐步引入。
(3)先44,后64。IPv6引入的根本原因是解決IPv4地址耗盡的問題,并且引入IPv6是個漸進的系統工程,不存在某天IPv4完全退出變更為IPv6的可能,所以IPv4是仍然會長久和IPv6共存,解決IPv4地址耗盡必然會使用IPv4私網地址來過渡解決,所以必須先規模解決NAT44,解決地址問題,后續隨著IPv6的逐步引入解決IPv6訪問IPv4的問題。
2.3 網管:統一運維,管控合一
先IPv4管理通道,后IPv6管理通道:IPv6管理信息可以先考慮通過IPv4管理通道進行管理,后續再考慮逐步引入IPv6管理通道,降低管理通道的IPv6化對業務發展的影響。
先物理平面,后業務平面:業務管理上,先考慮設備物理平面上雙棧資源管理和隔離,隨著業務管理的逐步深入和精細化,再后續逐步考慮業務邏輯層面,包括邏輯拓撲管理,VPN內邏輯雙棧資源管理和隔離等。
3 網絡改造方案
在不同場景下,經過組合形成了不同的IPv6改造方案。其中,“雙棧+NAT”方案具有對現網改造難度低、成本不高、不會大面積影響現有用戶的業務等優點,成為了首選。
該方案將網絡設備以及終端升級到支持雙棧,通過運營級v4 NAT技術解決v4地址不足的問題。是在過渡時期,同時支持v4/v6業務最直接的方案。后續升級到純v6環境不需要再次對網絡進行改造。該方案初期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但是后期過渡到純v6網絡時基本不需要再作投入。
運營商級NAT(CGN,Carrier-Grade NAT)方案最早由日本NTT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將NAT44部署位置提高,同時與用戶側的NAT組成兩級地址轉換NAT44,形成三塊地址空間,即用戶側私有地址、運營商私有地址、公網地址。CGN設備由于部署位置很高,具有大容量、高可靠、高性能等特點。
CGN設備目前有獨立設備和插卡兩種形態。獨立CGN網關設備旁掛或者直掛網絡設備,CGN插卡作為板卡插入現網設備。
CGN可以部署在運營商網絡流量匯聚點或者業務接入點。在實際部署中,CGN網關部署在城域網出口層面,形成集中式部署方式;部署在城域邊緣業務接入點層面,形成分布式部署方式。
4 結語
通過IPv6在在廣電網絡內的應用示范及部署,可以使廣電網絡在三網融合中占取先機,改善互聯網業務電信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通過IPv6技術更安全、更可管理的特性,也能大大提高廣電寬帶網絡的可管可控,保障廣電網作為國家宣傳喉舌的政治地位,進一步發揮廣電網絡在國家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嚴,趙曉宇.IPv4向IPv6過渡技術綜述[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4.
[2] 陳運清,王茜,胡捷,等.構建運營級IPv6網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何俊.Ipv4向Ipv6過渡的隧道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