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高峰
摘 要:危險廢物由于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其環境管理已經成為固體廢物管理的重點和難點。該文對當前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危險廢物管理鑒別體系相對落后,產生源底數不清,處理處置能力不足,缺乏獨立的環境影響和風險評估體系。同時,從完善危險廢物鑒別體系,加強危險廢物管理,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等方面提出相關管理建議。
關鍵詞:危險廢物 管理 存在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X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120-01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按照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其來源不僅涉及生產過程,也是廢氣、廢水污染物處理的最終去向,因而危險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多樣、鑒別困難[1]。由于危險廢物具有腐蝕性、易燃性、毒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因而,隨意丟棄或利用處置不當,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1 國內危險廢物管理現狀
我國危險廢物管理起步較晚,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其中對危險廢物管理設置了專門的章節。在此基礎上又制定并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危險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和規范。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我國危險廢物管理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各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相繼成立,各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陸續建成,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由于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發展時間短,危險廢物底數仍然不清,處置能力相對滯后,監管力量薄弱,環境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目前的危險廢物管理水平與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2 危險廢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危險廢物鑒別體系落后
2.1.1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存在弊端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危險廢物鑒別的重要依據,但是由于《名錄》基本是照搬《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分類體系,缺乏對國內危險廢物特性和污染特征等基礎數據的分析,有些內容難以實施或易引起爭議。雖然2008年我國對《名錄》進行了修訂,將危險廢物由原來的47類分為49大類,并細化了行業來源,標注了危險特性,但此次修訂未對分類體系做出重大調整,因此,現行《名錄》仍然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也不強。
2.1.2 固體廢物危險特性鑒別機制尚未建成
我國環境管理中要求對無法排除屬于危險廢物的廢物,應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鑒定,但是沒有規定必須要鑒定的情形、申請鑒定的主體、鑒定結論的認定形式和程序,也沒有發布認定結論的有效性、產生爭議后的解決方式等相關規定,因此,我國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尚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支撐。我國危險廢物鑒別能力嚴重不足,除國家環保部和甘肅省等少數地區發布了危險廢物鑒別程序和鑒別機構名單外,大部分地區未開展危險廢物鑒別和認定工作。
2.2 缺乏獨立的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和風險評估體系
在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中,對危險廢物的評價沒有真正成為獨立體系,只是包含在固體廢物體系之中,而且缺乏危險廢物風險評估標準。大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和風險評估對危險廢物的種類和數量調查不仔細,描述不清晰,對企業自建的利用、處置設施處理能力、效果、可行性未進行合理評價,對試生產和正式運行后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不明確。
2.3 危險廢物底數仍然不清
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多、涉及行業范圍廣。雖然環保部多次組織危險廢物專項調查,但是危險廢物分布、流向、歷史堆存、污染狀況等情況仍不明確。王琪等認為我國危險廢物底數不清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污染物申報登記和環境統計抽查樣本是以廢水、廢氣排放量為依據確定的,難以判斷對危險廢物是否具有代表性,而且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具有隱蔽性和延滯性,企業瞞報、漏報、錯報行為不易發現,基層環保部門鑒別技術和管理能力有限,難以對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做出判斷[2]。
2.4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相對滯后
我國的危險廢物仍以產廢單位自行處置為主,企業配套的處置設施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缺乏處置能力的企業將危險廢物交給無資質的單位處置,導致危險廢物流失嚴重,流向復雜[3]。隨著我國危險廢物管理日趨嚴格,從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的單位也日趨增加,但是由于我國危險廢物歷史堆存數量巨大,集中利用處置設施分布不均衡,收費體系不健全等原因,使我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遠遠滯后于處理需求。而且部分已運行的處置設施工藝落后,不能穩定運行,一些利用處置單位自身的污染防治設施不健全,反而成為新的污染源。
3 加強危險廢物管理相關建議
3.1 完善危險廢物鑒別體系
在全面掌握我國危險廢物產生數量、分布、污染特征和處置情況的基礎上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使其符合我國環境管理需要,更具可操作性。按照豁免后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的原則,建立危險廢物豁免管理制度[4]。增設《需要特別管理的危險廢物類別》,將公眾認知度高,危害性小,利用方式簡單、利用率高的危險廢物進行特別管理[5]。盡快建立危險廢物鑒別和監測機構資格認定制度,制定規范的鑒別程序,逐步建立固體廢物特性鑒別技術體系。
3.2 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
充分利用“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經營許可證和轉移聯單管理,全面掌握我國危險廢物產生和流向情況,摸清歷史遺留危險廢物堆存情況。以執行新《環保法》為契機,逐步完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體系,不斷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危險廢物重點源信息公開制度,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建立環保、公安、交通、安監等多部門協調合作機制,對隨意處置、非法轉移或接收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切實提高環境執法的震懾力。
3.3 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加強危險廢物分類收集管理,各地區應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納入當地發展規劃,推動危險廢物專業化集中處置。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單一的企業配套建設利用處置設施,并向社會提供服務。加強危險廢物經營設施運行監管,努力提高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技術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杜飛.關于內蒙古自治區加強廢物管理的對策探討[J].經濟管理與科學決策,2013(3):158-159.
[2] 王琪,黃啟飛,閆大海,等.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的現狀與建議[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3(1):1-5.
[3] 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暉.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與評價研究淺議[J].環境科學導刊,2008(4):80-83.
[4] 楊玉飛,黃澤春,黃啟飛,等.國外危險廢物優先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3(1):10-17.
[5] 丁園,魏立安,劉艷,等.我國危險廢物的定義及其存在的問題[J].江西科學,2008(3):5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