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鋒
摘 要:為了探究第九套廣播體操健身功能,以及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運用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和分析法研究。第九套廣播體操運動能促進練習者身體健康,同時改善、提高相關臟器功能;指出第九套廣播體操存在的缺陷:①整理運動節練習節拍偏少,練習完畢心率在高峰值;②擴胸運動和全身運動節缺少關鍵技術“振”,動作過于簡單,利于比賽動作整齊性;并提出延長整理運動節練習時間或其它恢復性練習、擴胸運動和全身運動節練習時增加“振”技術。
關鍵詞:廣播體操 健身價值
中圖分類號:G8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223-02
第九套廣播體操于2011年8月8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并在全國推廣,其創編具有規范性、科學性、針對性、時代性、前瞻性的特點,適合各地區,各人群常年堅持開展[1]。第九套廣播體操在動作上注重肢體協調,便于學習與練習,并融合武術、踢毽、游泳、射箭、保齡球和現代舞等項目基本動作,突出了健康、歡樂、時代的風格。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廣播體操作為國家動作儀式符號的象征性意義要大于其作為健身體育項目的價值[2],還應正確看待廣播體操鍛煉價值存在局限性[3],因健身方式多元化沖淡了部分人們健身對它的選擇。在新形勢下,第九套廣播體操根據現代社會中人們久坐、伏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情況,設計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高了對頭頸、腰椎等部位的鍛煉比重。之前8套廣播體操學者們已做過很多研究,第九套廣播體操自發布之后它的健身功能又是怎樣,實踐中有無問題?通過探究其第九套廣播體操的鍵身功能與實踐中顯現的問題,以更好指導與服務廣大廣播體操愛好者正確健身。
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第九套廣播體操。
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訪談法。中國知網、教材中查閱有關第九套廣播體操相關文獻資料;從網絡視屏、教材圖解以及2014年湖北省高校體操教學比賽第九套廣播體操賽現場視頻資料;與體操教學專家訪談等。
3 結果與分析
3.1 第九套廣播體操健身功能
3.1.1 促進廣播體操練習者身體健康
廣播體操是采用徒手的形式進行的身體活動,不受場地器材的影響,其動作可以剛勁有力,也可以柔和優美,適合多種人群練習的體育健身項目。從第九套廣播體操練習部位看,延續了以往廣播體操全面鍛煉身體原則,預備節、伸展運動、擴胸運動、踢腿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分別從遠端到近端,從頭頸、上肢、軀干、下肢以及全身動作;動作方向有左、右、前、后;動作摻有力量、速度、柔韌、協調、靈活等變化因素,經常堅持廣播體操練習,可使頭頸、軀干和四肢靈活,動作變得有力、協調,練就良好身體姿態,對增強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消除工作疲勞,振奮精神等有積極的作用。
盡管廣播體操不能與專項運動相比,但其參與運動的部位全面,多種變化因素,健身的安全性和廣泛的群眾性,是其它專項運動不能相提并論。
3.1.2 改善、提高相關臟器功能
廣播體操的健身功能前人進行大量的研究,其對心肺功能有著明顯的改善,運動負荷和能量消耗皆為中等,對血脂、血糖、胰島素有良性的變化,能更好的改善大眾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內臟器官的功能[4]。
第九套廣播體操總結了前八套廣播體操優缺點,它的健身功能除了促進廣播體操練習者身體健康外,對內環境的作用又是怎樣?趙曉靚[5]通過對體育院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第九套廣播體操鍛煉測試代謝當量和心率指標,發現第九套廣播體操鍛煉有助于做操者的心肺功能和骨骼肌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朱小寧等[6]對38名不同健康人群進行了3個月的廣播體操干預,得出3個月的廣播體操能有效改善中年人的血脂水平,中年男性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效果最為明顯;金麗等[7]從能量代謝角度對第九套廣播體操研究認為,男性的能耗高于女性,能量代謝以糖和脂肪供能為主,廣播體操是適合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健康普遍參與的一種群眾性體育項目。
3.2 第九套廣播體操缺陷
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況人工創編的廣播體操。黃小紅[8]從廣播體操編排角度提出過第九套廣播體操的不足,然而通過對國家體育總局在網絡公布的視頻以及湖北省2014年高校體育專業體操教學賽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視頻資料分析,并與專家座談,發現第九套廣播體操在健身方面存在某些缺陷。
3.2.1 整理運動調整節拍偏少
從趙曉靚[5]、金麗[7]研究來看,進行第九套廣播體操練習最高心率出現在最后一節整理運動,分析認為該套操第七節跳躍運動運動節奏相對較快、運動幅度較大,心率增幅明顯,而心率下降需要足夠的時間,導致最后一節心率為本套操最高值。從整套操的節拍分布來看,預備節之跳躍運動均為4個8拍,整理運動為2個8拍,只有其它節節拍一般,導致練習結束那一刻心率沒有足夠時間恢復,產生心率延時性的增長。這種心率延時性,用于體育課或運動之前熱身,效果較好,但用于普通群體練習,就健康安全來講有一定安全隱患,應適時地延長整理運動時間或其它恢復性運動,讓心率逐漸恢復。
3.2.2 個別運動節不符合健身動作技術要求
從第九套廣播體操相關視頻以及教材觀察,第九套廣播體操擴胸運動節的“擴胸”動作說明:“兩手握拳經前舉止側舉,向后擴胸一次”[1]。對于“擴胸”的理解,沒有相關工具書、教材作具體解釋。現代漢語詞典將“擴”泛指“擴大”,“使(范圍、規模)比原來大”,用在廣播體操,“擴”可以理解為擴張,“擴胸”應為擴張胸廓的運動。體育專業教材《體操》對擴張胸廓的動作有相應動作技術定義---“振”,而“振”的定義較為全面定義為“臂或上體等部位急速地做富有彈性的往返動作”[9],由此可以得出,廣播體操擴胸運動的擴胸動作是兩臂(直或屈)經前向側后振。觀察相關資料,實際在進行練習或比賽時,擴胸運動的擴胸動作做成兩臂側舉,并無向后的擴胸動作,更沒有激素的做富有彈性的往返動作,僅僅是手臂經胸前做90°的水平擺動,這樣練習應該不能起到擴張胸廓效果。而在之前幾套廣播體操擴胸運動節,擴胸動作說明與做法均為“向側后振”,第九套廣播體操擴胸運動做法的改變,使動作簡化,比賽時動作更容易保持整齊性。
全身運動節第2拍與第3拍連接動作同樣存在缺少“振”。第2拍“上體前屈,兩臂經側擺至體前交叉”,第3拍“左腳并右腳全蹲,兩手扶膝”,由于動作說明沒有說明兩拍之間連接情況說明,第九套廣播體操視頻顯示兩拍之間無銜接動作。從全身運動鍛煉部位分析,主要是通過軀干前屈和后仰牽拉軀干前后的韌帶以及脊柱,僵硬地做體前屈是對背豎肌強行牽扯,牽拉韌帶效果一般,對某些人群可能有傷害性。保護性的體前屈應是富有彈性的。
4 結語
縱觀第九套廣播體操自發布至今,推廣較為廣泛,參與練習人群多,豐富了大眾健身內容,其健身功能和效果達到預期。但某些技術動作過于追求表演的一致性而犧牲了部分健身功能,不能說不是個小小缺陷。但在運用第九套廣播體操健身時,上述運動節動作加上“振”的彈性,以及延長整理運動時長,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第九套廣播體操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 路云亭.廣播體操是國家的動作儀式符號[J].體育學刊,2013,20(1):29-32.
[3] 商偉,韓流.廣播體操全民化時代的興衰流變[J].體育文化導刊,2013,6(6):25-27.
[4] 趙慶江.第九套廣播體操的特點[J].法制與社會,2007,4(2):811.
[5] 趙曉靚.第9套廣播體操能量代謝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4,35(4):58-61.
[6] 朱小寧,薛芹波,金麗.廣播體操隊不同年齡人群血脂的影響[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6):493-495.
[7] 金麗,薛金波等.第9套廣播體操能量消耗特征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4):69-75.
[8] 黃小紅.第9套廣播體操的編排特點及不足[J].體育文化導刊,2014,6(6):34-36.
[9] 張予南,高留紅.體操初級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