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楠(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 300000)
三網融合與電視發展
李華楠
(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 300000)
20世紀末發展起來的、以互動為特征的網絡媒體,闡述了互聯網、電信網、電視媒體和三網融合的現狀,探討了傳統電視如何利用三網融合的歷史機遇,創新電視媒體制作流程及傳播途徑,更好的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縱觀人類傳播發展史,傳播媒體演變進程呈現出不斷加速發展的態勢,媒體類型和表現形式日益豐富。
三網融合 電視發展 融合發展
21世紀以來,數字信號技術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的三網融合成為信息傳播發展的重要方向,傳統電視媒體在三網融合的時代要求下如何變革,會對整個社會的信息傳播、輿論影響、人們的娛樂生活、文化狀況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甚至于社會運行的方式、狀況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根據媒體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人類的傳播活動可以劃分為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電子傳播時代和數字傳播時代5個階段,這個歷史進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依次取代過程,而是依次疊加的過程。
1.1傳統電視簡史
英國BBC電視臺是世界上第一家電視臺,它于1936年開播,電視具有聲音、畫面,以及時效性強的特點使得它一經問世就引起轟動性的效果,引發一種媒體的創新革命。二戰以后,電視開始逐漸取代電臺成為最主要的媒體傳播平臺,各個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電視職能機構,規范節目制作流程,加快電視傳輸網絡覆蓋,電視媒體得到飛速發展。
1.2傳統電視特點
在人才上,有著大量經驗豐富、具有專業教育背景的人才儲備,還有許多資深的節目采編、制作、管理、播出等人才;在節目上,有許多高水平、制作精良的節目內容,以及具有先進技術、功能多樣的演播室、錄制播出設備;在管理上,有流程化的管理體系,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及高效的執行力度和激勵機制;在輿論引導上,能承擔主流媒體的作用,把握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具有強大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在傳播上,有龐大的播出及傳輸網絡,以及忠實的收視群體。
1.3電視發展現狀
從傳播形式上看,互聯網改變了受眾面對傳統媒體時被動的視聽局面,互動性成為其最重要的優勢,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開始積極探索,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同時也在積極整合自身資源努力改變傳統媒體與受眾缺乏互動的劣勢[1]?;ヂ摼W、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的“三網融合”,在讓電視與觀眾互動、增加電視節目內容上起到了基石的作用。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為三網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據。
過去五年,電信運營商一直嘗試轉型成為移動互聯網網絡提供商。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做互聯網接入端的產品,比如智能電視、機頂盒等,伴隨著市場的自發競爭,電信運營商以及互聯網公司都逐漸成為三網融合的推動者。
然而,在三網融合進程中,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參與緩慢。2014年5月,籌備四年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終于掛牌成立[2]。在人們看來,該公司的成立讓電視媒體朝著三網融合大步邁進,但我國的三網融合一直都在政策和市場的博弈探索中曲折前行。隨著各家廠商圍繞電視和客廳的爭奪戰愈演愈烈,各方跨界競爭造成互聯網接入端門檻降低,視頻內容混亂,監管難度大幅提高。2014年6月以來廣電總局連發四道“監管令”,打破了三網融合以來形成的市場格局,許多互聯網公司制作的電視互聯網接入端——電視盒子,遭遇嚴重的政策性危機。
三網融合關系到傳統電視的生存與發展,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媒體融合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蛾P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3.1要抓住三網融合帶來的機遇
在信息時代,受眾個人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電視媒體要抓住三網融合帶來的機遇,力求將作業流程中所有的價值活動重新設計以滿足受眾需求,使受眾獲得期望中的產品價值。電視媒體也應提倡“受眾本位”的信息傳播理念,針對用戶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3.2要滿足受眾不斷變化的需求
受眾需求是媒體變化的重要推動力。受眾對信息的渴求促使媒體不斷前進,受眾的規模、文化程度、習慣、收入、偏好、興趣等因素決定了媒體形態的變化方向,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要想生存與發展就要不斷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各種需求。因此,在三網融合的發展過程中,電視媒體不僅要深度解讀手中的行為和軌跡,更加需要關注受眾的需求和偏好,使電視節目按照受眾的需求軌跡定義形態。
3.3要拓寬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
在三網融合的推動下,傳統電視可以實現:節目內容豐富海量,傳播渠道方便多樣,受眾群體高度融合。為了實現全媒體傳播,要充分利用、積極探索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努力打造電視網絡化傳播體系,加快建設全媒體發布平臺和運行網絡,積極完善電視節目網絡傳播的應用插件。
從口語傳播時代到文字傳播時代,從印刷傳播時代到電子傳播時代再到數字傳播時代,人類傳播活動的演變不是簡單的依次取代,而是依次疊加的過程。伴隨著傳播時代的演進,媒體呈現出由慢到快、不斷加速的發展趨勢,媒體類型和表現形式日益豐富。傳播媒體是在一個不斷擴張的、復雜的自我適應系統內共同演進的,每當一種新媒體形態出現和發展,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他現存媒體形態的發展。三網融合進程的加快,為電視媒體提供了一個加入到新媒體中來的機會,一個將電視節目高度融合到更多家庭、社區以及城市的窗口,這必將對電視媒體行業未來的走勢形成重要的影響。
[1]王蓮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2]涂昌波.廣播電視法律制度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