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廷全(太原鐵路局人事處(黨委組織部),山西太原 030013)
鐵路企業大學畢業生早期培養問題的探討
馬廷全
(太原鐵路局人事處(黨委組織部),山西太原 030013)
“新體制、新技術、新速度”是當前中國鐵路的鮮明特征,鐵路的建設與發展在贏得世人矚目的同時,也對鐵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畢業生是建設現代化鐵路的希望所在。作者從大學畢業生自身和基層單位早期培養兩方面入手,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對策,對鐵路企業大學畢業生的早期培養成才做了積極探索。
人才 大學畢業生 培養
在全球化競爭和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源泉。當前,鐵路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新體制、新設備、新速度”正成為新時期鐵路運營的鮮明特征,鐵路的建設與發展在贏得世人矚目的同時,也對鐵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畢業生是知識型青年人才,是建設現代化鐵路的希望所在。因此,如何從戰略的高度抓好大學畢業生的早期培養,是鐵路企業夯實人才基礎、培養高端人才、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也是鐵路企業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已成為鐵路企業核心技術人才和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總公司、鐵路局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畢業生早期培養的制度辦法,推動了大學畢業生的培養成長,應該說鐵路企業大學畢業生的早期成長狀況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問題。
1.1大學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自我判斷不準確。近年來,鐵路企業招聘引進了大量的“80后”、“90后”大學畢業生。他們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期望值過高,剛入路就想“坐辦公室”,干“管理”或“技術”工作。對鐵路行業的認知比較淺薄,對生產一線的情況更是知之甚少,對基層單位的艱苦工作環境缺乏思想準備。
(2)實踐鍛煉不積極。新入路大學生中實踐經驗不足、卻又不愿到基層鍛煉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少人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認為干一線生產工作屈才,不能實現自我價值,對現場工作沒有興趣。有的到現場鍛煉“走過場、擺樣子”、“混日子”、“熬資歷”;有的孤芳自賞,眼高手低,不能融入到一線干部職工中。
(3)進取精神不到位。部分大學畢業生缺乏理想和實干精神,有的得過且過,沒有了繼續學習提高的意識;有的放棄了對更高層次技術、管理崗位的追求,難以深入鉆研。更有甚者,只注重眼前的安逸和個人利益,缺乏事業心、責任感,工作對付,不思進取,白白浪費了大好的時光。
1.2基層單位早期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1)見習計劃缺乏有效實施。部分基層單位思想認識不到位、主動培養意識不強,對見習工作重視不夠,往往造成見習工作流于形式。有的車間、科室出于安全責任的考慮,基本上不安排見習生到現場學習鍛煉,見習生很難深入下去。有的甚至抽調見習生做車間、班組或科室的內務雜活,占用了見習生的現場學習時間,影響了見習計劃的落實。
(2)生產鍛煉缺乏有效考核。有的單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責任不落實,沒有“一對一師帶徒”幫教措施。有些單位不重視生產實踐鍛煉的過程管理,往往是“委托”車間班組管理了,勞人部門就不聞不問了。在考核期結束后,所在車間、班組簽注意見就算考核了。由于缺乏有效的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往往造成大學生對生產鍛煉重視不夠,基層單位對大學生的學習鍛煉情況很難客觀了解,影響了后續的培養工作。
(3)輪崗培養缺乏有效組織。一些單位在安排崗位時沒有“因人而宜,量才使用”,甚至搞“一刀切”,往往引起大學生對工作環境的不滿和對自我發展前景的擔憂。還有的單位對優秀大學生的培養使用重視不夠,不能很好地為大學生搭建縱向成長平臺,考核評優不落實,缺乏重點培養。
大學畢業生早期培養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系統規劃、整體推進,作為鐵路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緊迫任務和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
2.1實施目標管理,著力加強早期培養組織領導
鐵路企業要把大學畢業生早期培養納入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作為對基層單位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為實現早期培養目標提供制度保障。特別是要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每一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分析,量身定制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遵循規劃,分階段、分層次開展有計劃的培養。為了保證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實施,要建立大學生早期培養管理信息庫,把大學生在早期培養階段的各種信息及時錄入信息庫,每年進行一次考核分析,對優秀的給予獎勵,對落后的進行誡勉,促使大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步。同時,根據分析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養措施和方向目標。
2.2加強教育培訓,著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入路后,從“入職——接受企業文化——完全融入企業”,需要有力的引導和幫助。為此入路初期,要采取集中培訓的形式,開展路情、企情和現場教育。之后,要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將思想政治、企業文化、路情企情和規章制度的教育培訓,貫穿早期培養的全過程,用企業精神、企業優勢凝聚人心,促使他們盡快融入鐵路企業大家庭。
(2)開展大學生朋輩教育。所謂朋輩教育,就是從較早畢業的大學生中選拔綜合素質高、現場表現好、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大學畢業生,以朋輩的身份,走進后續入路的大學生中間,用他們的思想認識、有益經驗、知識技能和職業情操,現身說法,引導“學弟學妹”樹立正確信念,幫助他們解決入路成長初期的各種問題。要充分發揮優秀大學畢業生的作用,安排新老大學生結成對子,通過互動和交流,以身邊的典型、榜樣做“正能量”引導,讓大學生產生思想共鳴,以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企業認同感與歸屬感。
(3)抓好繼續教育培訓。要克服工學矛盾,盡可能多的讓大學畢業生參加各種技術業務培訓。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使大學生能夠及時學習了解本單位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使用情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更新情況,針對他們知識結構的短板,實施知識補給工程。可以依托高校選派大學畢業生參加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對非鐵路院校主專業畢業生進行專業知識強化。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車間、班組的技術比武、技能競賽及背規活動,有效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
2.3抓好崗位鍛煉,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1)加強崗位育人。在全面見習、生產鍛煉、輪崗培養期間,采取“名師結對子”的方式,指定技術硬、作風實的指導老師,簽訂“師徒合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組織大學生參加所掛職崗位的職業技能鑒定,鑒定合格定職后再頂崗,不斷提升他們的實踐經驗。強化考核管理,按照見習計劃、學習鍛煉計劃,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實作考試,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補課,并延遲定職或轉崗時間。
(2)抓好現場實踐。一是合理制定鍛煉計劃,在全面分析每個大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生產鍛煉和輪崗計劃,采取“因崗施教”“因人施教”的鍛煉方法。對主專業的大學生,生產一線鍛煉的時間可放長一些,經歷的生產崗位要多一些。對經營管理類大學生,可適當縮短在現場鍛煉的時間。二是拓寬實踐鍛煉的渠道和形式,組織引導大學生在技能、技術和管理等不同崗位全方位歷練,通過輪崗交流,提升綜合能力,通過“走臺階”,豐富工作閱歷,加快大學生形成具有自己專業特點的各型人才。
2.4強化激勵機制,著力營造大學生成長的良好環境
鐵路企業要把握大學畢業生渴望成才,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的特點,運用多種激勵方式助推早期培養。
(1)暢通大學生的成長通道。對學習鍛煉期間嶄露頭角的優秀大學畢業生,給他們搭平臺、加任務、壓擔子,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對特別優秀的要大膽提拔,委以重任,適時跟蹤,加強培養。建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使用和晉升評判標準,將具有管理潛質、技術潛質和綜合型潛質的優秀大學生放到最需要、最關鍵的崗位,為他們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完善崗位管理、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制度,為優秀大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為定職到技能崗位的大學生提供成長機會,用“事業”激勵引導大學生不斷進取。
(2)建立全方位的激勵機制。開展優秀大學畢業生評選活動,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突出業績。保障大學畢業生學習鍛煉期間的相關待遇,對大學生分配住房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建立健全專業技能獎勵制度,引導大學畢業生摒棄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思想,對通過相應等級專業操作技能的大學生給予一定的津貼和待遇。同時,結合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實施,不斷完善大學畢業生早期培養的制度辦法,從事業激勵、薪酬激勵、精神激勵等各方面,營造大學畢業生培養成長的良好氛圍。
馬廷全(1980—),男,甘肅蘭州人,工作單位:太原鐵路局人事處(黨委組織部),職稱:工程師,文化程度: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