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琴(鄭州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陽光體育下農村體育內容開展現狀分析
李愛琴
(鄭州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發現,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不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安排缺乏合理性。建議各級教育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體育教學內容的支持和監督,增加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機會等。
陽光體育 農村中學 體育內容
1.1研究對象
以陽光體育下農村中學體育內容開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以“體育課程改革”、“陽光體育”“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檢索相關文獻,通過圖書館查閱有關“體育課程改革”、“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書籍、報刊雜志等,對所得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本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鞏義、周口、商丘三地區的9所農村中學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896份,有效問卷831份,有效率為92.75%。
1.2.3訪談法
通過電話預約、電子郵件等方式對農村學校體育主管領導、體育教師就有關農村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等問題進行訪談,獲得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改革效果的第一手材料。
1.2.4數理統計法
對所得數據通過計算機進行統計,利用SPSS17.0進行分析。
2.1陽光體育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安排情況分析
通過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的統計分析來看,“田徑”、“球類”、“身體素質”等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短跑”、“中長跑”、“跳遠”等是主要教學內容,而且從各個年級內容的安排上重復率相當高,其次“籃球”、“排球”,再者是“乒乓球”、“跳繩”等項目,“足球”、“體操”安排內容較少,尤其是體操教學內容,除隊形隊列練習安排相對多點,像“單杠、雙杠”等器械體操教學內容基本沒做安排。不難看出,如此單調的教學內容,不免會讓學生產生枯燥,因此學習興趣也相對較低。我們知道,2001年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中提出“體育教學內容要引入一些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為根本,可以對一些競技動土項目進行適當改造。”“教材編寫要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對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要有較強的實效性”、“健康第一,注意選取對學生終身體育影響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本要求。”等,由此可見,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體育興趣的激發均是有益的,但由于農村中學體育場地器材的相對短缺和體育專業教師的嚴重不足,使得這些最基本的條件沒有很好的執行。
2.2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完成現狀的分析
由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僅導致了城市與農村中學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了農村中學之間的差異。在調查中發現,經濟相對發達的農村中學其體育器材設施相對完善,在經濟緩慢的農村中學體育器材非常短缺,不但是地質的田徑場地,更談不上標準的400百米跑道,籃球、排球等器材更是缺少。所以這在很大程度大影響老師的體育內容的完成。在調查分析中發現,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游戲”、“短跑”、“中長跑”等對體育器材需求相對較好少的教學內容完成較好,完成量分別在79.81%、86.13%和88.56%,而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球類教學內容完成量相對較少,分別為56.12%、51.11%、29.86%、37.13%,對新興體育項目及體操類教學內容完成量更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新興體育項目雖說健身效果、娛樂性較強,但體育教師本身缺少進修和學習的機會,二是因為缺少專業的體育教師,三是,場地器材設施短缺等。我們知道體育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學的載體,場地器材是教學內容完成的條件,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各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等,還要體現出教學結構的層次性,合理組合,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選擇對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但要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核心。在與體育教師和主管體育領導的訪談中發現,他們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認知情況相對較好,有85. 66%的體育教師基本了解和領悟,但對體育課程改革了解的情況不是太好,只有41.12%的體育教師比較了解,23.4%的體育教師不太了解和不了解,這說明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改革的了解程度相對較差,專業知識更新較慢,缺少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針對“體育教學內容不能科學合理完成的原因”這一問題,通過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綜合調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受學校教學落后等條件限制,教學條件的可行性很差。
2.3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和期望分析
關于“體育教學內容是否需要改革”這一問題,農村中學體育教師認為認為“非常需要”的為15.11%,認為“需要”的為56.36%,有21.42%的體育教師認為“無所謂”,還有7.11%的體育教師認為“不太需要”或“不需要”。這些調查數據說明農村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和認同。在對“認為體育教學內容需要改革原因”的調查中發現,有44.63%的體育教師認為教學內容“不能發展適應學生全面素質”,有34.12%的體育教師認為“教學內容太陳舊不適應社會需求”,有21.25%的體育教師認為“教學內容不夠吸引學生,缺乏興趣”,由此可見,農村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教學內容需要改革的原因是多樣的。對于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存在偏向,經統計各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偏向田徑占89.12%,偏向體育游戲的占88.17%,偏向球類占75.14%,偏向身體素質訓練的占87.25%,而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體操類和新興體育
……
……項目選擇偏向最少,分別只占18.14%、10.16%和12.22%。究其原因,主要因為首先是體育中考對體育教師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其次“安全第一”也是體育教師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像“器械體操”等有一定危險性的教學項目一般是不作為教學內容或少做教學內容。在對“影響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考慮因素”的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師首要考慮的是“場地器材設施”,占71.6%,“隨意安排教學內容”78.66%,“根據體育教師特長”的占51.21%。由此可見影響體育教師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最主要因素是“場地器材設施”。
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安排“重復率”較高,缺乏“興趣性、娛樂性”,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各教學內容之間缺少層次性和連貫性。建議要構建科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加強體育教師的進修和學習,加大對農村中學體育器材的投入和支持等,要建立體育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實踐有機和諧的結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統一性與靈活性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的健身性與文化性結合,也要注意體育教學內容的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等。
[1]鄧小勇,王建華.體育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理性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4,25(3):71-76.
[2]丁榮.贛州市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現狀調查與分析.[D].贛南師范學院,2012,6.
[3]王保成.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層次與選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3):21-23.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74-230.
[5]申向軍.四川省農村中學體育師資與教學現狀及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7):52-54.
李愛琴(1970—),女,河南鞏義人,本科,鄭州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