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孫中山以“主義”立黨學說

2015-07-03 02:52:06袁紅霞

袁紅霞

摘要:孫中山非常重視主義在政黨中的作用,他認為主義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信仰可以使得天下仁人志士同趨于一主義,共同致力,而這種主義又可以聚天下英才建立一個黨。主義立足于黨只是第一步,在立足于黨之后,主義還要立足于民,使得百姓支持這種主義,達到使黨立于民之中,并最終實現以黨治國即以黨的主義治國,以期最終完全實現主義。而在這所有過程中,主義必須貫穿始終,以主義立黨,以黨實現主義。

關鍵詞:孫中山;“主義”立黨;政黨建設

中圖分類號: D05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5)04000106

孫中山在如何救國問題上,他曾寄希望于清朝權貴,試圖以和平之法來挽救中國,他于1894年起草《上李鴻章書》,希望通過李鴻章實現改革,然終未實現,他只能“憮然長嘆,知和平之法,無可復施……不得不稍易以強迫”[1]。此后,他便逐步由和平改良轉向革命,由此產生了民國這段復雜而又充滿傳奇的歷史畫卷。翻閱民國這段歷史,會發現孫中山先生頗有孔子當年的“風范”,到處奔走,直到他逝世的那一刻,仍在為南北統一、民主共和而努力。他從未曾擁有過他的時代,也未曾在他的時代大放光彩,然而他卻蓋過了同時代所有人,至今為人稱頌。筆者認為,孫中山先生的最大成功之處莫過于他潛心研究各國政治,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以圖救國,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政治理念,而正是他的這一套理念,逐步把中國推向了近代政治文明。孫中山構建了近代民主政治體系,但是能明白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甚至不少革命黨人也并不能懂得民主共和是什么意思。就民而言,大多數民依舊認為自己是“天朝”的遺民;就很多貴族士紳而言,依舊是做皇帝的思想;就大多數革命黨人而言,能夠接受的也僅僅是“排滿”,重新恢復漢人的統治。故而,推翻清王朝之后,形成了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的局面,根源就是人們的思想未發生根本的改變。因而孫中山意識到,唯有使人們真正明白主義,懂得主義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革命黨,也才能真正建成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政黨理所當然地擔負起建立這個國家的重任,而貫穿政黨始終的即是主義。孫中山非常注重主義的作用,他曾說,“求天下仁人志士,同趨于一主義之下,以同致力,于是有立黨”[2]236,“我們造一個黨是因為要把我們的主義和目的貫徹到底”[3]117;他還說,“所謂以黨治國,并不是要黨員都當官,然后中國才可以治;是要本黨的主義實行,全國人都遵守本黨的主義,中國然后可以治”[3]124。從以上的話可以看出,他是想通過主義匯聚仁人志士來建立一個政黨,但又不僅僅止于此,主義還要立于民,以此鞏固黨,以求得民眾的認可和贊同;進而達到使主義立于國,取得國之齊心協力,民之信任,由是黨才能放開手腳建設國家,以使中國重新立于世界之林。當然孫中山只講述了通過主義建立政黨,以及如何通過政黨實現“三民主義”,但他并未提到政黨最后將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但是按照孫中山的構想,筆者認為必然會形成這樣一個過程,即以主義立黨,進而鞏固黨、興盛黨,并最終以黨實現主義,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對主義科學性的考查

按照新覺先生的觀點,任何一種思想要在歷史上占有地位,必須做到如下三點:“第一:關于過去的解釋;第二:對于現在的批評;第三:對于將來的理想”[4]15,以此形成有機系統。他還認為,要議論一種思想,除了要考查思想的內容之外,還必須了解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二者相結合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客觀地全面地評判一種思想,否則就是無稽之談;此外,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探究一種思想是否科學,還必須看它是否符合自然、歷史規律。

(一)“三民主義”符合歷史潮流

世界近代史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進而推動了民權發展的歷史,西歐各國的資產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得不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爭取自己的政治權利,這客觀上推動了民主的進程。這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歷史發展到人與人相斗爭的民權階段。資產階級獲得了政治權利,也相應地建立了現代的民主制度,民權逐步成為世界潮流;然而,西歐等國的資產階級雖然擁有推動民權發展的歷史功績,但是他們也有很多歷史污點。資產階級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權力,卻是以犧牲無產階級為代價,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帶來的不是共同富裕,而是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這就使民生問題成為了當時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非常顯著的問題;此外,資本主義的擴張,也使得東方國家逐步從屬于西方國家,西方列強到處掠奪殖民地,奴役他國人民,因而弱國反抗強國爭取民族獨立、擺脫他國奴役也相應地成為了世界性話題。由此可以看出,“三民主義”的提出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并且,民族獨立、人民富裕、人民擁有權力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都應當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話題。

(二)應中國現實的需求

孫中山分析中國的現狀,認為中國的民族危機來自三重力的壓迫,這三種力分別是自然力、政治力和經濟力。他說:“此后中國民族如果單受天然力的淘汰,還可以支持一百年,如果兼受了政治力和經濟力的壓迫,就很難渡過十年,故在這十年之內,就是民族的生死關頭。”[2]17基于此,孫中山提出了自己的“三民主義”,以圖擺脫這三種力的壓迫。

1.民族主義是在中國處于晚清統治時期,遭受西方列強侵略、奴役時期提出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相繼地割讓和租借大片土地,各國爭相占領,使得中國處于名義上是各國“共管”,實際上是各國共同奴役的狀態。面對外患,清政府不圖自強攘外,反而在內爭權奪利,鎮壓本國人民。中國人民不僅要承擔來自晚清政府的賦稅壓力,還要承擔各國賠款轉嫁下來的賦稅壓力,任何有識之士,都絕對不能容忍國家衰落至此。因此,以孫中山為主要代表的有識之士主張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晚清統治,“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2.民生主義針對當時中國百姓面臨晚清政府和各國列強雙重剝削而提出

中國百姓除了要承擔沉重的賦稅,還要面臨各國列強的經濟力壓迫,各國列強從中國掠奪金錢和資源,中國大量白銀流失到國外,中國的礦產資源被日本等國肆掠開采,卻從不對中國承擔任何責任,孫中山為此稱中國是“次殖民地”。像高麗等殖民地,當遭遇自然災害時,日本等國家會出款賑災;然而,中國受了災害,各國不視為應該盡的義務,沒有一個國家出資賑災。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資源雖被掠奪得更多,但是在待遇上,連殖民地都比不上。除此之外,列強還通過掠奪海關關稅、開設銀行、特權經營等方式在中國獲取經濟利益,中國可謂是民生凋敝。

3.民權主義是針對民與君斗,以求獲得獨立、自由以及相應的政治權利而提出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君權社會,百姓都臣服在天子腳下,在封閉的中國,人們愿意接受君王的統治。然而,隨著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傳入中國,一批批知識分子認識到這些思想的先進性,因而開始傳播這些思想,百姓也逐步接受這些思想,并逐步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權利,由此與君權產生了矛盾,因而出現了民與君爭斗的現象。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反復的,要所有的百姓接受新思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推翻清王朝之后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軍閥混戰現象。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民權主義是順應時代的應民的需求。

(三)能立足于歷史長河

正如牛頓所言,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成就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孫中山說“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是他的獨創。筆者認為這是毋庸置疑的。新覺先生這樣說道:“一個大思想家的思想、學說及主義,并不是完全由一個人憑空捏造的,乃是集合許多斷片的思想,把他們組織成一種體系罷了……誰把這些斷片的思想,組織成一種統系,以闡明其間的因果關系,這種有統系的思想,就算是誰創的。”[4]14誠然“三權分立”思想、“五權憲法”都是歷史上已經存在的。然而,將他們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并闡明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使人覺得言之有理且愿意接受并為之奮斗的主義,毫無疑問,它就是一種獨創。正如前面所言,“三民主義”符合歷史潮流,也是中國現實的需求,此外,它還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1.民生主義是任何時期、任何社會形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因為民生它首先具有的是自然屬性,人作為一種自然生物,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存,即吃、穿、住、行,只有在此基礎上才會產生其他的需求,所以在孫中山的理論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就是民生。滿足自然屬性的基礎上,民生才增添了社會屬性,民生的內涵也才不斷擴展,擴展到人們的享受等內容上,所以民生是一個最基本的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2.民權主義是近代社會發展的方向,也將是未來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孫中山意識到民權過分發展,會導致政府權能發揮受限,反而阻卻了社會發展,這些正是西方社會面臨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孫中山提出了權、能分開的想法即五權憲法,他將權分為政權和治權,民眾擁有政權,政府擁有治權,民眾可以通過選舉選出自己的代理人,也可以通過罷官權等實現監督,達到收放自如,這樣民眾可以放心地放權于政府,政府也可以放開手腳辦大事,有效地防止了政府權力不受監督或者民權過大、阻礙政府權能的施展等問題。筆者認為,這應該是未來政治的一個發展方向,也符合中國本土發展狀況。

3.就民族主義而言,只要國家沒有消亡,那它也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

在孫中山看來,民族主義是世界主義的基礎。他認為,弱國和小國不能拋棄民族主義,因為一旦拋棄民族主義,那么就很容易被其他民族同化而最終導致民族消亡。所以,列強總是提倡世界主義,目的就是為了減小反抗,平穩地融合。因此,只要有國家的存在以及不同民族的存在,民族主義便是不能取消的。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符合歷史潮流,其理論架構依據其時代產生,卻又超越了他的時代,雖然當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但大體上它是能夠經得住歷史的檢驗的,所以“三民主義”是具有科學合理性的。

二、以主義立黨的內涵

(一)主義產生向心力,凝聚英才而建立黨

這個階段主要是使主義立于黨,通過主義凝聚黨人,讓黨人為主義執著奮斗,并最終實現“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在建立黨方面,民族主義對于革命團體以及革命黨的成立起決定性作用。早期的革命黨人幾乎少有真正懂得“三民主義”的,他們接受的最直觀的就是民族主義,即如尤列提出的“造反覆滿”;興中會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基于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漢人的統治目的,很多人匯聚到一起。據張憲文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第一卷以及李新主編的《中華民國史》有關材料顯示,1895年興中會就準備在廣州發起反清武裝起義,但事敗;1900年,興中會、哥老會、三合會聯合組成一個大的反清革命團體;1905年同盟會成立并發起一系列著名的武裝起義。雖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在1905年才提出,但民族主義無疑在早期立黨之初起著核心性的作用。然而,早期的革命黨人僅僅吸納了民族主義,并簡單地認為,推翻清政府,革命就是成功了,就不用再繼續革命了,所以出現了“辛亥革命以后,熱心消滅,奮斗之精神逐漸喪失。人人皆以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便是革命成功,革命事業不肯繼續做下去”,還有一些官僚鄭重地說“好極了!現在革命軍起,革命黨人消滅了”的現象[3]130-131。辛亥革命以前,興中會成員、同盟會成員舉行了多次起義,可謂是屢戰屢敗,大大小小的起義此起彼伏,諸如廣州起義、洪福全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孫中山本人也幾次逃到國外,被各國驅逐,仍然堅持宣傳革命,爭取同情者。然而就是這樣一群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的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反倒停滯不前了。孫中山意識到這些問題后,于1923年提出改組并建立中華革命黨,指明改組的目的:“故此次吾黨改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單獨倚靠兵力,要依靠吾黨本身力量。”[3]129“此次改組所希望者何事?就是希望吾黨造成一中心勢力。各同志從今日起,要認真去干革命事業,要將革命事業作為本人終身事業,必要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完全實現,方可算是吾黨成功。”[3]133“吾黨本身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就是主義的力量,就是黨員愿意為主義而奮斗,愿意為此等力量犧牲生命,只為主義的實現。孫中山力圖使革命黨人接受完整的“三民主義”,并共同為之奮斗。

(二)主義發揮擴散力、生命力,立于民眾而鞏固黨

該階段主要是使主義立于民的階段,從而使百姓了解“三民主義”,并支持“三民主義”,獲得民心,以此鞏固黨。對于使主義立于民的狀況,孫中山曾說:“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創造民國,一直到今日,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3]122誠然,自中華民國成立之后,中國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相反,卻是形成了一個軍閥割據的局面,連年混戰,百姓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來是革命黨人不知道革命的真正目的,以為只要推翻清朝實現了漢人統治便是勝利,至于誰來領導都沒有關系,因而放棄了黨人的革命成果。二來就是封建思想的殘留,“三民主義”并未真正為人們所接受。對于一個朝代更替的民眾而言,封建思想的殘留痕跡還非常明顯。首先,有兵權的這一批軍閥依然是做皇帝的思想,所以出現了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的鬧劇;陳炯明在辛亥革命后,經常向別人說他在少年的時候,夢見自己一手抱日,一手抱月,“日月抱持負少年”。很明顯,他們依然保持封建傳統的思想,君權神授,是上天命他擔任帝王的,以此來迷惑民眾。其次,民眾的“遺民”思想根深蒂固。對于大多數民眾而言,他們認為他們依然是清朝的遺民,他們還期盼著清朝的復興,以解救他們。正如魯迅1919年創作的小說《藥》里所顯示的,吃著革命黨人的血做的饅頭,以此來治病。可見,百姓根本不明白革命到底是什么,要干什么,更談不上支持革命黨人了。在多次革命失敗以后,孫中山認識到,光靠兵力是不能夠成功的。他說:“就是因為國內大多數人民還不明白民國的道理,不了解本黨的主義。因為大多數人民不了解本黨的主義,所以本黨在中國革命,從前的破壞成功,現在的建設不能成功。”[3]123破壞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民族主義易于被認同被理解,能夠快速有效地尋求到同心齊力者,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有力的黨。而建設,僅僅依賴黨是不可能的,必須依靠所有民眾,沒有民眾的支持,革命成果也難以維護,所以,必須要有人民的心力,以人民的心力做基礎。由此,孫中山提出:“要諸君注重宣傳,教本黨以外的人都明白本黨的主義,歡迎本黨的主義,然后本黨實行主義便無阻力,便無反抗。”[3]126孫中山認為,只有民眾信任黨,才可以放心地賦權于黨,黨也才有可能建設一個凌駕于歐美之上的真民國。

由此可以看出,在封建思想尚濃的中國,建立黨容易,鞏固黨不容易。革命黨人必須宣傳自己的主義,使主義立于民,使民眾擁護黨,擁護“三民主義”,從而使政黨得到鞏固。

(三)主義的實現和完成使黨立于國,由此興盛黨

以主義興盛黨即使主義立于國的層面,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主要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依據孫中山的設想,如果革命黨能夠實現“三民主義”,這個黨必然會立于這個國之上,并達到最興盛時刻。

1.民族主義造就一個獨立自由、充滿自信的中國

孫中山認為,中國同時受天然力、政治力和經濟力三種力的壓迫,故而求得獨立和自由是非常緊迫的需求。另外,民族主義可以重拾中國人民的自信。孫中山認為,中國的各個民族應該融合為一個民族,即中華民族,只有融合為一個民族,各民族間才能拋棄分歧和爭端,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增加民族自信心;此外,在孫中山看來,在政治哲學方面歐洲人還要求之于中國,所以,他認為應該恢復中國的民族主義精神,重塑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2.民權主義造就一個公平民主的國家

孫中山的民權主義并不是要造就一個代議制政體,他自己一直強調《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及民國建立的國會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他所希望實行的是“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即他所謂的“全民政治”。

3.民生主義切實改善民眾的生活,使民眾可以真實地感受民國帶來的福利

從國家層面,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書中,從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等幾個層面詳細地談了如何建設民國,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方案和細節。如社會建設方面,他提出要重修運河、建造海港等,并詳細解說了在何處修建、建設的方案等,這些在當今的人看來也非常富有遠見性。而在民眾層面,孫中山深入細節,如解決吃飯問題,他從中國人吃飯的食料種類、耕地、種子、運輸、分配等各個環節細述了如何增加糧食生產以解決吃飯的問題。作為一個大元帥,能如此細致周到,真的讓人非常佩服。如果,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夠順利實行,那么革命黨將無疑會立于整個中華民國,并達到興盛時期。但很遺憾,孫中山畢生都在為民族主義奔波,至死都沒能實現真正的民族主義,更別談民權與民生了。

三、以主義立黨的實踐程度

對于孫中山先生以主義立黨的實踐程度,《中山先生思想概要》一書開篇寫道:“先生以革命元勛,思努力于建設事業,惟以軍閥誤國。禍亂侵尋,致先生終身于革命事業中,先生所抱之建國方略、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亦為實現……先生未竟所志,奄然坦化。”[4]1這段話表明,因為孫中山的逝世,他沒能實現他的主義。然而,他的繼承者應當繼承他的衣缽。但后來的歷史表明,他之后的繼任者也沒能真正實現他的理想,緣何如此呢?

(一)真正理解“三民主義”的人甚少,故而踐行的人更少

孫中山在改組國民黨時,說中國有思想的人聽慣了“三民主義”,但是要透徹了解,許多人還是做不到的。對于不少革命人士而言,他們加入革命團體不是因為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是簡單的“排滿”。此外,在中華革命黨成立之后,一批有思想的革命人士也與孫中山分道揚鑣,因為不贊同孫中山要求的效忠與宣誓等行為,由此可以看出,不少革命黨人,甚至是有識之士也較少能夠真正理解“三民主義”,又何談得上建設呢?

(二)軍閥混戰使得孫中山無暇實現以主義立黨

軍閥混戰使得孫中山只能從事第一步,即爭取民族獨立,為民生主義和民權主義的建設造就穩定的環境。民生主義和民權主義建設,必須以一個穩定和統一的國家為前提,然而孫中山建立起來的民國,沒有和平喘息的機會,各系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孫中山也只能非常無奈地各處奔波,希望取得和平統一,然異常可惜,孫中山帶著南北人民希望統一的愿望北上,卻毅然辭世在這條統一的路上。推翻滿清的目的實現了,民族獨立統一卻未曾實現,只能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封建的帝王思想,使得繼任者背棄了孫中山的主義

雖然我們常說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然而事實上其后的繼承者蔣介石依然是一副帝王姿態,一人獨斷專權,和傳統的皇帝沒有本質區別。民國不過是有了現代的生活氣息,本質依舊沒有脫離傳統。蔣介石異化了孫中山的“以黨治國”,把其發展成為一黨獨大,排擠和迫害其他黨派的人士,并借用軍政訓政之名,壟斷權力,使得“三民主義”被迫中止。

以主義立黨有比較好的理論設計,即,以民族主義建立黨,以民生、民權主義鞏固黨,以完成“三民主義”而興盛黨,這是非常好的思想,然而卻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沒能真正實現,這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大遺憾。

四、以主義立黨的現實意義

孫中山以主義立黨學說在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如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也同樣面臨如何讓民眾接受的問題。

一是要發展和完善黨的主義,增強其科學性。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理論總有些地方會過時,就好比“三民主義”一樣,在我們今天看來它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比如,孫中山說要強調民族主義,然而在國家內部,他又主張抹掉民族主義,雖是為了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然而終究是有矛盾的地方。此外,在孫中山的“五權憲法”中也沒有明確黨將居于何位,這就使得“五權憲法”可能會因為黨的地位發生異化。因此,在今天的中國,面對各種各樣的思潮,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要培養堅定的接班人。孫中山的以主義立黨是比較好的思想,以此來建設中國,中國應該是會有一番成就的,然而,蔣介石卻背離了孫中山的主義,最終導致丟失政權的下場,這也是值得我們黨吸取的經驗教訓。

三是要使自己的主義貫徹建設的全程。黨在確立自己的主義后,應該明確主義在每個階段有何種指導作用,黨與主義是相輔相成的,黨要以主義來建設和發展自己,黨又要以實現主義為目的,因此,在每一個階段,要實現什么樣的目的,實現什么主義,黨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路徑,如此,才能使黨興盛,使國強盛。

五、結語

這里一直使用的都是“革命黨”而不是國民黨這個概念,是因為孫中山在《三民主義精義》一文中強調說,“諸君一定要明白這個中國國民黨不是政黨,是一種純粹的革命黨”——要繼續革命,所以為了符合孫中山的意志,筆者使用了“革命黨”這個概念。革命黨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主義。孫中山一生都在為他的主義而奮斗,他力圖以主義來治理黨和國家,并通過黨來實現他的主義,完成振興中華的愿望。

參考文獻:

[1]李新.中華民國史:第一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1:95.

[2]孫中山.三民主義[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1:236,17.

[3]陳夏紅,楊天石.孫中山演講錄[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117-133.

[4]新覺.中山先生思想概要[M].上海:愛知社,1926: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极品国产在线|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视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91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99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四区| 91免费片|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五月婷婷综合色|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97se亚洲|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久草热视频在线|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伊人天堂网| 五月天久久婷婷| 中国毛片网| 亚洲—日韩aV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91激情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伊人福利视频|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伊人激情综合|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色婷婷色丁香| 麻豆a级片|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三级|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激情第一页|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免费看a级毛片|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