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惠 孫福麗
【摘 要】開發區是一個多因素、多目標的復雜系統,開發區的建設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做好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是確保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開發區區域環境風險評價尚無統一的方法和評價導則,與單個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相比具有不確定性、系統綜合性、行業主導性等特點,文章重點對開發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內容、方法以及風險管理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開發區區域環境風險評價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環境風險評價 開發區 區域 研究
開發區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和特點的區域。實踐證明,在一定區域內進行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結構重建等重大社會經濟活動,不僅會極大的改變區域社會經濟狀況,也會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深遠影響[1]。目前環境污染事件在某些地區呈現了相對的“群聚效應”。環境風險出現顯著的區域性,因而進行區域環境風險評價十分必要和迫切[2]。
區域環境風險評價是對區域內多個環境風險因素的綜合評價,并基于既定的區域環境安全目標確定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損害水平,為區域開發環境風險綜合管理和規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3,4]。
1 開發區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特點
區域開發是指人類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有計劃實施的一系列開發建設活動[5]。區域開發具有占地面積大、開發內容多、開發性質復雜等特點,區域內部分行業涉及危險物質以及存在危險的生產工藝[6],決定了區域開發可能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因此,開發區區域環境風險評價也不同于單一的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1.1 不確定性特點
環境風險評價是為了評估有可能產生危害和導致風險的風險源,這種評價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一個完整的環境風險評價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對于理解危害的嚴重性和發生危害的可能性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環境數據通常又都是定性的、模糊的或者不準確的,新出現的污染物尤其如此[7]。開發區環境經濟系統具有多目標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5],開發區的建設一般是階段性、滾動發展的,開發區建設初期除了區域范圍、開發目標等較明確外,入區的項目性質、規模以及區位等都不明確,開發活動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和變異性[8,9],由此也決定了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1.2 系統綜合性特點
系統論認為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開發區內項目眾多,區域內各種危險因子并存并相互影響,大大增加了誘發新的環境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僅以單個環境風險因素作為評價對象,顯然不能真實反映區域環境因素的綜合效應[10]。因此,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要采取綜合分析的手段,才能真正認識環境風險發生、發展和演化的規律。
1.3 行業主導性特點
開發區是一個多因素、多目標的復雜系統,這就要求在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中要抓住區域內的主要成分和關鍵要素,識別開發區內高風險行業和特征風險因子。例如以電鍍企業為主的開發區主要是重金屬污染產生的風險,以石化企業為主的開發區的環境風險則多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引發的[11,12]。因此,環境風險具有明顯的行業性特征。
2 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由于開發區內的建設項目集中,所涉及的危險物質及危險功能單元比單個建設項目多,存在的風險因素也更為復雜。因此,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應更加關注具有宏觀決策意義的內容,通過對建設項目的合理布局、對突發風險的及時處置,從而在區域層面上減小累積風險、次生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危害性。
2.1 開發區現狀調查
現狀調查的目的是為整個評價工作和環境風險保護目標的識別提供區域背景資料和工作基礎[13]。重點調查開發區的規模、范圍、功能定位、用地構成、規劃及實施情況、環境敏感點分布以及開發區內已建、在建、擬建項目的情況等,通過現狀調查分析,一是掌握開發區現有產業布局、規劃發展區域和環境敏感點,為后續的風險管理提供基礎。二是對開發區不同性質的項目進行行業分類,收集各行業生產運行中涉及的原輔料及生產裝置、貯運裝置等,特別是掌握各行業典型危險物和相關裝置等,為風險識別提供基礎資料。
2.2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主要是根據收集的相關資料,對整個區域內所有潛在風險源進行識別和分析,以確定風險評價的必要性。風險識別工作內容主要是開發區內生產設施風險識別、物質危險性識別、生產過程潛在的化學反應危險性識別,確定潛在的危險單元及重大危險源。
開發區環境風險識別的方法可參照建設項目風險識別的方法進行,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類比法、加權法、因素圖法等,首推類比法。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道化學公司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方法、事件樹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等[14]。
2.3 源項分析和后果計算
源項分析的內容主要是獲得風險源、風險受體,以及風險傳播方式和途徑等信息。因此,源項分析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危害識別,確定事故類型和最大可信事故。當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時,需要獲得泄漏物質的種類、物質泄漏量,以及傳播途徑等數據。事故源項的確定非常復雜,從理論上講可以應用事故樹法和事件樹法等方法來分析和確定一個事件的發生概率,但是那些基本原因事件的發生概率也很難估算。因此在實際評價中往往是通過類比法,對歷史同類事故的調查來確定事故可能發生的概率[15]。
后果計算的主要工作是對開發區規劃中可能存在的事故所導致的環境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包括對影響水、氣、生態及敏感保護目標的環境風險的預測分析,并估計風險受體因為事故可能產生的損失。
2.4 環境風險綜合評價
開發區層面的環境風險綜合評價,要綜合考慮多個風險源在全年不同氣象條件下發生時可能導致的危害后果,以及風險敏感目標對不同類型風險的耐受和規避程度。對區域內多個風險因素累積影響的綜合評價,是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區別于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的主要特點[16]。其主要做法是:采用對開發區土地劃分網格,通過區域風險識別內容、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給出用地風險度量化指標,選擇周圍環境敏感性和風險承載力的內容給出環境敏感度量化指標,采用疊圖法對區域內企業的用地布局進行合理性分析,并對不合理規劃提出調整建議[17]。
3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在確定風險危害程度的基礎上,從預防及減緩風險的角度對項目的布局、規模方案優選,以從源頭上將潛在風險最小化,并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應急措施,風險管理是一種決策和控制風險的過程[18]。
3.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開發區規劃布局應首先遵循系統功能和風險優化組合原則。區域危險源的規劃布局是一項安全系統工程,要根據區域的環境條件、系統間的相互依賴和制約關系,優化布局。其次遵循對環境產生的風險盡可能小原則。采取將風險源與受體在空間上適當隔離的布局調整對策,包括風險源搬遷、受體搬遷或風險源與受體間加裝防護帶等方法進行風險預防,減輕布局性風險[19]。將高風險源項目在空間適當集中,進入相應專業工業園區發展,進行風險集中監控;對于分散風險源,采取空間控制的防護對策。
3.2 嚴格執行行業準入政策,降低環境風險
在項目準入方面,充分考慮環境風險因素,減輕結構性風險。鼓勵發展低環境風險的產業,淘汰高于社會可接受風險水平的高環境風險產業,降低整個區域環境風險水平。對于已建成的高風險源企業實施強制性環境風險評價,對風險源做好備案,提高企業環境風險預防水平和應急水平。
3.3 加強開發區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一是對區域內企業定期開展環境風險評價,掌握區域環境風險變化動態,對潛在的危險性進行系統分析和評估。建立完善企業環境風險監控與預警系統,對主要企業實施嚴格的環境風險監控。二是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對開發區內污染源情況以及各類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轉狀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性監測,掌握開發區內各企業環保治理情況。三是完善應急處置措施。開發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儲存和運輸中存在火災、爆炸、中毒等的危險危害性,在項目建設初期就應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預案。
4 結語
環境風險評價是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風險評價的作用是為風險決策管理提供基礎和科學依據,與單項建設項目相比,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更具有突出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征[14],準確識別和把握開發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環境風險,才能為開發區的發展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方案和風險防范措施。
參考文獻:
[1]李霞,陳新庚,莫創榮.關于開發區環境規劃的探討[J].四川環境,2004,23(6):79-82.
[2] 曲常勝,畢軍,葛怡等.基于風險系統理論的區域環境風險優化管理[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2(11):167-170.
[3]黃圣彪,王子健,喬敏.區域環境風險評價及其關鍵科學問題[J].環境科學學報,2007,27(5):705-713.
[4]楊曉松,謝波.區域環境風險評價探討[J].礦冶,2000,9(3):107-110.
[5]鄒銳,郭懷成.經濟開發區不確定性環境規劃方法與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1,21(1):101-106.
[6]周新榮.工業園區環境風險源識別與分級研究[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3,5(4):4-8.
[7]Darbra R.M.,E.Eljarrat,D.Barcelo.How to measure uncertain-ties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J].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8,27(4):377-385.
[8]史捍民.區域開發活動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3-5.
[9]劉大維.區域開發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環境影響識別[J].環境保護科學,2007,33(4):97-99.
[10]楊曉松,謝波.油田開發區域環境風險綜合評價探討[J].環境科學,1992,13(1):63.
[11]陳志良,周建民,蔣曉璐等.典型電鍍污染場地重金屬污染特征與環境風險評價[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4,4(1):80-84.
[12]谷豐.石化行業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與防范措施[J].環境保護科學,2014,40(2):120-126.
[13]籍偉.區域環境風險專項評價體系探析[J].環境影響評價,2014,(5):15-18.
[14]安慧,閆來洪,趙朝成,王志偉.淺議經濟開發區環境風險評價[J].四川環境,2008,27(1):57-60.
[15]李立偉,許慶,李蘭英.化工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9,(8):61-63.
[16]王 靜,錢 瑜.區域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初探[J].污染防治技術,2009,22(1):19-27.
[17]薛峰,柯孟岳.區域環境風險評價的方法研究[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7,31(4):62-64.
[18]郭麗娟,袁鵬,宋永會等.化工園區企業環境風險分級管理研究[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1,1(5):403-408.
[19] 李明光,張婭蘭,喻懷義.區域環境風險管理規劃探討—以廣州市黃埔區為例[J].廣州環境科學,2009,24(1):35-39.
作者簡介:殷惠惠(1980—),女,江蘇蘇州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