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
摘要: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文化內涵。其中留白更是不可缺少的技法。當畫家為了傳達開闊的意境、朦朧不清的界面和明暗不定的場景時就偏向于加大對留白的利用。留白不僅讓某些模糊和難以具象的東西得以傳達,也幫助畫家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文主要闡述了“留白”的特點和相關定義,從而講述了中國山水畫的留白技法運用,最后對留白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機構有所借鑒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留白;相關定義;技法運用;現實意義
前言:
留白在畫作中隨處可見,已是眾所周知的畫畫技法。然而能完全了解并熟練駕馭和運用的人卻并不多見。在色彩應用中,白和黑是比較基礎的色調,也作為兩個比較明顯的對立色彩出現,但是黑白配卻是各種場合里面的經典搭配,他們在矛盾的同時又是最和諧的融合關系?!傲舭住庇直环Q為“布白”,一眼看起來就是簡單的空白呈現,之所以因重要地位取勝是因為它形式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蘊,帶給人無盡的聯想空間。那么,何為留白,怎樣做到精致高超的留白,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留白的定義
(一)何為“留”
要想精準地運用留白來為自己的畫作增光添彩,就要做到了解含義的基礎步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把留白二字拆開,按照詞典的解釋,分別尋找意思來看,“留”包括了耽擱、余下、停駐和阻礙等義項,“留”作為一個常見的行為動作詞語,也反映著某一件事情完成和發展的動態與過程。引用到山水畫創作中的“留白”而言,可以把“留”解釋為是使筆墨和色彩長久停留在頁面上,也可以解釋為是使一種空白長久存留在紙張和畫作上。
(二)何為“白”
針對“白”而言,據說是有清晰、亮麗、雪白等義項,在語言描寫白雪等干凈純潔之物時常有運用,在繪畫方面,就常常用白色來刻畫山石向著太陽明亮的一面,或者天水澄澈潔凈的畫面,當然,在表現煙霧、道路等比較空曠和色彩感不是很鮮艷的事物時,也常常用白色。由此可見,白色在畫作中可以表示很多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和場景。此外,為了表達一些模糊的概念、空虛的情感、縹緲的思想,也會常常利用白這個元素。白因其純潔和白搭性質受到許多創作者的鐘情于熱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留”既是指在創作時,保留筆墨與色彩這樣一種行為,也是指創作后在紙張上留下空白這樣一種結果?!鞍住奔仁莿撟鲿r運用的色彩,也是最后傳達出的一種空白的效果揭示。在我國傳統的山水畫創作中,無底色渲染,無其他事物填充的畫面就是留白。黑與白是留白的主要效果,也因其表達的虛無性贏得了寬泛性和無限聯想。這種強烈的視覺沖突也強化了觀眾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知效果,提升了畫作的品味。
二、中國山水畫的留白技法運用
(一)以追求意境為出發點
中國山水畫歷史延綿,經過了從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轉變與交融。千百年來,涌現了層出不窮的優秀作品和代表畫家。然而,不管有何變遷,追求意境都是一直以來的目標和風格。這也是與西方畫作出現很大區別的具體表現之處,西方畫家往往以形似為首要要求,而中國則是隨意揮灑、憑心勾勒,更多的追求神韻的傳達。留白就是畫家經過巧妙的構思、結構的布局,和場景的取舍和去留思考后,以“虛”的手法來烘托意境。
留白之所以歷經千年被各代名家利用并不斷發揚與傳承,便是因為他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正是有留白的存在,幫助畫家尋找靈感,寄托遐思。畫面中充斥著較大比例的空白,任由觀眾調動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領悟與理解,便如一本一讀再讀的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做好了水墨的構圖和滲透,就可以通過一種寧靜恬淡的韻律來營造意境。留白,是一種無形的語言,卻勝似千言,利用好了就是畫家出彩的一筆,但是也有不那么如意的個別例子,比如唐朝唐伯虎的名畫《落霞孤鶩圖》。整個畫面看上去全是山林草木遮蔽,密密麻麻,盡管形似,卻少了很多的意境和神韻。
(二)留白位置布局
在圖像作品中,不管是畫作還是攝影作品,都是講究主體居中。但是為了使畫面看起來更為生動活潑,往往會把主體往中間的側邊移動一些。為了增加開闊的視覺感受,會在居中位置留白。為了使畫面更豐富和多樣,會把來自于不同出處的場景融合在一個畫面中,此為“移花接木”。當然,在留白的過程中,要注意各處留白的搭配和呼應,他們的性狀和大小方面,相似之處不能過于重復,或者存在的差異不能太過沖突。圓形矩形等比較規矩整齊的性狀的運用不能太過死板,適當的破開可以顯得更為自然。留白的位置如果太過密集,就會顯得畫面稀疏沒有內容,如果太過稀疏就會讓畫面透不過氣來。所以,必須適當把握,科學布局。
比如元朝王蒙的著作《輕便隱居圖》,上下均有留白,搭配著畫面中其他的山山水水,很容易讓人腦補畫面,上方的留白便一如那寬廣的藍天,下方的則是無垠的水域。作者用筆傳神,構圖得當,著筆深淺拿捏準確,使由此延伸出來的想象部分更為精準。相反,如果放棄留白,用所謂的藍天白云大雁橫飛來表現天空,就容易導致畫面失衡,缺少了一些節奏和韻律感。
(三)取舍得當、主次分明
在中國古代的繪畫中,筆法往往比較簡單,但是格調清新,其裁剪和取舍都很有講究。一幅畫的版面是有限的,然而可表達的東西往往是無窮的,不可能盡善盡美,全盤納入。所以,取舍和剪裁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國代表性的山水畫中,畫家們通常選擇“取長補短”的剪裁方法,并且注意把握畫面主體和次要部分的結構。要把吸引觀眾視覺注意力的地方,盡量地擺放主體,而將對于表達主體而言可有可無的東西果斷拋棄,代之以我們所熟知的留白。這里,留白就起著很好的組織結構和完善版面的作用。不僅不會讓人感覺內容不足,太過空乏,反而可以突出主體的地位,當然如果留白技巧運用不夠嫻熟,也容易導致四不像的尷尬場面,弱化主體地位,影響畫作整體美感。
(四)虛實的結合
提到畫面的空間處理,不得不講到虛實結合和虛實相生的概念,在中國古代文學和繪畫中都有對此比較深入的研究。“實”常常是指具體可感的事物,而“虛”則側重于那些主要靠發揮想象來完善的抽象性的存在。虛往往是在實的基礎上成形,只有讓觀眾看到實在的東西,才能在自己的腦海中完善虛的概念,同時,虛又往往是實的升華,中國山水畫對畫作和畫家水平的判定,往往是看對虛的把握、拿捏和傳達,不以形取勝,神似為最佳。
留白和虛實的聯系,就在于虛實的結合越為準確,那么留白所取得的效果也就是更加出色的。畫家可以通過深濃的色彩、粗重的筆畫和細致的線條描繪來表現“實”的具象,而用間接、粗略的勾勒來側面渲染與烘托。山水畫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如水天相接、霧氣升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寬宏空曠并且似有似無的場景,如果一筆一劃來細寫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虛實結合,適當留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留白的現實意義
(一)留白是受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影響形成
如前文所言,留白是作畫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個重要技巧,也是增強畫面美感的秘密武器。它的現實意義當然不可小覷。首先,留白與我國古代的傳統思想息息相關,文人墨客向來講究胸中有溝壑,下筆之前鬧鐘已經勾勒出了大致的輪廓,對于潑墨和筆畫都有著方向性的思維指向。中國古代哲學對于這一點尤其有講究,留白與虛實已經存在著一種為大眾所默認的隱性關系。所以,在畫畫中,引入留白的概念和運用,其實也是對哲學思想的一種反映,是中國整體文化氛圍影響的必然結果。
(二)留白是畫面重要組成部分
在以前,有一種專門以黑為主要研究和創作對象的文化潮流和門派,在這里,留白及與白關心密切的東西都是輕視的。不過,在中國的山水畫當中,白和留白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畫家們看到了黑白之間相互矛盾對立卻又十分緊密相連的依存關系,從而在兩者的結合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因此,中國的水墨畫憑著大面積的純黑墨水渲染和精巧的留白技巧的運用大放光彩。留白已經成為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畫面內容的一部分,也是對畫面結構的協調和完善,更是最大可能的在畫面這個有限空間里實現了意蘊方面的無限的拓展,它在傳達山水神韻、作者情感,豐富畫面內涵的同時引起了大眾的共鳴,激發了觀眾的想象。是中國山水畫追求意境不可缺少的武器。
(三)留白的時代意義
留白雖然是一種藝術化的表達,看似無章可循,偏向作者的主觀情感化,但是留白作品之間都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者可以說留白是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表達方式的。在越色彩復雜和情緒多樣的社會中,自己的活動軌跡和心境越是容易受到紅塵的干擾,人們會不自覺的去和別人攀比和競爭,以至于引發一些影響價值觀與生命情感的糾紛。留白這種思想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更像是一種極簡主義的倡導。在現代社會,人們喜歡在格子間般的現實壓迫下忙忙碌碌,看一些爽朗清新的畫作不失為是一種對情操的陶冶和心理的安慰。吸收這種留白的心靈雞湯更讓壓迫的神經得到盡可能的一絲絲的放松。由此看來,留白思想在當今來說也是尤其可貴的,它值得得到更廣泛的發揚與傳承,被賦予更全新的時代意義。
四、結語
總之,留白便如音樂里的余音繞梁一樣,既是對畫面的結構調整,對畫面整體協調度的完善,也是對有限空間的無限拓展,激發了觀眾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要明確“留白”的特點和相關定義,弄清何為“留”、何為“白”;要把握中國山水畫的留白技法運用,以追求意境為出發點,在留白時注意位置的布局,取舍得當、主次分明,照顧整體布局,不能弱化主體地位,影響畫作整體美感,要把握虛實的結合;最后,要明白留白的現實意義,留白是受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影響形成,也是畫面重要組成部分,留白也是中國山水畫追求意境不可缺少的武器,留白在當今還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瑩波.分析中國山水畫留白的技法[J].藝術品鑒,2011:56-58
[2] 安新東.景觀設計中的虛實與中國畫留白之關聯性研究[J].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2013:34-36
[3] 肖蕭.空納萬境——試論“留白”與中國畫[J].美學藝術,20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