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義 滕越
一、歷史上動物圖案與纖維藝術的結合
(一)中國歷史上被廣泛運用在織錦上的動物圖案
中國是古老的絲織大國,中國民間的傳統圖案紋樣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形成了是中國織錦獨特的藝術語言。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孕育了中國古老獨特的文化。先民們通過對人物動物等自然現象的觀察創造出不同的紋樣,以表達他們對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蝙蝠: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物。是祥瑞幸福的象征。因為同福諧音所以關于蝙蝠的紋樣有“接福”“五福臨門”“翹盼福音”等,蝙蝠一直都是我國傳統吉祥紋樣題材。
雞:雞叫黎明,因此雞是與太陽有關系的,古人稱之為太陽鳥。人們常把雞同“早晨”“早春”等聯系在一起,寓意好兆頭。紋樣中有“開市大吉”等
孔雀:關于孔雀的吉祥紋樣常見的有:翎羽輝煌 想乘著官職顯貴,常用在禮服的裝飾紋樣中。
鹿:同“祿”同音,因此代表福氣和官俸。以鹿為題材的的吉
祥圖案有鹿馬同居,福祿雙全。
兔:古人以為白兔昭示孝子之心。關于兔的紋樣有“玉兔蟾蜍”
魚:魚的造型被廣泛用在各類裝飾紋樣里,傳統關于雨的圖案常見的有“年年有余”“金玉滿堂”。
龍、鳳凰:龍、鳳凰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神圣的地位,更為皇家專用有關紋樣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龍飛鳳舞”等
仙鶴:古代多用于達官貴人著裝上,顯示地位, 權利的象征。
此外還有:羊“三羊開泰”、象“太平有象”、獅子“事事如意”、虎、猴“送好時候”、龜、蛇、馬、牛等。
(二)世界歷史上有名的動物圖案壁掛
印加織物:印加染織工藝在世界染織工藝的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印加人的信仰包括動物崇拜,在織物上表現了許多動物,有獵豹、美洲獅、鷹、禿鷲、蝦蟹、猿、蛇等。
印度紗線扎染織物:印度是世界上棉花種植的發源地,也是最古老的織物大國,其中織物動物紋被運用廣泛,其中包括魚紋富裕好運的象征、蛇紋象征著不死的寓意生生不息、象紋主權道德精神的力量大智慧、孔雀紋美麗吉祥的化身。
波斯織物:波斯地毯的圖案多有畫家設計構成以多變的幾何圖形和旋轉的曲線形式為主,題材多以人文自然為主飛鳥和各類動物圖案被廣泛使用。
薩珊絲織物:紋樣題材與當時薩珊藝術中常見的題材基本相同如狩獵活動,有翼的動物-翼馬、翼獅子等、虛幻的動物怪獸等。
科普特織物:題材內容豐富以圣經希臘神話等為主到了希臘羅馬時期表現打獵葡萄園題材很流行經常出現鳥、魚和其他一些動物。
拜占庭織物:各種神話動物是拜占庭織物中常見的題材。鷲是羅馬帝國的象征在拜占庭象征帝國皇帝。此外獅子也很受拜占庭文化推重。
西班牙-伊斯蘭絲織紋樣:以幾何紋為主到了十五世紀,幾何紋在西班牙織物中占主流,同時出現“多角形和鳥紋絲綢”。使得動物題材和幾何圖案相結合。
西西里織物:初期受波斯、拜占庭影響對稱樣式—中央有生命樹兩側有動物、水禽紋樣。中期獅子、大象、鹿、天鵝等動物使人們最為喜愛的。到了后期花鳥則成為主流。
意大利織物:意大利織物風格比較多樣,但無論是盧卡、佛羅倫薩還是威尼斯等這些風格都脫離不了動物題材的裝飾性。
壁毯就更不必說了,文藝復興以后,歐洲繪畫發展突飛猛進,在構圖造型,空間的表象,都高度的強調自然寫實,動物和人文題材被廣泛運用。
二、動物圖案在現代壁掛藝術中的運用
動物圖案歷來是裝飾圖案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植物花卉一樣能夠激發人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強烈地表達對美的追求。動物作為裝飾圖案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廣闊源泉。無論是日常所接觸的家禽、家畜,還是深山大澤中的獅虎豹、飛鳥蟲魚,都常用于空間裝飾。它們具備著奇異的色彩、特殊的結構、多變的形態、迷人的神情,是工藝美術裝飾圖案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是長久以來人們所熟悉和喜聞樂見的一種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動物圖案的裝飾歷史悠久,應用極早。追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藝術史上一開
始就是以動物的描繪和裝飾為主的。例如我國最早的圖形和歐洲不少洞中的原始圖畫,就是以表現狩獵為主的。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就飾以鳥紋、魚紋、鹿紋和人面魚的裝飾紋樣。殷周的青銅工藝、裝飾雕塑以及環境陳設布置、兒童服飾點綴等工藝美術品和很多的日常用品中,大量地采用動物作為裝飾主題,創造出了許多優美動人的圖案形象,富于一定的裝飾美感。西魏、北魏以及唐代敦煌壁畫展示了大量動物。那些奔馳在山間原野的黃羊、野豬、鹿和追逐弱小動物的虎、豹、狼、豺等,這些動物畫不僅具有奔放的筆觸、剛勁和流暢的線條......
隨著人類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然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人們對于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了,動物題材作為不變的主題在現代藝術家眼中體現出自然的美感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有的則帶有一定的批判性。
【參考文獻】
[1]施慧,當代纖維藝術研究檔案《第五空間纖維與空間藝術》,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
[2]高陽,孫曉麗.中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材《基礎圖案與現代設計》,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9
[3]王培波項目主編,張怡莊,藍素明,編著.工藝美術系列教材《纖維藝術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凱,纖維藝術新景觀《創意與演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郭紹義,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視覺傳達教研室主任,碩士,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研究。
滕越,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2013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