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麗玲
摘要:在城市居住區的建設需要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和高效節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外,還應該使人類的居住環境能體驗出空間環境、生態環境、文化環境、景觀環境等多重環境的藝術整合效應。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景觀;藝術設計
一、居住區景觀的構成要素
居住區景觀的構成要素一種是物質的構成,一種是精神文化的構成.這兩大構成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古代"小橋,流水,人家"的環境文化意境提供了居住環境最理想的模式.居住小區環境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有的小區沒考慮到兒童,老人的特有需要導致設施不足,有的小區過于追求形式,設計大面積純觀賞性綠化而忽視人的參與,有的小區景觀風格缺少協調,,照搬外來文化等.建造一個居住小區就等于建造一個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道,設施,樹木和花草等在內的一切事物的小世界.居住小區環境景觀設計是為了給居民創造休閑和活動的空間,進行整體設計時需要把握人們視覺感受的對象與方式.由于人的視覺活動不同,所感受的環境對象也不同.一般居民很少有機會區領略居住小區的全貌,環境的秩序繼承多年積累具有歷史特點的場所特征,充分注意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地區感的營造,強調具體地點的個性化特征,建立社區個性感的景觀點。
把單個的設計元素聯系在一起使人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它可以是對線條,形體,質地或顏色的重復.把一組相似的元素連接成一個線性排列的整體時,這種方法最為有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使用不同形狀,尺度,質地,顏色的元素以及變換方向,運動軌跡,聲音,光質等手段來產生趣味性.物體或空間大小接近或小于人自身的尺寸時,使人感覺比較親切,巨型尺寸的物體或者空間超出人身體尺寸的數倍時,則令人不易理解,但能引起新奇之感,在這兩種尺寸之間就是適合人體的比例.靜止的觀景點,如平臺,座椅或一片開敞的空間是重要的間隔點,在外部空間設計時可精心布置一個起始點,連接各種空間和重要節點,并以一個主要的展示強烈位置感的間歇點來結束.設計的順序應當要使游人能不斷的產生新發現,如一開始景致掩藏,一條縫隙能使遠處若隱若現,一個拐角隱藏連接的空間和重要的景點等,不斷的新發現能夠增加游園的樂趣。
二、居住區景觀的藝術設計趨向自然之美
居住區的總體環境景觀的設計應當尊重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土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和市政配套設施等內容,并依據小區的規模和建筑形態,從平面和空間兩個方面入手設計,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等多種手法,使內外環境協調。小區景觀設計應當充分注意光環境的營造,利用日光產生的光影變化來形成外部空間的獨特景觀.小區的休閑空間應具備良好的采光環境.夜間室外照明也應營造出舒適,溫和,安靜,優雅的生活氣氛。同時,通過植物種植和水景造型老模擬自然界的生環境,如林間鳥鳴,席間流水等,還可以適當選用優美輕快的背景音樂來增強居住環境的情趣.以視覺特征來控制環境景觀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設計方法。在小區景觀設計采用對景,寸景,框景等設置景觀視廊的設計手法都會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同時,多種色彩宜人,質感親切的視覺景觀元素通過合理搭配組合,也能達到動態觀賞和靜態觀賞的雙重效果,由此提升小區環境的景觀價值.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環境特征,是提升小區整體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重視保護當地的文物古跡,發揮其文化價值和景觀價值;重視對古樹名樹的保護,提倡就地保護,避免異地移植,也不提倡從居住區外大量移入名貴樹種,造成樹木存活率降低.通過挖掘原有場所的人文精神,發揚優秀的民間習俗,從中提煉代表性設計元素,創造出新的景觀場景,從而引導新的居住模式。
三、居住區實用設施景觀藝術設計方案
依據小區的居住功能特點,環境景觀的組成元素不同于狹義的"園林綠化",它是以塑造人的交往空間形態,突出"場所+景觀"的環境特征為設計原則,具有概念明確,簡練實用的特點.道路景觀應有連續性,在適當的地方外部空間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變化,局部形式小的開放空間.或者路面材質上有變化,形成重復的節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間的單調感.步行道從景觀上講步行路宜曲不宜直,這樣可以在連續的道路上,形成豐富的空間序列.住宅沿道路有規律的布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圍合感和居住氛圍.步行道一般寬4米左右,空間的尺寸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筑,綠化,景觀小品來控制并取得較強的領域感.人車共行道,必須結合步行與車行兩種道路景觀,在路面設置各種減速島,通過地面鋪磚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觀的街道景觀。
廣場景觀的主題是周邊建筑和設施,廣場的功能在于滿足人車流集散,社會交往,不同類型人群活動等需求.盡量將大廣場化整為零,分散布置于綠色組團之間,為居民提供方便和舒適的小空間。追求場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應多采用一些不規則且小巧靈活的構圖方式,使廣場以"虛隱"的方式存在于小區的建筑與環境中。設計時不僅要注意廣場的尺度與西部的處理,鋪地的材質與色彩的變化,同時最重要的是要體現人氣與舒適性,不能過于追求視覺形象與文化符號的陳列。廣場設計中應當巧妙的運用林蔭,起到加強構圖形式美,烘托主題,增加親切感的作用。
保持藝術性是完美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必備的特性。居住區中的景觀應重點考慮人們的審美要求,在強調景觀環境形象時首先需要的是鮮明而優美的視覺感受,突出建筑與外部空間的有機聯系,以多種處理手法,塑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外部空間。再加以植物豐富的色彩季相變化和外形的不確定性,這些是其他裝飾所無法比擬的。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使我們的居住區不僅具有藝術性,而且發揮其功能性。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游憩地。
【參考文獻】
[1]趙慧寧.建筑環境設計中人體活動與心理情感因素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1)
[2]孫俊橋,劉建現.淺析老年特征對建筑環境設計的影響及啟示[J].大眾文藝.2011(08)
[3]鄭濤.《建筑環境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空間意識與創造思維模式的培養[J].讀者欣賞(理論版).2012(06)
[4]張子毅,楊麗娜.基于自然疊加法的新鎮區建筑環境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6)
[5]楊麗娜.解析“自然疊加法”在建筑環境設計中的應用——以新鎮區建筑環境設計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3)
[6]蔡華.關于行為場所在建筑環境設計中作用的重新思考[J].襄樊學院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