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平
【摘要】從大提琴的角度說,我們什么都可以向卡薩爾斯學習。如果說最重要的,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寓民主與和平與音樂的人類意識。
【關鍵詞】大提琴演奏家;卡薩爾斯;精神
帕弗洛·卡薩爾斯是西班牙卡塔羅尼亞省的一位樂師的兒子,1876年12月29日生于文德雷爾城。從5歲起,便在教堂合唱隊里唱歌。13歲的音樂家便專心致志地去鉆研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獨奏曲等出色的作品。卡薩爾斯說:“隨著我對組曲研究的深入,在我的眼前展現出一個既是絢麗優美又是輝煌宏大的精神世界。在這一長時間的工作中,我所經受的感情應是我一生中最純正和最強烈的感情。”
1931年西班牙宣布成立共和國,卡薩爾斯被選為指導西班牙音樂生活的一個委員會的名譽主席,并積極參加國內音樂生活民主化的活動。卡薩爾斯在這些年里繼續在國外舉行音樂會,但他斷然拒絕在法西斯的意大利和希特勒統治的德國演出。
1936年國內爆發法西斯暴亂,他不顧內戰的難以想像的艱苦境況,直到西班牙共和國存在的最后時日,已年屆60的卡薩爾斯一直留在卡塔羅尼亞。他在國內外進行了積極的音樂會活動,他把音樂會的收入捐助給擠滿了保衛共和國的傷員的野戰醫院,捐助給孤兒們、兒童院和學校等單位。
1939年共和國淪陷后,卡薩爾斯跟其他西班牙民主人士一樣,流亡國外。他用最妥善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遭受不可想象的苦難而離開西班牙的同胞們。他在此舉行一系列募捐音樂會,并在瑞士和法國的其他地方舉行這樣的音樂會,直到法國被占領為止。法國被占領后,卡薩爾斯堅決拒絕在希特勒分子橫行的國家里演出。他不愿跟維希斯基當局合作,他經常處于被蓋世太保和維希斯基警察局逮捕的威脅之中,他們懷疑他在資助游擊隊。
卡薩爾斯歡樂地迎接戰勝法西斯的勝利。期望著西班牙的解放。他恢復了在法國、瑞士、英國的演出。1945年7月27日卡薩爾斯在倫敦“亞爾培特大廳”舉行了勝利后的第一次音樂會。它成了一次真正的祝捷大會。卡薩爾斯在舞臺上一出現,全體聽眾都站起來,以對這位不僅是偉大的演奏家,而且是名副其實的英勇而高尚的人、與法西斯暴力進行斗爭的不屈的戰士表示狂熱的歡迎。
1945年10月24日,在聯合國成立那天,卡薩爾斯在慶祝大會上指揮了由他創作的《聯合國國歌》——為樂隊和合唱隊寫的三段體作品。代表們站著歡迎卡薩爾斯,那時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授予卡薩爾斯聯合國和平獎章,吳丹說:“帕弗洛先生,你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真理與和平,作為一個人和演奏家,你體現出與這一獎章相吻合的理想。”卡薩爾斯反對缺乏人民性的藝術,反對拼命追求標新立異,反對無人理解的音樂,他認為音樂作品應該揭示的主要東西是人民。卡薩爾斯的“藝術為人們服務”的主張跟他對藝術的真實性的追求以及他對音樂的教育作用和藝術的社會任務的認識融為一體。
在長期的演奏生涯中,卡薩爾斯給予眾多聽眾以極大的歡樂。他既作為一個藝術家,又作為一個國家公民,熾烈的愛國者、堅定的反法西斯者與和平戰士而贏得了各國進步人民的熱愛與尊敬。羅曼·羅蘭把卡薩爾斯稱作“保持著人道主義和始終如一地為了大眾而捍衛人類信念的偉人。”托馬斯·曼寫出了對卡薩爾斯的最深切的敬意,說:“在他身上吸引人的演奏家品德跟對一切兇惡的與道德敗壞現象的極度仇恨心交融在一起。”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這樣談到卡薩爾斯的:“最進步的藝術家之一,他用自己整個形象體現出演奏藝術中的最美好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如此興致勃勃和激動不安地來研究他的創作和論述,研究他對一個演奏家的道德和社會職責的思索的原因。卡薩爾斯崇高廉潔的一生是鼓舞人心的榜樣。
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學到了卡薩爾斯精神的精髓,那么卡薩爾斯就是我們永遠不落的太陽。
在音樂界,卡薩爾斯的聲譽歷久不衰和兩種成就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是他獨自恢復巴赫的大提琴劇目,尤其是他的6部無伴奏曲目,其次是他對弓法和指法的創新,這使大提琴在管弦樂和獨奏中具有新的感人性。
卡薩爾斯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演奏巴赫的音樂直到97歲告別人世,人們曾經這樣評價他所演奏的巴赫大提琴組曲:“卡薩爾斯以火熱的感情表現了他對巴赫的無比熱愛,他將巴赫的6首組曲演奏得那么絢麗和充滿活力,那么生動和富于色彩變化,凡是有幸能夠親耳聆聽到卡薩爾斯演奏的人,不僅能體會到組曲中所蘊含的無限美感,同時也會發現大提琴是一件多么超凡的獨奏樂器。”1936年,年屆60歲的卡薩爾斯用了近3年左右的時間將巴赫的這6首大提琴組曲灌制成唱片,這也是卡薩爾斯在25歲首演這部作品35年之后第一次錄音,因此這套唱片被評論界譽為巴赫6首大提琴組曲的一個劃時代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