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洨
【摘要】音樂與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聽覺感知能力使舞蹈動作更趨于美的感染力,它們相互支撐并相互依存,舞蹈在音樂作用下給人美的視覺,音樂在人的內心舞蹈,給人予美的聽覺。
【關鍵詞】聽覺與視覺;音樂與舞蹈;逆向表達
一、視覺中的聽覺
視覺和聽覺是對舞蹈和音樂的直觀描述,對于兩者的本質而言都是時間的藝術,他們有著連續進行的過程特點,這個特點不能中斷,不能逆轉甚至不能伸展和壓縮,否者其自身特點會有很大改變。他們的共同特點來說都是一門抒情藝術,并且都不善于表現抽象的概念。同時他們都是建立在節奏基礎上的藝術,這些共同特點決定了舞蹈和音樂具有相連性。從聽覺和視覺藝術來講,音樂是舞蹈審美的聽覺感知,而舞蹈則是音樂內心的視覺表現。
說到舞蹈的聽覺感知問題,就得說說音樂在舞蹈中的地位,大部分得出結論認為“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或者說“音樂是舞蹈的翅膀”,這種表述證明音樂和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它們畢竟是不同的藝術,無論多么緊密但必然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舞蹈離不開音樂,但是也有完全不用音樂的舞蹈 。因此,音樂只是提供了潛在的前提因素,當舞蹈應用到時,這種前提因素才能得以實現。當這種結合出現以后,音樂的節奏成了舞蹈中必不可少的音響補助,強化了音樂情感和情緒的表達。而另一個方面的表達很多時候舞蹈和音樂會存在一種內在的沖擊,音樂可能會被舞蹈制約,會成為舞蹈的一種音響解說,僅僅只是一種輔助和補充。音樂對于聽眾來說是一種聽覺的體驗藝術而通過舞蹈的表現,觀眾就可以從視覺直觀上給觀眾帶來空間感、動力感,因此在這個角度上舞蹈解釋了音樂,同時體現了音樂。
著名音樂家趙沨則強調通過音樂對舞蹈創作的影響來加強“舞蹈的音樂性”,他提出了四條途徑:一是根據對比的原則來利用類似音樂上組曲的結構;二是利用“主導動機”的原則賦予主要舞蹈人物以具有個性特征的音樂主題;三是根據變化的原則來利用類似“主題及其變奏”的結構;四是在總體結構上利用交響組曲的結構。音樂作為舞蹈審美的聽覺感知氛圍,比較充分地體現在舞劇音樂之中。
二、聽覺中的視覺
(一)聽覺感知對情感的表現
人對音樂的聽覺反映在面部的表情。俗話說,表情是寫在臉上的心,人的面部可以表現出不計其數的復雜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通過每個人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又可以真實、準確地反應情感、傳遞信息。人的面部結構不可能不可能脫離精神,因為它就是精神的直觀表現。任何一首音樂都是一部美妙的作品,深刻的理解音樂的內涵,關鍵在于要根據音樂作品所提供的全部信息,充分調動我們頭腦的想象力聽懂音樂的語言,讓音樂在頭腦中活動起來。雖然音樂不是圖畫,但是它用聲音給我們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或是高山流水、鳥鳴幽谷、或是暴風驟雨、電閃雷鳴;雖然音樂不是文學,但它用聲音再現了生活的悲歡,或是載歌載舞、心潮澎湃,或是肝腸寸斷、生離死別。譬如我們在聽到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時面部所反映的信息也是不盡相同的。當我們聽到《二泉映月》時,不自覺的就會想到華彥均,想到他悲涼的身世。當他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受盡了欺壓凌辱在流浪賣藝時,依靠自己的音樂素養,慢慢拉出了絕美的《二泉映月》。
人類在坐、立、行、走乃至舞蹈的過程中如何調節氣息是至關重要的。氣息在看似簡單的肢體動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內心呼吸的感覺必須是從身體的中段開始一直貫穿到眼睛、手臂,身體運動中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力的形態上,繼而反應在作品中,給觀眾更直觀的呈現。
當人聽到音樂時內心深處所表現出的情緒。人們常說“舞蹈是一種形式感很強的藝術,跳舞的目的在于把感受到的東西具體化。”在這個看似簡單的轉化中,怎么樣能使人產生印象,銘記于心呢?那就要充分利用的音樂來刺激觀眾的聽覺,再通過舞者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滲透到我們的腦海之中。所以說,舞是生命情調最充足的表現。
(二)以音樂刺激聽覺,使人產生印象,通過肢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情感
舞蹈不是一個靜態的空間呈示,而是一個動態的空間流程。簡言之,舞蹈是“運動”的。作為觀眾,怎么能真正從音樂的聽覺中感受舞蹈的情緒變化和高潮迭起呢?這就要靠音樂的旋律來營造舞蹈的氛圍了。一些舞者利用音樂基本元素中的節拍節奏、旋律形態以及和聲配器等等,想通過聽覺節奏去簡歷舞蹈中的視覺節奏。音樂中的基本元素伴隨著舞蹈者在處理體態節奏的過程,也是為了尋求到視覺節奏的獨特性。
前文已經闡述過音樂和舞蹈的結合點是節奏,這是他們之間聯系的前提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是需要音樂中的節奏節奏來強調舞蹈節奏感。當然,在舞蹈作品中的音樂都是節奏比較清楚鮮明的音樂。節奏在舞蹈表情的表達上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表情具有剛柔粗細、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特點,人的情感也是在這幾句話中對比進行的。舞蹈表情之所以有這么大的起伏變化,完全依靠節奏的作用,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節奏存在,才使得舞蹈的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節奏在舞蹈中的作用可以說相當無舞蹈表情的生命,也是舞蹈藝術中形式美的一個重要部分。
體態律動是音樂教育體系中的一種,是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所創作的音樂教育體系,這種體系是指在聽音樂的同時,以自身身體的運動去感受音樂,去體驗音樂,并且將這種體驗化為對音樂的感受感知。音樂和舞蹈的結合,則是這種音樂教育體系的一種完美表現。
綜上所述音樂和舞蹈是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結合,也是最為親密和諧的合作伙伴,無論在表現上,還是在營造生活氛圍上都能做到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天然合一。只有二者相互充實,相輔相成,才能在“聽覺藝術”中分享著“視覺藝術”的表演之美。
參考文獻
[1]于平.風姿流韻:舞蹈文化與審美[M].1999.11.
[2]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摘吳曉邦理論,1995.6.
[3]石夫.談舞劇音樂[M].1987.1.
[4]陸祖龍.關于音樂與舞蹈功能差異的探討[J].舞蹈藝術,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