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會玲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地質勘查經濟發展迅速,地質勘查單位也逐漸適應了市場經濟。但地質勘查單位的會計制度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影響其長期發展。本文將對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歷史進行回顧,同時針對地勘單位現行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對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字: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改革設想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地質勘查工作越來越重視。但在地質勘查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卻沒得到更新。會計制度作為地勘單位實現內部控制的重要制度,對地質單位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對地勘單位的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滿足地勘單位在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
一、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回顧
(一)、改革開放前的地勘單位會計制度
1、權責發生制原則。根據改革開放前的會計性質分類要求,收付實現制被作為事業會計的核算基礎,企業要根據收付實現制進行科目的設置和相應賬務的處理。但在地勘單位中,卻將權責發生制作為核算基礎進行會計科目的設置并完成相應的任務。
2、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以往的地勘單位會計制度中,均是根軍企業會計核算要求進行固定資產的核算。按照企業會計核算要求,對累計折舊科目進行設置,據實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進行計提折舊,將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折余凈值真實反應出來,對地勘單位固定資產價值的真實性和成本要素構成十分有利。而其它事業單位不會對價值轉移部分而虛增的資產價值進行計算,只會對固定資產原值進行核算。
3、實行鉆探管材專項管理和攤銷。在地勘工作中,鉆探是主要的探礦工程手段,而探礦工程的主要鉆具則是鉆探管材。鉆探管材的特點是價值高、耐磨損、用量大和可循環使用,在計算探礦成本的時候需要用專門的方法計算磨損價值。所以地勘會計制度中有管材專項管理與攤銷的科目,這樣可以確保鉆探工程的成本具有真實性。
4、探礦工程成本的核算。在企業的管理中,成本的管理與核算尤為重要。在以往的地勘會計制度中,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要求被引入,以此來對探礦工程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進行核算,達到地勘單位節約成本的目的。
5、會計科目中設置未完地質工作和已完地質工作。由于地質勘查工作存在周期長、項目多和跨期工作的特點,地勘單位針對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地質工作進行會計科目的設置,為會計核算做好準備。
以上對改革開放前的會計制度做出的敘述,說明政府部門是根據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的特殊使命來進行會計制度的制定,具有顯著的時代性特點。而根據現在的市場經濟來看,當時的制度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改革開放后的地勘單位會計制度
改革開放后我國共有四個版本的地勘會計制度被頒布,現行的是1996年頒布的地勘會計制度。在這四個版本的地勘會計制度中,前三個版本都是根據當時的改革背景和改革內容,在以前版本的基礎上,對制度內容進行較小的修改。而現行的地勘會計制度,是在1996年時在以前版本的基礎上,對制度內容進行較大修改后形成的。其特點是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兼容企業管理的基調,采取統一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建立以地質項目為基本核算對象與分層次成本核算模式。
二、現行地勘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不能滿足地質勘查的發展需求
我國在1996年對地勘單位會計制度進行修訂后,至今沒有對其進行任何修訂,這就使得地勘單位會計制度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地質單位發展需求。雖然地勘單位為了加強財務管理而制定了相應的會計制度,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隨著地勘單位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地勘單位的業務范圍和經營管理體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對多種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的核算不夠
就現行的地勘單位會計制度來看,其形式較為單一,國家財政支持是資金的主要來源,這樣就使得地勘單位無法運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也不能對多種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進行核算。由于地勘單位的性質特殊,無法滿足資本優化配置的要求,所以無法在資本最佳配置中采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
隨著企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事業單位將目光放到市場中,尋找對自身發展有利的機會,并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另外,國家也相應的做出了政策的調整,使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了地勘工作中。在這種情況下,事業單位就需要尋找國家財政支持之外的資金,多樣化的融資方式也隨之出現。
(三)、吸納科研成果額程度不夠
在地勘工作中,會出現一些地勘單位特有的產品或科研成果。而現行的會計制度規定地勘生產項目中要包含探礦權和相應的價款與使用的成本費用,也就是要將地勘生產費用化。而地勘單位并沒有將科研成果納入到會計核算中,對科研成果的吸納程度不夠,不利于地勘單位對項目的控制和管理。
(四)、沒有健全的成本核算體系
不按照標準進行成本核算,核算方式的不統一,導致地勘單位的成本核算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新時期下的科學核算方法并未被添加到地勘單位的會計制度中,這就使得地勘單位的會計制度更加陳舊。另外,地勘單位也不能運用現代企業中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
(五)、資產的增減值規定不詳細
由于地勘生產具有特殊性,所以地勘生產項目具有高投入和高風險的特點,這就要求地勘單位要對資產的增減值進行詳細的規定。但是現行的地勘單位會計制度只能對一部分資產增減值進行規定,存在片面性,這就使地勘單位運行的風險增多。
(六)、風險因素被忽略
在現有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競爭存在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市場動態的把握很困難,這樣就使地勘單位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多樣化。隨著地勘單位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地勘工作中的社會力量不斷增多,資產在市場競爭中減值的風險不斷增加,尤其是探礦權和采礦權。現行的地勘單位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問題沒有統一的規定,違背了會計準則中的謹慎原則,不能適應地勘單位高投入、高風險的情況。所以地勘單位必須要全面考慮風險因素,避免出現經營風險。
三、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一)、加強預算管理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預算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地勘單位也不例外。地勘單位在進行預算管理的時候,要將預算編制、執行、評價三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區別對待。預算管理中應該包含單位全部收支,并對其進行統籌安排。要對預算項目進行細致的劃分,使執行情況與預算情況相同。另外,要科學地分析預算,做好預算評價,為單位的決策提供參考。
(二)、根據業務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會計核算方式
在地勘單位運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業務劃分為公益性和商業性兩類,各部門根據業務的具體需要對會計制度進行選擇,保證業務的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適用于公益性業務的財務管理,它能使地勘單位會計核算口徑保持一致。對于商業性的業務,可以在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建立符合商業性項目運作的模式。
(三)、實現會計集中核算
為了從根本上對會計核算進行核算,需要實現會計集中核算以強化會計核算監督,這樣可以使財政資金的利用更加科學合理。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對業務處理程序進行完善,同時制定完善的人員管理體制。對地勘單位來說,可以建會計核算中心來對財務收支進行嚴格的監督,從而掌握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實現利益最大化。
(四)、加強對地質勘查成果的核算和管理
地質勘查成果是指地勘單位在日常運行中,通過對地勘項目的經營而獲得的最終產品。其中,探礦權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由地質成果問題和資產化問題組成。不同的勘查成果項目有不同的核算方式,在勘查成果符合存貨定義的情況下,要按照存貨進行核算,對于能為單位帶來經濟利益的,可以采用無形資產的核算方式進行核算。
在已經取得地質成果的結算價款后,地勘單位將不再具有所有權,所以主營業務收入中應該包含結算價款,并且要將其轉出存貨科目,不能再單獨將去作為無形資產入賬。對于協議單位還未接收的地質成果報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失去使用價值的要及時進行報廢處理,有價值但被協議單位拒絕的要進行無形資產等級,轉讓或出售時再進行核算。另外,地勘單位應該認識到財務管理的科學化離不開其它部門的財務監督,所以財務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掌握資金使用情況。
(五)、重視財務管理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財務管理團隊對地勘單位的兩性發展尤為重要,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知識,更要有較高的職業修養。地勘單位應該在日常的運營中注重對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引進,將其作為單位發展的基本任務,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另外地勘單位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水平,使其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四、總結
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地勘單位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有能適應市場的會計制度。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需要國家從宏觀上進行調控,也需要地勘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財會制度。
參考文獻:
[1]朱堂華. 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建議[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2,01:48-49+53+56.
[2]榮樹新. 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回顧與改革設想[J].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01:102-103.
[3]韓爽,韓繼深. 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亟待改革與創新[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0,04:40-43+56.
[4]曾芳. 地勘單位會計制度之特點[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