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鑫
(南充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四川637000)
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臨床效果觀察
杜 鑫
(南充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四川637000)
目的觀察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應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該院就診的PD合并抑郁患者10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西酞普蘭治療)和觀察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各51例,對比2種藥物的療效。結果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帕金森統一評分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2.16%(47/51)]也顯著高于對照組[76.47%(39/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PD合并抑郁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西酞普蘭/治療應用;帕金森病;抑郁癥;艾司西酞普蘭
帕金森病(PD)屬于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一旦患上PD,就會發生靜止性震顫、肌強直等運動癥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1-2]。其中抑郁是PD患者最常見的一種非運動癥狀,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院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PD合并抑郁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到本院就診的PD合并抑郁患者102例,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 45~76歲,平均(62.2±4.6)歲;病程 3~21年,平均(8.1±1.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43~75歲,平均(62.6±4.4)歲;病程4~20年,平均(8.1±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分會制訂的關于PD合并抑郁的診斷標準;(2)患者不存在嚴重意識障礙,可以配合醫生的相關治療措施;(3)患者無嚴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疾病;(4)患者了解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PD,與此同時,兩組患者分別接受以下藥物治療。
1.2.1.1 對照組 口服西酞普蘭(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20624)每次10 mg,每天早晚各1次。根據患者情況酌情添加,但需控制在每次20 mg,每天1次。連續治療8周。
1.2.1.2 觀察組 口服艾司西酞普蘭(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20916)每次10 mg,每天早晨服用1次,根據患者情況酌情添加,但需控制在每次20 mg,每天1次。連續治療8周。
1.2.2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1.2.2.1 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HAMA)、帕金森統一評分量表(UP DS)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療效。在HAMD評分中,分為嚴重抑郁(總分大于或等于35分)、肯定抑郁(總分20~<35分)、可能抑郁(總分8~<20分)、正常(總分小于8分)。在HAMA評分中,分為嚴重焦慮(總分大于29分)、明顯焦慮(總分大于 21~29分)、焦慮(總分大于14~21分)、可能焦慮(總分大于7~14分),無焦慮(總分小于或等于7分)。在UPDS評分中,得分越低,其PD癥狀越輕。
1.2.2.2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HAMD減分率分為∶(1)痊愈(HAMD減分率大于或等于75%);(2)顯著進步(HAMD減分率大于或等于50%~<75%);(3)進步(HAMD減分率大于或等于25%~<50%);(4)無效(HAMD減分率小于25%)。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HAMA、UPDS評分比較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HAMD、HAMA、UPD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HAMD、HAMA、UP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HAMA、UP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HAMA、UP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n HAMD HAMA UPDS 51對照組5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3.5±4.7 8.5±5.5ab23.4±5.2 11.8±5.8a20.4±3.6 7.2±2.7ab21.1±4.0 10.6±1.9a57.2±4.9 40.8±7.1ab57.4±4.1 49.9±5.6a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PD的病變區域主要位于黑質和紋狀體,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癥狀可分為兩大類,即運動癥狀(如震顫、強直等)和非運動癥狀(抑郁、睡眠障礙、記憶力下降等)。據文獻報道,在PD患者中,抑郁可能是最早癥狀,但由于其發病早,且典型性不夠,所以臨床上常被忽視[4-5]。就目前情況來看,PD合并抑郁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大多數學者均認為與患者內源性生物學改變存在一定關聯,同時還涉及患者的心理素質、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6]。從PD合并抑郁患者的臨床表現看,大多為精神錯亂、焦慮、自卑、緊張等。另外有報道,在老年PD合并抑郁患者中,大約有30%的患者存在自殺行為或傾向[6]。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治療。
在PD合并抑郁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目前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案,大多數采用改善患者神經遞質為主的藥物予以治療[7]。其中西酞普蘭屬于一種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將其用于PD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癥狀,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中[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艾司西酞普蘭同樣屬于一種SSRIs,其通過與5-羥色胺再攝取通道結合,對再攝取過程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大大增加患者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的濃度,進而對突觸后膜產生持續性刺激,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與西酞普蘭比較,艾司西酞普蘭對人體的多種受體(如組胺受體、膽堿受體、5-羥色胺受體等)均具有更高的親和力[9],因此其起效快。有研究對比了2種藥物在PD合并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西酞普蘭[10]。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HAMD、HAMA、UP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總有效率(92.16%)顯著高于對照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PD合并抑郁患者,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1]胡錦全,李貞艷,徐黎鳴.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合并抑郁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6)∶4034-4035.
[2]胡婀娜,蘭智勇,胡偉明,等.艾司西酞普蘭合并奎硫平治療帕金森病伴抑郁27例[J].中國藥業,2010,19(23)∶77-78.
[3]朱祖福,陸強彬,孔玉,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病抑郁40例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0)∶37-38.
[4]楊明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療效觀察[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2,19(4)∶243-244.
[5]劉輝,榮欽鋒.艾司西酞普蘭治療70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4(22)∶418-419.
[6]劉玲,劉琦,李紅利.艾司西酞普蘭與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病性抑郁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1)∶106-107.
[7]牛艷國,李珂,王獻,等.舍曲林與西酞普蘭治療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差別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13(7)∶20-21.
[8]王春艷.帕金森伴發抑郁行藥物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2)∶7324-7325.
[9]吳曙華,鄭計華,安天航.應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100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22)∶5281-5282.
[10]榮濤,張啟龍,孫娟娟.應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強迫癥的臨床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31(17)∶150-151.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escitalopram i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complicating depression
Du X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Nanchong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Sichuan 637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scitalopram i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PD)complicating depression.Methods102 patients with PD complicating de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citalopram and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by escitalopram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drug.ResultsThe HAMD,HAMA and UPD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moreover 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16%(47/5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47%(39/51)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sing escitalopram has obvious effect in treating PD complicating depression an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Citalopram/therapeutic use;Parkinson disease;Depressive disorder;Escitalopram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3.006
:A
:1009-5519(2015)13-1943-02
∶2015-02-05)
∶杜鑫(1978-),男,四川西充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臨床與教學工作;E-mail∶158979906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