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霞,卜琳琳,王文杰,郭俐宏
(十堰市太和醫院:1.燒傷整形科;2.針灸科,湖北442000)
同理心護理干預在斷指再植術后的應用觀察
左 霞1,卜琳琳1,王文杰1,郭俐宏2
(十堰市太和醫院:1.燒傷整形科;2.針灸科,湖北442000)
目的探討同理心護理干預對再植指成活及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該院行斷指再植術后216例(287指)單指、多指離斷傷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同理心護理組,各108例,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同理心護理。采用血管造影術(DSA)觀察并計算各組血管危象發生率、再植指成活率;每30分鐘采用再植指血液循環觀察評分1次;術后6個月回訪再植指功能恢復狀況,并以此評價同理心護理干預對再植指成活及功能恢復的影響。結果同理心護理組患者血管危象發生率明顯降低、再植指成活率上升,術后6個月功能恢復良好,與常規護理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同理心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再植指成活,促進成活再植指功能恢復。
理解力;護理工作;指損傷/外科學;再植術;護士病人關系;同理心
同理心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共情”,即應當具備體會并理解他人感覺、情緒及需要的一種特殊的人格感知能力[1]。同理心在醫學護理上常被看作是護理道德與哲學的根本組成部分,這種特殊的人格感知能力即同理能力,是護士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2]。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當以同理心去了解住院患者的心理狀況,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貫徹整體護理的先進理念,解決患者現存或潛在的健康與心理問題。本研究將同理心護理與斷指再植術后常規臨床護理進行有機結合,提高了護士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能力,并將這種能力應用到斷指再植術后護理中,以提高再植指成活及功能恢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行斷指再植術后患者216例,共295指(完全離斷107指,不完全離斷188指)。術后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同理心護理組,各108例。常規護理組中男81例(113指),女27例(37指);年齡5~77歲,平均(33.25±4.57)歲;受傷原因∶電鋸、電刨切割傷61指,旋轉及撕脫傷32指,機械擠壓砸傷19指,爆炸傷17指,絞傷15指,銳器傷6指。同理心護理組中男79例(107指),女29例(38指);年齡4~75歲,平均(34.67±4.65)歲;受傷原因∶電鋸、電刨切割傷59指,旋轉及撕脫傷31指,機械擠壓砸傷18指,爆炸傷16指,絞傷15指,銳器傷6指。兩組患者傷后就診時間0.5~21.0 h。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診斷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接受本院不同護理方案。
1.2 方法
1.2.1 再植指血管危象的觀察與康復評估 根據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指再植功能評定標準[3],通過對再植指術后血管危象的觀察和護理,按參考文獻[4]制訂血液循環評分標準,將再植指溫度、毛細血管反應、顏色、指腹張力按8分法進行評分,填寫血液循環觀察報告單,動態觀察再植指血液循環,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功能康復評估參照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指再植功能評定標準[5]評定。
1.2.2 護理干預
1.2.2.1 同理心護理組 本組在術前及術后采用同理心護理,即因人而異采用的心理護理[6]。首先應保證病房寧靜、舒適。護士術前護理時應充分理解患者傷后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況,設身處地地從患者的角度去體會并理解其客觀感受,充分理解同理心這一人格特質,同情患者,語言應和藹熱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同病區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患者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勉勵,以分散患者因創傷疼痛造成的應激反應,消除患者恐懼、緊張、悲觀絕望的情緒。介紹以往手術成功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手術與治療。術后護士與陪護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分散患者術后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期達到良好的手術及鎮痛效果,避免發生血管危象。及時進行健康教育,增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指導患者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同時應充分調動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爭取親友、家庭及所在單位積極配合治療,督促家屬及親友多探視患者,從心理、生活上給予患者安慰、鼓勵、支持與幫助,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減輕或消除此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再植成活率,及早康復出院參加社會勞動。
1.2.2.2 常規護理組 本組僅在術后采用癥狀常規護理。由于空腹可能加重患者惡心、嘔吐等不適,術后應鼓勵患者盡早進食易消化、高纖維素飲食,減輕惡心、嘔吐,預防便秘。在拔除導尿管前,應夾閉導尿管至患者膀胱充盈后再松開放掉尿液,鼓勵患者拔除導尿管后立即排尿以減少尿潴留的發生。有椎體外系反應的患者,應立即吸氧并緩慢靜脈注射地西泮。
1.2.2.3 血管危象護理 在出現動脈危象臨床表現時,應排除應激反應造成的臨床癥狀,如疼痛、低溫、心情緊張、吸煙等因素的刺激均可能導致血管危象。護理時應囑患者放低患肢,避免活動幅度過大,患肢低于心臟水平,并確保患肢血液通暢。調整及拆除過緊固定支架及縫線,或多處小切口切開再植指指腹放血,促進指端血液循環。手術時保證足夠的血容量,密切觀測出入量保持平衡。當觀察到血管危象發生后,應立即報告管床醫生,立即松開外固定及輔料包換藥,以罌粟堿30 mg肌內注射,尿激酶溶栓,如血管危象仍無明顯改善,應立即手術探查治療。
1.2.2.4 術后健康教育及功能鍛煉 術后應加強健康教育,向患者宣講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在術后1周指導患者患指的內收和外展運動,第2周利用超短波理療促進再植肢體擴張深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術后第3周后開始訓練患指的對掌對指運動,術后4周,即離斷神經纖維生長期開始傷肢感覺功能康復訓練,包括觸覺訓練、溫度覺訓練和復合覺訓練。通過系統功能鍛煉后,關節活動會得到明顯改善。
1.2.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血管造影術(DSA)觀察并計算各組血管危象發生率、再植指成活率。除生命體征的觀察外,嚴密觀察再植手指的末梢血運,每30分鐘評分1次,采用再植指血液循環8分值量化評分方法,總分值是8分,在統計描述時用大于4分,=4分,<4分描述。4分為正常,<4分為發生靜脈危象,>4分為發生動脈危象,具體項目包括再植指皮溫、膚色、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充盈度,見表1。術后6個月回訪再植指功能恢復狀況,分別以無知覺、有知覺、可以活動進行判斷。

表1 再植指血液循環觀察評分表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再植指DSA記錄結果比較 同理心護理組發生血管危象血管數231條,經治療后成活142指,成活率達97.26%,與常規護理組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說明同理心護理可顯著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表2 兩組患者再植指DSA記錄結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再植指血液循環觀察評分結果比較 同理心護理組145指中成活(正常),發生靜脈危象101條(<4分),發生動脈危象130條(>4分),除3指再植失敗(2指傷后就診時間超過24 h、完全離斷指保存不當且術后發生血管危象,1指術后感染未成活)外,其他142指經保守治療最終成活。常規護理組150指中有122指成活,發生靜脈危象167條,發生動脈危象195條,除其中25指因嚴重的血管危象、5指傷后就診時間超過24 h,2指完全離斷指保存不當且術后感染未成活外,其他122指經保守治療最終成活。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同理心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發生率及感染例數,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2.3 兩組患者再植指術后6個月功能恢復情況比較經過術后6個月功能回訪,同理心護理組145指斷指再植術后有142指成活,無知覺13指,有知覺78指,可以活動51指,痊愈率為97.93%,與常規護理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說明同理心護理干預對斷指再植術后功能恢復有明顯的促進,提高了其成活率。

表3 兩組患者再植術后6個月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
同理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人格特質。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培訓,加強認知結構及行為表現,從而使同理心成為一種人際溝通的技巧[7]。從操作角度看,同理心表現為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意圖,并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思想,是護理人員感受、理解與尊重患者的一種能力[8]。
自1963年首次報道斷腕再植成功以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我國斷肢再植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9]。血管危象是造成斷指再植失敗的主要原因,故術后應動態觀察血液循環。血液循環8分值量化評分方法可直觀反映血管危象的發生發展,可及時發現血管危象。斷指再植的目的是功能恢復,因此,在做好斷指再植手術的同時,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應注重同理心的學習和理解,重視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采取積極的心理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因創傷造成的失落、恐懼、悲觀、焦慮等不良情緒,促使其積極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并重返社會。
綜上所述,在護患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憑借高超的同理心技巧,了解患者情緒和感受,而患者也因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感受到關懷。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這與現代護理領域里所倡導整體護理中的心理護理高度吻合[10],對再植指的成活及功能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黃麗,王惠琴,王松韜,等.護理人員同理心培訓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305-307.
[2]M??tt? SM.Closeness and distance in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The relevance of Edith Stein′s concept of empathy[J].Nurs Philos,2006,7(1)∶3-10.
[3]李良榮,范曉煒,密其芳.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分析與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2)∶243-245.
[4]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5]鄭曉倩,蔡園園,鄭海燕,等.ICU危重患者不同營養方式耐受性、安全性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79-1480.
[6]黃正接,羅琪.“同理心”在外科醫患溝通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1)∶59-60.
[7]侯文紅,高娜.同理心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9A)∶1700-1701.
[8]汪小冬,章麗麗,張雅麗.護生同理心構建對人文關懷行為的培養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4)∶369-372.
[9]程國良.特殊類型斷指再植回顧與展望[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0,23(1)∶19-20.
[10]李鳳仁,高建平,王建.同理心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21)∶72-7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3.047
:B
:1009-5519(2015)13-2042-03
∶2015-01-23
∶2015-02-26)
∶左霞(1970-),女,湖北十堰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外科護理工作;E-mail∶cdscds1226@126.com。
∶郭俐宏(E-mail∶951777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