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
圖/唐大錘
封殺,騰訊的“閉關鎖國”
文/不二
圖/唐大錘
前不久,Uber“哀傷”的表示:進得了全世界,進不了朋友圈。意指《微信》對其封殺。無獨有偶,7月末《神州專車》大力推廣的“金色星期天,免費接送機”活動,也被《微信》屏蔽。種種跡象,讓人不禁聯想,騰訊又在搞什么名堂?

“系統抖動”這個詞火了!緣于騰訊回復《微信》屏蔽Uber一事—“從產品這邊了解到是因為我們系統抖動,導致誤攔,現在已經在逐步恢復中了。”
然而誰都知道以騰訊的技術和實力,要真是系統抖動,修復也就分分鐘的事兒。而從Uber口中我們可以得知,系統抖動已持續3個月之久,仍沒修復,想必騰訊之心,你我也皆知了—就是要封殺你,怎么著吧!
讓Uber能聊以自慰的是,被騰訊封殺的不止Uber一家公司。“這已經是一個月內的第三次了。”《神州專車》負責人對遭《微信》屏蔽而無奈地說道。回顧騰訊的歷史,也不難發現封殺是騰訊的慣用伎倆。從2012年騰訊讓用戶從QQ和《360安全衛士》中“二選一”(即用戶要使用QQ,就必須卸載《360安全衛士》)開始,騰訊就沒停止過封殺的步伐,一步兩步陸續封殺了百度、阿里巴巴、微軟和網易等公司,涉及支付、音樂、社交和出行等領域的產品。
至于封殺原因也無外乎競爭關系。《微信》封殺Uber和《神州專車》,便是因為這兩家公司與騰訊旗下《滴滴打車》存在競爭關系。
在馬化騰和騰訊看來,自己擁有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只要對其他公司進行封殺,對手就只能無路可走。看似符合邏輯,但在開放和共享的互聯網上,騰訊的算盤并不能如意。
今年3月開始,因為封殺,Uber在《微信》上沒有得到任何有利的宣傳,然而據速途研究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上半年移動出行市場《滴滴打車》、《快的打車》和Uber分別位列前三強,相比去年,Uber的市場份額不降反升。
而在今年春節期間,《封信》全面封殺支付寶紅包,雖一度讓支付寶紅包活動陷入停滯,但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4Q4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場中,支付寶占比78.4%,財付通占比13.2%。而到了被《微信》封殺的2015年Q1,這個數據變為: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占比77.2%,財付通占比13.5%,尚屬正常波動范圍。
同樣,那些被騰訊封殺的相對“小眾”的軟件—《網易云音樂》、《蝦米音樂》和《陌陌》等也活得尚可,并沒有因封殺而駕鶴西去。
《微信》封殺無果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雖然《微信》對競爭對手進行了關鍵字、分享鏈接和公眾號的屏蔽,但他們依然可以通過圖片廣告等方式形式在《微信》中傳播。二是在互聯網穩定向前發展的現狀下,騰訊固步自封的封殺并不能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互聯網公司還能通過互聯網本身這個更寬廣的渠道造勢宣傳。
騰訊的封殺,目前看起來就像是 “閉關鎖國”之舉,長久實施下去,只會給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讓用戶的體驗受到更大的影響。
據知情人士曝料,奇虎360給全體員工發了內部郵件,為了防止重要商業信息泄露,要求員工禁止通過《微信》討論工作。內部郵件中提到,群組交流只能使用《藍信》或WhatsApp。除了奇虎360,阿里巴巴也在公司內部封殺了《微信》。對于想進軍企業市場的《微信》而言,這并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除了企業內部的封殺,外部封殺也不少,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新浪微博對《微信》的封殺。新浪微博禁止用戶利用微博推廣《微信》公眾賬號,包括背景圖、粉絲服務后臺和微博正文引導等,否則將封號。在這樣一種內外夾擊下,《微信》的處境并不樂觀,一味的封殺對手,只會招來更多的“殺身之禍”!
需注意的是,在這樣一種惡性的封殺環境下,無辜的“受害者”是用戶。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例,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互聯網用戶承載體,他們有很大的用戶重疊性。但隨著封殺的興起,會出現雙方大量用戶無法融合的情況,如果用戶不能將淘寶上的購物鏈接分享到《微信》中,久而久之用戶是否會適應這種不能分享的現狀呢?對于更加注重平臺內容建設的騰訊而言,不讓用戶分享,平臺內容和互動性會就隨之減少,這不就等同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而在封殺的過程中,《陌陌》和《易信》等平臺性質的軟件,也會抓住機會,以開放的姿態反攻騰訊的“封閉”。所以騰訊還敢一副鼻孔撩天的姿態,想封殺誰就封殺誰嗎?
互聯網不是金庸筆下的江湖,騰訊也不是獨孤求敗,不要妄想著一己之力“封”遍天下無敵手,那樣只會成為東方不敗,不倫不類不說,還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
“我們希望基于《微信》搭建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我們自己把生態系統里面的每一塊都給做了。《微信》希望建造一個森林,培育一個環境,讓所有的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宮殿。”—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