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紅波
圖/出門問問
智能手表創業,用技術說話專訪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 李志飛
文/本刊記者 周紅波
圖/出門問問
可穿戴設備市場參與者眾多,但真正搞出名堂的卻并不多,出門問問正是其中一員。適配Google Glass、推出智能手表ROM、眾籌智能手表,這家公司的每一步都干得有聲有色。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先生,邀請他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可穿戴設備創業之路。

和很多70后創始人一樣,李志飛精于技術。大學期間自學計算機的他,曾獲得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機器翻譯和自然語言理解。在校期間,他主導開發的開源機器翻譯軟件Joshua如今已經成為世界學術界兩大主流機器翻譯軟件之一,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高校都在使用。直到回國創業前,李志飛一直就職于谷歌總部,主導開發谷歌的手機離線翻譯系統。
而為何回國創業,則與李志飛的工作經歷有關。“早在2000年之前,我已經開始從事移動互聯網相關工作”,這段工作經歷讓李志飛親歷了公司從幾十人到幾百人慢慢地壯大發展的過程,“我覺得這種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非常有意思。”從那以后,他便一直想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成就一番作為。而在谷歌的工作經歷,則幫他敲定了創業方向。
“在谷歌這樣的大公司,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跟最牛的人一起工作、能接觸更好的資源。”不過,同很多單純沉迷于技術研究的谷歌同事不同,李志飛對技術的應用和落地更加感興趣。“我想做一款把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產品,而且我本身有比較多的關于語音交互的技術和人脈積累,所以我回國創建了出門問問。”
出門問問的首款產品,是基于微信平臺開發的中文智能語音搜索應用,這款產品曾被微信官方評選為十大公眾賬號之一。此外,李志飛的團隊還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款針對Android Wear和Google Glass的智能語音操控應用。這些將技術落地的產品問世,為出門問問在圈內贏得了不少名氣。
在前兩款產品的小試身手之后,2014 年12月,出門問問發布了智能手表ROM—Ticwear。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Android Wear在國內的體驗并不好。李志飛認為,需要有一款本地化的手表ROM服務國內用戶。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方興未艾的年代,Ticwear成為了市面上為數不多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統之一。這款擁有自己獨特UI設計和開發者平臺的智能手表ROM,在發布后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便獲得了超過4萬粉絲。
“語音交互方式,非常適合智能手表這種形態的產品。”聊到Ticwear李志飛的自信溢于言表,“最重要的是,我們有能力開發首個可以理解自然語言的中文系統—這種高難度的事情只有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巨擘型公司曾經做過。”據他透露,目前Ticwear已經進行了幾十次快速迭代,系統成熟穩定。他指出,一些廠商發布的智能手表ROM,現在還只存在于概念當中。
和其他很多喜歡強調idea的創業團隊不同,李志飛更愿意聊公司的技術實力。“我們的技術水平在國內肯定頂尖,拿到國際上應該也是一流水準。”在他心中,技術實力正是Ticwear在面對騰訊等競爭對手時,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他強調,“出門問問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個擁有自主的語音識別、語義分析和應用搜索技術的公司。”
出門問問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擁有自主語音識別、語義分析、垂直搜索技術的創業公司。旗下主要產品有:《出門問問》Android Wear版、Android版和iPhone版,Ticwear智能手表OS,以及Ticwatch智能手表。



不僅僅是打造智能手表ROM,著手建立自己的生態圈,2015年6月18日,出門問問旗下的首款智能手表Ticwatch也正式在京東開放眾籌。最終,Ticwatch以800多萬元人民幣的成績收官,這也是京東可穿戴智能設備有史以來最好的銷售成績。
“我一直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面向消費者、有技術含量、有自己的商業模式的一個產品。”李志飛如此總結自己做智能手表的初衷。“移動互聯網的趨勢,是由移動計算設備轉向更小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進化的。”他認為,相比手環產品智能手表才是未來真正的趨勢,“智能手表擁有平臺級的大腦,可以搭建生態系統,將成為未來智能設備的中心和人工智能落地的最重要載體。”
而在李志飛眼中,Ticwatch正是一款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落地的創新產品。“它首先是一個靠譜的手表,好玩好用。此外,它可以連接智能家居,未來還能連接智能汽車。”讓喜歡科技的潮人“時間有序,生活有趣”,是他對于這款產品的定位。
“Apple Watch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其整個系統還不夠開放有趣,而且產品售價較貴。”對于智能手表,李志飛有著自己的理解。“Ticwatch的功能和智能語音交互方式,讓這塊手表在很多方面都比Apple Watch要好玩有趣。”而在價格方面,Ticwatch并沒有設置較高門檻選擇了親民路線,其皮帶版999元人民幣的售價甚至低于成本。
一聊到Ticwatch的產品細節,李志飛開始滔滔不絕。他透露,Ticwatch的工業設計是由出門問問與跨國設計咨詢公司frog聯合打造。采用圓形屏幕的它,外觀簡潔時尚,內部卻集成了400多個量身定制的元器件。而在軟件方面,Ticwatch擁有獨特的智能語音交互方式,主打關于衣食住行的生活垂直類問題的搜索功能—這也被認為是Ticwatch的核心商業模式。
聊完產品本身,李志飛也表示,這款產品的背后其實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支撐。“我們的初創團隊有來自谷歌、IBM的前科學家和人工智能專家,還有經驗豐富的頂尖工程師,很多成員來自斯坦福、劍橋和清華等名校。”而據我們所知,硬件團隊則由諾基亞十幾年經驗的工程師組成。

從微信公眾號服務,到Android Wear、Google Glass、再到Ticwear智能手表系統,直至如今的Ticwatch。不難看出,出門問問的發展路徑其實和目前風頭正盛的小米有些類似。他們都是從優化軟件上的體驗做起,然后借助硬件來體現軟件優勢,最終打造體驗完美的軟硬結合產品。
在李志飛看來,出門問問選擇的發展路徑,其實是比較明智的硬件創業公司都會走的道路—通過率先發布軟件,來積累種子用戶和完成快速迭代。他笑稱:“我們和小米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堅信,這也是一種最合理的方式。“在硬件發布之后,用戶們已經對這個品牌有所認知和體驗,產品也更加成熟,這對產品和市場來說,都將是一件好事情。”
目前,可穿戴設備領域投石問路者多,但走出風采者少。很多覺得這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不過李志飛卻堅信風口已經到來。“人們往往高估技術短期的影響,而忽略其長期的意義”,在他看來,“其實技術奇點的到來和商業的成功會比人們想象的要快得多。”
李志飛研究發現,目前PC時代的搜索方式已經不再符合移動端使用場景,而以語音為主的智能搜索將更能滿足用戶需求。他確信只要朝移動搜索這個目標將規模做大,未來一定會實現爆炸式的增長,而他選擇的則是智能手表。
根據李志飛的判斷,硬件創業未來的趨勢有一大部分是人工智能技術和硬件的結合。“在這方面,手表因為具有傳統佩戴優勢、利于交互和攜帶,可以成為中控平臺,連接智能家居和汽車,將成為最常見的智能硬件。” 李志飛如是說。
結束語
李志飛對于技術的自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出門問問在語音識別和交互方面的技術實力,已經為旗下的每一款產品創造了特有的競爭力。目前看來,Ticwatch憑借出色的外形、親民的價格和Ticwear的交互優勢,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顯然這還只是第一步,一旦Ticwatch擁有了足夠的用戶量,李志飛口中的技術便將開始彰顯其強大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