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賀文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衛生與安全越來越受社會的廣泛關注。食品衛生與安全是當前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徹底解決任重道遠。本文從家政學的基本特點出發,分析了《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了《食品衛生與安全》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旨在為今后教學提供更好的參考。
【關鍵詞】家政學 ?食品衛生與安全 ?教改
【基金項目】吉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食品衛生與安全》高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5xjyb1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04-02
1.家政學專業基本概述
根據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國家第一次把家政學專業作為一種特設的科目列入大學專業目錄中,這是中國的家政學行業正在不斷發展成熟的表現,這一舉措將會極大地促進我國家政業的發展,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基礎和條件。家政學專業主要研究人類家庭生活,并注重于改善家庭生活,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家政學專業引導人們利用科學進行生活的改善,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因此,家政學專業教學中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的家政學人才的需求。《食品衛生與安全》是家政學專業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門專業課程,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的質量。因此從文科家政學專業角度出發,研究《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改對于提高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2.1 指導思想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指數,因此食品安全的解決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消費者個人也應該具備食品安全相關的意識,這就需要我們消費者個人樹立科學、安全飲食的觀念,自覺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的知識,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關鍵,把飲食的安全與健康結合起來。而家政學作為一個研究家庭生活的學科,研究食品的安全與健康也是家政學所涉及的范圍。而《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開設的目的就是要對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進行探究,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來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
2.2 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食品的安全,同時也要求食品的營養。而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家政學專業所開設的《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也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改革和創新。進行本科家政學專業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培養一批適應當代社會的家政學人才,提高家政學人員的從業素質,從而滿足社會對家政學人才的需求。通過本課程的開展為家政服務行業提供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用系統、新型的教育培養方式為中國的家政業提供新鮮的血液。
3.《食品衛生與安全》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精煉課堂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在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最主要的,可以說是唯一的途徑就是聽講,教師通常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繁多,且沒有突出內容的重點,學生難以掌握課程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要對授課內容“有重點”地講述,要提綱挈領,能夠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課堂教學中在講授基礎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結合自身實際經驗進行講授,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能夠直接的感受并理解知識內容,讓課堂知識具有時代氣息和很強的實踐作用。
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新課標要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主次內容的順序,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國教學改革后,家政學專業的教學課堂中應該有側重點地進行,比如課堂進行到生物性污染這一節的時候,教師教學中要注重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的結合教學,通過復習已學習的相關課程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從以前學過的課程中汲取營養,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這樣學生既能夠快速的掌握重點內容,同時還能夠借助新內容的學習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例如,在進行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中的生物性污染章節內容教學時,學生已經完全熟練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稍稍帶過,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該部分內容進行重復教學。同時,在生物性污染章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可結合個人經驗或者是真實具體的案例進行講述,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就案例進行思考和討論。
3.2 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注重與時俱進
《食品衛生與安全》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目,理應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不僅要從國內發展現狀來看,更要廣泛聯系國外人民生活和相關理論成果,進而加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食品的衛生與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因此,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有效的將教學內容結合實際,讓學生感受到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實踐性,同時結合實踐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經驗,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舉一反三,有據可循。例如,在長沙“僵尸肉”事件曝光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從食品的安全、食品保質和營養方面來分析;而在“毒生姜”和老酸奶“工業明膠”事件曝光后,我們的教學重心就應該放到食品安全這方面來。
3.3 注重實踐環節,加強能力培養
《食品衛生與安全》作為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應該更加重視實踐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辨別分析食品安全與否的能力,針對一些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地解決措施,在選購食品及貯藏食品時更為科學。
食品衛生與安全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理解并且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定義,辨別食品安全與否。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關乎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問題時,能夠用已學的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目的的貫徹,除了進行理論的教學之外,還要注重進行實際操作的教學,每一節課堂內容都應該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方式的學習,并且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來獲取相應的知識。
3.4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學習”變成“會學習”,把“教師督促”變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要把教師的工作經驗引進到課堂教學內容當中,在理論教學的時候更應如此,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足夠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的動力,教學過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食品安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新的教學目標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知識分析并且解決問題。而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和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不同的例子來鞏固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科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讓本學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3.5 將素質教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食品衛生與安全關乎社會中每個人的健康,因此也需要所有社會成員的自覺參與,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參與到食品安全的維護工作中,才能夠使我國的食品市場安全穩定。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強化食品安全知識的傳播影響,擴大食品安全意識的傳播,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養成良好的飲食安全習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我國食品行業上升到更高的安全程度。
參考文獻:
[1]張清安,劉曉靜.《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改革的幾點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9)
[2]縱偉,劉艷芳,鄭堅強,景建洲.《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10(01)
[3]楊彩霞,楊紹斌,王軍.“食品衛生與檢驗”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