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手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探究,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探究,結合我國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作用,總結并分析了在我國高職語文教學中正確應用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為我國今后的高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 ?語文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36-02
根據我國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思考,在新時期的課程要求下,我國教育部門相應提出了高職語文教學的若干創新舉措,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其中一項行之有效的創新型教學模式。以人文思想及素質教育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教育人員的教學水平,更能幫助我國高職語文教學在人文素質教學環境中獲得教學成績的提升。
1.人文素質教育重要性探究
人文素質教育是我國新時期所提出的綜合化教學模式,這是一門集合了當代科技、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內容的綜合素質教學。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推進,社會在經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對我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改善和創新,以此為我國培養更多綜合素質全面,具有先進思想的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教育是個人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其核心內容與核心精神符合我國素質教育與知識教學的相應要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切實改善學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課堂教學與實踐學習中能夠從容面對,實現高效化的學習模式。
2.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
2.1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推動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我國教學活動中師生思想品質與文化修養的直觀表達,更是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環節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是校園內的一種團體意識與精神氛圍。校園文化主要表現為兩類,第一類指的是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更是師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所展現出的集體精神風貌,能夠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自身的精神底蘊,增強學生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第二類指的是物質文化,是以校園文化為基礎,建立在校園硬件設施及軟件設施上的一種文化底蘊。音樂等多種多樣的活動版塊開展人文素質課程,使學生在在對各個學科的人文底蘊及人文精神進行充分了解與探究后,實現了人文精神的有效傳播,充分發揮了人文素質教育的積極作用。使校園文化在人文素質教育的引導下發揮出潛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帶動學生的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推動校園建設向著全面性與整體性方向發展。
2.2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引導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在實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敬業精神,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底蘊。同時,人文素質教育的施行,還可以將學生培養成意志與情感等方面和諧、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是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擁有良好的精神層面與文化內涵。人文素質教育還能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品質,使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逐漸消除物質主義所帶來的遺憾與缺失,健全學生的心智,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其次,在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還能有效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與競爭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競爭意識,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3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促進高職教學體系的完善與進步
人文素質教育與傳統技術知識教育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兩者的有效融合對我國今后的高職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我國高職語文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可以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以文化思想為教學背景,實現不同課程內容的相互交融。在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引導下,公共課堂還可以有效實現通透規劃,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逐步實現高職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改造,人文素質教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更與高職語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構建文理交叉、人文科學相互統一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
3.1實現以閱讀為主的人文精神熏陶
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的求知欲在校園環境中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以此為基礎,在我國今后的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書籍,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受到更少的約束與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深層次的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閱讀過程中逐漸健全自身人格、提高自身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高職院校應完善自身的書籍儲備架構,豐富圖書館與電子信息室內的書籍種類,不能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與課程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及實際年齡,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校園環境中可以通過閱讀,極大地豐富自我,健全自我的人格。
3.2通過寫作,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文學作品,或者是幫助學生掌握課外閱讀內容,通過“寫作”這一手段,都可以實現行之有效、簡單直觀的效果。在施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更多的要求學生進行真實情感的寫作,使學生在訴說真實情感的過程中,感受到抒發真情的暢快,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涵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還可以以自己的內心世界為核心展開創作,通過語言邏輯與言語意識的探究與論證,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為學生打開思想的窗戶,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到人文精神。
我院在進行語文教學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多層次的寫作培養過程中,逐步完善了我院學生的人文精神內涵,為我院語文課堂教學開創了全新的發展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院以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精神為杠桿,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與開闊,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分辨能力,在文章中以寫作的形式進行獨立思考,有效引導學生在明辨是非與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社會中所存在的人文主義精神與人文知識內涵,以此實現了我院的語文教學改革,大幅度提升了我院的語文教學質量。
3.3在高職語文課程中發掘人文精神
針對我國傳統高職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在施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高職語文教材內容的很多地方都與人文素質教育相契合,教材中充斥著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的內容與片段,如果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傳統高職語文課程內容相聯系,將會對傳統高職語文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效改善我國高職語文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因此,未來的高職語文教學需要在課程內容中發掘出更多的人文精神,使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語文課堂中可以更好的開展。
我院在進行語文教學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發掘語文課程內容中的人文精神,有效實現了多層次、多角度、完善化的語文教學改革,逐步完善了我院課堂教學模式,使傳統的語文課程內容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聯系,為我院語文課堂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知識與人文思想。
4.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素質教育是我國本土知識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內容,在實踐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與認知。在我國教育行業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更好地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將人文素質教育實際應用到我國各階段的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劉進出.多元化教學下的高職語文素質教育[J].信息技術教育,2013,12(09):23-24.
[2]楊劍鋒.高職語文教學與多元化教學[J].西北科技大學院報,2012,23(07):23-25.
[3]何偉.高職語文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問題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院報,2012,12(07):33-25.
[4]徐芳蘭.人文素質教學下的高職語文教育[J].當代教育,2013,12(09):23-24.
[5]劉永喜.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教學[J].文藝出版社,2012,23(07):23-25.
個人簡介:
郎紅玲,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講師,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