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婕
一、引言
音樂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音樂美學是伴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音樂美學在我國最早萌芽于先秦時期,是音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產生于人們用具有一定理論形態的范疇、概念以及相對穩定的知識結構,來表達對人們音樂審美活動的多種認識。而在國外,音樂美學也受到西方學者的關注與推崇,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哲學家叔本華等。而音樂表演則是一門表現的藝術,甚至可以說它是聲音的藝術,必須要依賴于人的演唱以及演奏表傳達人的情感以及情緒,反映現實的生活,但是它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生活的升華。
二、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之間的關系
美學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質,可以歸為社會科學的體系,它是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以及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創造及美育規律等的一門科學。音樂美學的重要構成體系,它以研究音樂以及音樂表演中的美學規律為對象,側重于探討音樂本身的內在規律性以及音樂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等。它以研究音樂相關的現象與規律為主要重點,這是它與其它美學分支的不同所在。而音樂表演是音樂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說是音樂美學研究的對象之一,音樂的規律性就蘊含在音樂的實踐活動當中,同時音樂美學又對音樂的表演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對相關規律的總結以及音樂美學知識的掌握,音樂的表演者可以利用這些知識規律進行不斷的音樂表演形式的創新,在表演中更加自由的表現音樂的美、創造音樂的美。同時,音樂表演時間活動則是對音樂文化、音樂內涵、音樂規律的;總而言之,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的關系就好比電影與劇本的關系,音樂與樂譜的關系。
三、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的影響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音樂美學與音樂表演之間的關系就好比是意識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物質是意識存在的基礎,而意識卻可以反作用于物質。音樂美學對于音樂表演要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對音樂表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可以有效促進音樂表演者將現代元素與民族文化相融合
音樂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對人們的生活以及歷史面貌有著直接的反映,同時歷史上,人們所創作的音樂作品也是現代表演藝術創造的重要源泉和養分。在現代,很多的音樂創作者以及表演者會將現代的音樂元素與民族文化相結合,既能夠體現民族的厚重感,同時又賦予音樂表演的時代氣息。音樂美學是對各種音樂本質規律的總結,同時也是對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的探討,它所得出的規律,對音樂家的表演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效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音樂美學中的情感因素能夠賦予音樂表演生命的活力
音樂表演的藝術是音樂存在的重要形式。音樂表演是音樂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賦予音樂作品生命力,同時還能表現出創作作品的音樂家的審美觀念。此外,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
人們對于音樂的表演,不管采取什么樣的形式,演唱什么樣的內容,最終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傳遞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的情感,能夠帶給觀眾聽覺上的美的體驗。音樂表演者如果要將作品中的意境帶給聽眾,則必須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的修養。音樂美學注重對表演者情緒以及情感狀態作用的研究,這對音樂表演情感的調動將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不同的表演,會給人“美”的感覺。同時,也會給人不美的情感體驗,現代社會,受到商業利益的驅動以及“快餐文化”的影響,很多選秀節目中的表演者的演唱都受到大眾的“吐槽”,認為其表演是垃圾表演,幾乎沒有情感的變現,只有技巧上的賣弄,就是因為他們給觀眾的是“非美”的感官體驗。音樂表演在演繹音樂作品,表達情感的時候,必須要以美學的相關原則為指導,使得音樂表演能夠符合音樂美學的規律,符合人們的審美意識。
四、結 語
音樂是人類審美意識對象化的作品,音樂表演必須要符合人們的審美意識的追求,才能夠成為音樂表演藝術。音樂美學以音樂的本質規律以及音樂的實踐活動為研究對象,對于人們創造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音樂表演與音樂美學的緊密結合,有助于人們對音樂進行不斷的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