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 ? ?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學校一方面不斷努力完善教學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另一方面也從自身教學質量出發,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鼓勵和要求各個授課教師加強對學科專業的教學解析,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夠進行及時解決。高中語文學科作為基礎而重要的學科,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需要對經常出現的教學問題,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決。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1
高中生進行過語文學習的階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語文教師的課堂講解和課后教學的監督和輔助。一般情況下,語文課堂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溝通層面。學生們只有充分了解語文教師上課的授課內容,才能提高語文成績,從根本上實現對語文知識的獨立學習、共同交流和進步。筆者認為,討論和分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極大激發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根據筆者的課堂教學經歷來看,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表達方式以改變過于單一的課堂教學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傾向于鍛煉和培養學生對語文課文的分析和解讀能力,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賞析的方法,解答不同文體的思想內涵與人文情懷。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會發現教學表達方式的單一對課文內容表達解析的阻礙作用。
首先,針對課本教材內容的講解與分析,語文教師往往會發現學生們在學習中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的課堂語文解析。教師對課文文章的簡單而深入的解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而提高對語文文本的理解效率,繼而能夠主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本所要傳達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課堂教學表達方式的多元變化,根據學生們對語文課堂的學習反饋,積極尋找到合適的教學表達的方式,從而提高高中生的語文認知能力。學生們在語文的學習中可以透過教師豐富的表達方式拓展自身對語文教材的理解以及語文的綜合學習方向。
其次,針對課外內容的延伸教學,語文教師往往也會發現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課本問題的繼續反映。高中生由于經過多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素養和學習思維,因此,在分析賞析課外語文資料時,往往需要在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之外,借助教師的教學表達方式對語文材料進行分析。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教師應該在完成課本教材的教學以外,利用豐富多樣的課外教學資源,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明白語文文本的解讀可以是多面的。
而教師的不同表達方式是有側重的方向,學生們需要通過日常的練習,進一步深化對語文文本的理解,進而比較出教師教學表達方式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全面了解語文文本的思想感情。
二、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以改善學生的積極性
前文主要是分析探討了語文教師就高中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對課本和課外知識理解的差異,尋找到課堂教學的主要癥狀和相關的原因。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高中生課堂互動的參與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間接反映課堂的教學問題,是教師課堂教學策劃適合與否的最直接表現。
首先,對于高中生課堂互動參與積極性不夠的課堂行為,根據參與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和職能的差異,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此處主要分析語文教師與學生之間課堂互動不夠的現象。由于課時所限和教學設施不夠等客觀原因,阻礙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被減弱,進而影響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課文知識的相關性與學生知識點的考查與鞏固,與學生進行有力的配合,盡量在課堂活動中指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對課文理論知識的應用和掌握。
其次,對于高中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與交流頻率,語文教師往往也會發現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不高。高中生在多年的語文學習中可能習慣于獨立思考,忽略了語文學習交流討論的重要意義。因此,針對此類現象,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文討論中,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
例如,在教授魯迅先生的《祝福》時,針對課文中理解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相交流與活動的參與,增強對課文難點的認識,進而提高語文閱讀與欣賞的能力。學生之間只有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課堂活動的參與,才能夠明白和體會作者的寫作主旨,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三、引導學生協調好獨立思考與相互交流的關系
語文學科的教學,主要是側重對學生語文閱讀思考能力的培養,包括自身的獨立思考,也包括與他人對文章理解內涵的交流與互動。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也會出現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與交流要求之間的協調不當,繼而影響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步驟和節奏。
首先,在獨立思考層面,高中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學生對獨立思考的不重視甚至是排斥,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完全依賴于語文教師的課堂解析;另一種就是學生將獨立思考無限延伸,超過了語文知識的范圍,造成過猶不及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對高中生提出語文學習的要求時,應該注意對學生獨立思考度的把握,在緊與松的教學要求中逐步提升高中生的語文思維,繼而配合到與其他人的交流互動中去。
其次,在交流與互動的層面,語文教師往往會由于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復雜和豐富,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活動的安排表現出不合理的教學現象。就學生的課堂互動效果來看,學生們往往會表現出與獨立思考的厚此薄彼,進而減弱了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因此,在新時代的語文教學要求下,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努力認清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另一方面還需要及時對癥下壓,盡量減少此類問題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
在新課標的教學標準的指導下,教師作為語文課堂的引導者和活動的調解者,一方面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根據問題的特點和學生課堂的表現,適時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及時地進行解決。另一方面也應該努力發現和尋找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根據問題表現的不同層面以及課堂解決方式的差異,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在今后課堂教學中盡力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