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摘 ? ?要】新課改是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并不是指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學方法并不存在過時一說,只是由于,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教材也因之發生了改變,所以,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使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推陳出新,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新課改 ?課堂教學 ?轉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8
我國的教學組織形式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按照年齡和知識程度將一定數量的學生編在一個班級,然后教師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學授課。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上課的成敗與質量的高低,而上課的成敗主要是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能幫助教師按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提高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學方法是在某種教學模式下,老師和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手段或方式,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各種教的方法和學生的各種學的方法。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不是盲目的,沒有根據的,它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依據一些條件。比如,教學方法的選擇須根據以下五點。
其一,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要能使得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其二,教師的業務水平、個性特點以及實際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并不是每一種方法教師都能掌控,因此,所選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適合自己。其三,教學設備、時間、條件的合理利用。其四,學生的學情,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尤其要注意到學生的差別,實施因材施教。其五,教學方法一定要符合教材特點和教學內容的性質。
遵循以上五點來選擇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相信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那么,在我國大力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方法有怎樣的改變呢?或者說,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老師怎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呢?筆者在長期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總結出來以下幾點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廣大教育界人士有所啟迪。
一、教師要認真鉆研理解教材,備好課
只有理解教材,才能備好課,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準確地理解教材,是每一個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教師只有認真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布局與結構,深知每一節與每一節之間的關系,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系,才能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比如,改變呈現的方式,重組教材內容,調整教學順序,提供現實背景,挖掘思想方法,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要創新教材,使教材內容更易于課堂教學,更適合學生的發展,從而來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教師要想做到理解教材,除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很高的業務水平,還要有實際教學經驗。鉆研理解教材的方法有很多種,這主要包括:單篇鉆研法、單元教學法、整體把握法、專題比較法、立體展現法等。在實際教學中,至于要選擇哪一種方法,就要看教師的業務水平,以及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了。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由一個個相互聯系的環節構成。這主要包括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察和評定。在這五個環節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基礎,是關鍵。教師只有提前備課,才能明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才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分布,知識的重難點,才能在課堂上更合理地實施教學順序,分布自己的教學內容。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循序漸進地授課,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本節課的重點。
二、教師要學會分析研究學生,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和天賦所在
教師要一視同仁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看成是處于發展中的人,學會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學會觀察和分析學生,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生的興趣里蘊含著學生的興奮點和天賦,這樣有利于教師根據此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研究學生哪些方面呢?這主要包括,一,研究學生的家庭背景,因為學生很多方面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教育場所,研究這些內容,有利于教師改造學習氣氛,因材施教。二,研究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生的學習經歷里潛藏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重要的信息。研究這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因勢利導地指導學生搞好學習。三,研究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習這種行為就變成了發自內心需求的自主行為,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并愉快地學習。四,研究學生的能力結構,這指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討論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教師知道了這些,才能更好地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實施不同的教法。五,研究學生的知識性結構,也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這樣,教師就會在心里對學生水平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教師應該怎樣才能做到了解、研究學生呢?具體說來,主要有幾種方法:自我介紹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談話法、總結法等。
三、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深入地了解班里的而每一個學生,設身處地地去為學生考慮,著想,千方百計地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所謂的因材施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他們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和方法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相應地教育,使學生在不同的條件和方式中成長,成才。實踐證明,多樣的教學方法總是能受到學生的喜歡,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情景教學法等等不計其數。
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教學方法,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依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情,自身的經驗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高中化學老師可以選擇講授法、討論法和實驗法,尤其是實驗法,對高中化學的教學十分重要,化學本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自然是離不開實驗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做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做實驗發現知識,又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改實施之后,新的教材增加了很多內容,因此,教學方法也要發生相應地變化。比如,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活動課,這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這樣,如果再采用舊的教學方法,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的,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轉變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推陳出新,使舊方法也能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