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定權
【摘 ? ?要】高中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歷史課堂教學發生了重大改變,但作為教學過程重要環節的作業改革卻仍未有大的突破。在以往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作業往往被師生所忽視,教師布置的作業習題,不僅形式單調,而且內容機械死板,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當前我國高中歷史作業存在的問題,并從五個方面提出了高中歷史作業設計的策略措施。
【關鍵詞】高中歷史 ?作業設計 ?新課程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02
在新課程改革風起云涌的今天,這種傳統作業模式已在總體上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因而改革歷史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讓歷史作業更具創造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更為健全的人格,培養更積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新課程理念為歷史作業賦予的新的內涵。
一、當前我國高中歷史作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從形式看單一化的問題非常嚴重
雖然近年來,隨著新高考方案的實施,歷史作業已有了一些變化,但仍是書面作業一統天下,作業就是做習題;雖然越來越多的習題應用了新情境和新材料,但題目的形式脫離不了選擇題和材料型非選擇題兩種形式,這從本質上說仍是將歷史作業作為應試的重要訓練手段,希望學生在平時的作業中便熟悉高考試題的形式。
(二)從內容看完全圍繞高考考試內容
1.高中歷史作業與教材內容的聯系仍然過于緊密,許多題目的設計過于強調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十分有限。
2.大多數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根本談不上是設計,只是“選擇”。嚴重者,為學生訂一本教輔用書,指定完成相關內容;部分教師會選擇一些難度適宜的題目或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真正原創的、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特征的、有效的設計十分稀少。
3.作業內容狹隘單調,學科知識內部的聯系性和系統性不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和綜合性也很缺乏,缺乏深度和廣度。
(三)作業評價依據單一
大多數作業批改的依據就是參考答案,客觀題要求學生選擇正確的選項,但是所謂“正確”從另一個角度看,本身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學生在選擇大量習題練習后,通常能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即使對知識點不能真正理解、運用,也可以選出正確答案,而學生對這一問題究竟掌握到何等程度,就目前客觀題的設計而言,還很難進行評測。高中歷史作業的評價仍基于學生的近期發展,甚至就是為了高考,真正能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評價亟待建立。
(四)從效果來看,束縛了學生思維,不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
學生掌握的很多知識是一種機械記憶,學生形成的也是一種定向、定勢思維,沒有真正“神入”,無法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形成沖擊力,歷史學科也就失去了其本來應有的人文價值,完全依靠其在高考中的地位而存在。歷史作業的布置缺乏層次性。學生無法自主選擇,自由探究,這樣的作業既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高中歷史作業設計策略
(一)歷史作業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練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歷史復習中有不同的地發展。練習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既要讓差生“吃好”,又要讓優等生“吃飽”,練習要有基礎題,也要有發展題,還要有提高題,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學習的要求。練習設計要相互銜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
(二)作業設計應體現開放性特點
開放題的特點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條件不完備,它體現為:布置作業內容的開放,學生有權自主一選擇;改變原有的書面作業模式;作業結果、答案的開放,不再是單一刻板的;評價方式的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開放題可以使學生在不同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對歷史問題的不同看法。
(三)重視對學生設計課外作業
所謂課外作業就是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內容。有條件的學生要觀看和摘要記錄每天的“新聞聯播”或“晚間新聞”(一周要聞),關心國內外大事;閱讀課堂上未講的其他選修內容;每學期要求學生閱讀2—3本課外書籍。如《大國崛起》、《上下五千年》等。對于課外閱讀內容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提出相關知識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開發鄉土資源
社會人文與自然環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正是說明了這樣的道理。無論是鄉土人文資源,還是鄉土自然資源無疑對于學生而言是較為熟悉的,且便于參與“實踐”其中;同時,熟悉與親近感更可以使學生避免對作業產生畏懼與厭惡。開發利用鄉土資源的歷史實踐性作業,能夠讓學生樹立起認識家鄉、親近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形成愛鄉與愛國的有效結合理念,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真正實現了歷史教學的本義。根據這一主題,我設計了一個有關豐都革命歷史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參觀豐都縣革命烈士陵園后寫觀后感,學生積極參與,作業的完成效果很好。
(五)影視和歌曲欣賞
影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具有消遣娛樂、宣傳教育和信息傳播等功能。它通過具體形象傳播信息,比抽象概念的灌輸,更符合人的接受規律,更符合中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天真樸實、視野不開闊和愛看影視作品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優秀的愛國主義影視片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藝術內涵,具有形象、直觀、生動、可信、感染力強的特點,深受廣大中學生的歡迎。我根據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紀念日,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抗戰的歌曲,學生踴躍參與其中。促使學生了解歷史,認識國情,開闊視野,提高審美觀,弘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和志向,逐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歷史作業的內涵,遠比傳統的歷史作業要豐富、全面得多。學無定式,教無定法,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作業就是一個不斷更新的動態發展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作業模式將更加豐富、更加全面、更加具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