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祥菊
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意識并感悟到,數學課堂實際和語文課堂有相通之處,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已經不是語文課堂的特權了,數學能力的培養已經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了,我們還應該重視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堂上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聽
1.“認真”聽老師講課
課堂上聽課時,有的學生看上去“認真”聽了,而腦中沒有留下任何印象。所以在課堂上,學生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在聽課前能夠進行預習,聽課的效率會更高。數學課上不但要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還要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反復強調的是重點,放慢速度的是難點,重、難點更需認真聽。
2.“耐心”聽同學發言
低年級小學生急于表現自己,經常會打斷同學的發言。不僅擾亂課堂秩序,還讓發言者不知所措。耐心聽同學講,認真傾聽同桌、小組同學的發言很有必要,雖然小學生的語言不會很貼切,很完善,但是有我們可以借鑒的東西,就是錯誤也要聽,這樣找到錯誤的根源,可以糾正那些懷有錯誤思路的同學,為尋求正確答案做好鋪墊,大家互相取長補短,交流思想,團結合作。這樣才能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掌握解題的多樣性,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
1.計算問題說算理算法
加、減、乘、除計算是數學計算教學的基石,在數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理解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明白計算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應用數學課本上的情境圖,讓學生大膽地說,從實際經驗中對知識進行提升,形成正確的計算理論,為學生的計算學習尋得依據,提高學習效率。
2.解決問題說思路方法
解決問題的教學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要想有個正確的解答,首先得分析清楚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我們為了直觀、形象,經常運用數形結合法,將問題轉化成圖形進行解決,或者運用轉化、假設、替換、倒推等方法,但不論借助哪種方式,都得先明確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加強說理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表述自己思路的過程中逐漸清晰,達到明確思路,正確解題。因此,老師不能為了節省時間,隨便打斷或和盤托出,以致學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稀里糊涂地完成新課的學習。所以,老師一定要給足學生說的時間,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3.課堂結束說體會收獲
一節課在良好的氛圍中結束了,為了總結內容,再一次突出重點,教師要讓學生回顧一下本節課內容,然后說說自己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這樣能激發學生回顧思考,培養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三、讀
1.科學嚴謹的讀
由于小學數學語言的特性——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和抽象性,特別是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定律、計算法則也都是科學而又嚴謹的,不能有半點馬虎,如果學生讀得不嚴謹就會抓不住關鍵,一字之差而得到相反的結論是常有的事。讀,不是有感情地讀,而是科學嚴謹地讀。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后加強讀的練習,甚至要求熟讀成誦,從而牢固地掌握概念、定理與法則。這就為后繼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思前想后的讀
讀不是目的,讀懂內容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老師的經驗中,語文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語文學得好的學生,數學才會學得更好,而實際上,偏科的學生卻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是他們沒能夠用數學語言來讀,以致不能正確理解。數學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維。所以,數學上的讀,要前后聯系,思前想后地讀,因此,我們教師從一年級開始,就必須要求學生一定要先認真讀題,有時一遍不夠可以多讀幾遍,邊讀邊想,再仔細解題。
四、寫
1.寫的要嚴格要規范
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從坐姿開始的,這是我們課堂中應常抓不懈的東西。數學上的書寫,我們還要要求學生規范書寫數字,規范解題,畫圖時一定要借助工具,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書寫習慣。數學上的書寫,還有其特殊性,比如豎式的書寫:加減法要求的是相同數位對齊,乘法要求的是末尾不為零的數對齊,除法更是全然變樣,讓學生煞是費了工夫。其中乘除法中還有一些簡寫,真是變化多端。有些時候,我們就應嚴格要求學生按規范寫,先記住格式規范,再逐漸養成習慣,從而正確規范地書寫,以求數學的嚴謹與美觀。
2.寫的有內容有思想
學生接觸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后,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寫數學日記,制作數學手抄報,編寫數學小故事以及對數學知識進行反思,這樣不僅能拓寬知識面,鞏固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有的學生會積累數學家的故事、數字的起源、經典解題、圖形知識、趣味數學等,那學生的數學學習將會是更高層次的學習。
老師要求學生集中精力,眼、耳、口、手緊密配合。那么,“聽、說、讀、寫”就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有機整體,密不可分。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和點撥,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只有教師和學生默契的配合,才會取得教與學的崇高境界。
參考文獻:
魏運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