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活動,讓學生在收集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及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能用個性化的方式描述數據,且能根據統計結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現實活動中調查和收集數據,讓學生體驗現實生活中需要統計,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意識。
3.使學生在系列化的統計活動中,感受統計活動的效應,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設想】
數據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世界,在教學過程中,要力圖使學生在數據的統計和收集的具體活動中,建立起數學學習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系的觀念。這節課力圖使學生不僅在動中學,而且在樂中學,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來,讓學生在鮮活的數據活動實踐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并懂得無處不在的數字是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道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設計力圖讓平面化的數學在活動中站立起來,使學生感覺數學是可親的,而不是抽象冰冷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設置導入
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嗎?人類的所有感官中,90%的信息量是靠眼睛攝入的。所以說啊,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要重視眼睛的保健哦!現在啊,最常見的眼睛疾病就是近視。你們看啊,我們班有多少“小眼鏡”?。?/p>
討論:要了解班級同學的近視情況,可以怎樣做?
啟發:分學習活動小組,在班級內展開調查活動,并把每個人的視力情況記錄下來。
展出課題:簡單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設計要旨: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出發,引入“怎樣了解班級同學的視力情況”的教學課題,激發學生對班級同學視力情況的探究興趣,進而主動尋找破解這一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合作和探究的熱情,又讓學生充分感受統計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現實生活離不開統計這一基本的數學方法?!?/p>
二、自主探索活動
1.數據收集活動
討論:剛才我們提出了要運用具體的調查活動去了解班級同學的視力情況,同學們想一想,如果在小組內進行調查,可以采取怎樣的做法呢?
明確方法:可以讓每個小組成員在小紙條上寫下自己的視力情況,再交給調查小組的組長。
談話:同學們,把各自的視力情況寫在小紙條上交上去吧,還要選派一名報告員按序號報出你們組每個同學的視力情況,其他同學記錄。(在學生活動期間,老師邊巡查邊予以指導)
2.組織反饋活動
談話:你是如何記下你們小組成員的視力情況的?請把自己的記錄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講評:他是如何記錄的?你覺得他這種記錄方法合適嗎?
提問:有沒有別的記錄記錄方式呢?
指名用符號分類記錄的孩子進行記錄的展示并做簡短的介紹,教師適當評點。
讓用其他方法的學生出示自己的記錄成果,教師適當點評。
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記錄方法,讓每個學習小組在自我展示中體驗探究與合作的樂趣。
【設計要旨:讓學生討論交流調查方式,能讓孩子充分了解運用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數據的基本方法,調動他們參與調查的熱情和能動性。在活動中學生充分交流,合作分工,積極探究,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在具體的調查實踐中感受收集并記錄數據的方法,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p>
3.分類整理活動
談話:通過調查,同學們把握了自己小組的基本情況,且用到了不少的記錄數據的方法。請你們再認真看看大家的記錄情況(幻燈展示不同的記錄方式),大家能從這些數據中非常明白地了解你們小組的視力情況嗎?
討論:要更清楚地反映同學們的視力情況,可以怎么辦?
明確:可以對記錄的結果進行分類整理。
談話:你想如何整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把剛才記錄的結果整理一下,用你認為合適的方式加以表示。(學生在進行分類整理的同時,教師觀察指導)
反饋:你分類整理的標準是什么?你是如何將分類整理的結果呈現出來的?
指名提問:對分類整理的結果進行展示,并對分類標準和數據表示的方法進行解釋說明。(兼顧多種分類標準,及在多種標準下多種結果的展示,注意要使每個小組都得到展示)
【設計要旨:通過此項活動,使學生明白要想清晰地表示調查數據,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數據進行科學的分類,而進行科學分類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個科學的分類標準。通過啟發式的探討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個性化地確立分類方法、分類標準,個性化地展示數據?!?/p>
4.數據分析活動
一問:你所在的小組中是近視的人多,還是不近視的人多?近視和不近視的人數各為多少?
二問:你所在的小組的近視的同學中,低于200度的淺近視的同學多,還是高于200度的深近視的同學多?
三問:在近視的同學中,因為看書學習而導致的近視和因為游戲看電視而導致的近視各占多少?
四問:就這項調查活動,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在合作學習小組中交流一下。
【設計要旨:通過數據分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多向度觀測數據,多向度了解數據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p>
5.回顧反思活動
這節課我們是運用了那種方式來了解班級同學的近視情況的?這次調查活動,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發?
【設計要旨: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不僅幫助學生在回顧中整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整理意識和反思意識,這是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要素?!?/p>
三、課外延伸活動
和爸爸媽媽合作完成以下活動:統計你的小區你所住的那棟樓內,開車上班、坐公交車上班和騎自行車上班的人各有多少?其中開車上班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可以換用公交或自行車出行的?
統計完成后,寫封請大家為緩解交通壓力、為還藍天綠水做貢獻的倡議書,貼在小區公告欄內。
【設計要旨:通過生活化的延伸活動的設計,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避免使所學的數學知識成為僵死的只能囿于紙上的知識。再則,可通過這項活動,加強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