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年 于慶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實踐摸索和總結,我們逐漸認識到:教師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處于高效有序之中。反思課堂教學中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我們把“雙主互動,五步生成”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研究,作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努力推動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以彰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特色。
“雙主互動,五步生成”課堂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以產生教學共振、處理教學生成、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一、示標導學
課堂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的目的或結果,通常情況下,學習目標是教師依據課標、教材、教參和學生學情、區域環境給學生制訂的,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內容。對目標的表述要以學生發展為主體,要適應新課程內涵,多使用“經歷、感悟、體驗、探索、啟發”等體現教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所制訂的目標要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要具體、明確,讓學生好理解、好操作、有方向。目標的呈現方式可多樣化,時間也可靈活。但根據學校各班級有多媒體的實際,我們要求在開課時必須示標。教師根據學習目標設計學生的預習任務,即由目標演化的預習題;規定預習要求;提示預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互動交流預習,對疑難問題記錄下來。時間約10分鐘。
二、指導自學
1.明確目標,理明文本。學生根據預習案的要求實現完全自主地學習,圍繞“學習目標”要求,以本為本,整體感知所學知識結構,領會大意,為自我展示作準備。
2.查閱資料,拓展文本。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服務,要求學生利用身邊學習資源(主要是配套用書),查閱相關輔助學習資料,從而對某知識點或知識領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為課堂自我展示服務。
3.合作交流,把握文本。學生在自主學習后,開展學習小組(6~8人)內的合作交流,對預習的內容進行討論、爭辯,形成比較完整準備的共識,為小組集體對某一個問題的展示打下堅實基礎。
4.質疑批注,反思文本。預習過程中,學生本身固有的差異,必然會遇到疑惑的甚至全然不知的東西,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記錄下來。解決的辦法:一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組內處理;二是在小組展示過程中把問題擺到全班學生面前,尋求解決;三是對全班都解釋不全或只有少數學生能解釋的情況下,教師評點、講解或發表評論。對學生學好文本、全面把握文本提供良好的平臺,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5.自我測試,對接文本。要求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完成自測工作,自我評價預習的效果,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合作交流中以期共同解決。
三、學情展示
展示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對預習的成就或存在的困惑按規定的預習內容和范圍,學生在各自的黑板區域內展示自我學習成果,并由學習小組代表講解自己解題思路和理論依據,對在學生板書中出現的錯誤由同組或其他組學生當即糾正并按次序作糾錯講解。展示自我風采,弘揚獨特個性,學生間、師生間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實現有效學習。
我們要承認學生在自學和探究過程中的差異性,同時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即便在課堂檢測中,學生也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針對這種的現狀,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一定要發揮好主導作用。
1.要對每個學習小組中的邊緣生實行激勵性的、賞識性的有效點撥,使他們在原有知識水平上得到提高。讓他們在同學習小組的其他同學幫教下有所發展。
2.對學生在自主、合作前提下,尚未搞清楚的問題實行有效點撥,對課堂測評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錯誤的題目必須精評。
3.對發散性廣、演繹性強的題目所涉及的章節知識要點撥遷移到位。啟發學生去探究,使悟性高的學生能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些就是成功的有效教學。
四、遷移發散
經過預習案導學、自我檢測反思、合作交流、展示之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并在上述各環節中錘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展示自我能力,學生的主體意識顯著增強,在此基礎上,必須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學生自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問題和學生質疑的問題再次組織學生自學交流,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這一環節的全過程。培養和調動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讓課堂再燃生命意義。
五、成果評價
經過每節課的自學、展示、互動等活動后,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以及是否完成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必須要對學生進行測試。教師預設的“測試案”,測試內容以“學習目標”為要求,以教材為本,重基礎重能力,鼓勵創新。測試方法,時間約在1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學習小組互調批閱,再由批閱小組對批閱的試卷進行小結,組內派人作出評析,教師在黑板上作記錄,自然得出優勝學習小組。對學生在測試中暴露出來的知識盲點或困惑點,教師要發揮精講、精評作用。堅決做到課堂不留“隱患”。其中要注意的是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對邊緣生要多發現其閃光點,培養其學習興趣。
營構“雙主互動”式課堂是時代的需要,得益的將是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師和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適時轉變教學觀念,本著為學生發展的理念,以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定能使“雙主”真正的“互感”“互動”起來,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不斷增強,探究創新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