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鵬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對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總目標做了如下的概述,即: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等等。也就是說,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在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借助游戲來凸顯學生的主動性
游戲教學是小學各個學科教學中所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不僅符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組織有效的數學游戲活動,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鍵盤指法練習》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拼音打字游戲”,具體地說,就是讓學生從電腦小游戲中進行比賽練習,看誰做得既準確、用時又少,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都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進而大幅度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率。
二、借助演示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借助演示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將信息技術學科的魅力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直觀的視頻或者是作品展示中找到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的成果,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制作作息時間表》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我制作的一個作息時間表,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直觀的展示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之后,順利地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之中,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最后,在基本的知識講完之后,我組織學生自己制作作息時間表,要求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包含在里面,以提高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為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借助恰當的方法來展現信息技術的魅力,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確保學生的信息素養獲得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羅新智.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J].甘肅教育,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