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國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訪美,隨行的除了來自傳統的金融、汽車、能源等領域的大佬外,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家(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當屬最大的關注焦點。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您兒子,二者皆可拋!馬老板,請做我干爹!”
雙十一之后,剁手黨們哭著喊著抱大腿,“國民干爹”馬云的名頭如日中天,但僅過了不到半個月,馬老板又擼了一發重磅炸彈,“中國默多克”這頂新的頭銜,已經呼之欲出。
11月25日,《南華早報》(以下簡稱“南早”)在當天向港交所提交的文件中稱:“董事會確認,本公司已收到某第三方的初步接觸,表示有興趣購買本公司的媒體資產。”
其實早在過去幾周,“馬云欲購南早”的消息就已瘋傳,彭博、《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報道。
作為始創于1903年的報業品牌,香港乃至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英文媒體,過去30多年里,南早的每次易手都能吸引兩岸三地、海外華人乃至歐美媒體界的高度關注,此次亦不例外。而無論最終收購是否成功,坊間對涉事多方的種種猜測,已足夠裝滿整個香港大球場。
無獨有偶,此前,馬云即將收購新浪的傳聞也鬧得路人皆知。11月20日,新浪宣布向董事長兼CEO曹國偉定向增發普通股1100萬股,增持后的曹國偉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在新浪業績不斷滑坡,收購流言頻頻傳出的這個節骨眼上,再加上網上瘋傳的、馬云與曹國偉那張意味深長的合影,相信這也并非僅僅是傳聞。
假如拿下南早和新浪,再算上馬云手中先前已經收購或參股的24家中外媒體,這是什么樣的畫風?
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會成為中國最大、最有潛力的媒體帝國嗎?馬云加冕的“中國默多克”這頂新頭銜,會不會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對此,網絡上唱衰和叫好的,各擁半壁江山。
囿于篇幅,本文不表叫好,只說唱衰。
有意思的是,“馬云欲購南早”引爆網絡后,筆者一位著作等身的黃姓作家朋友、一位身家近10億的童姓企業家朋友,均憂心忡忡,表示“馬老板禍不遠矣”!甚至還有某位“三桶油”的廳官朋友,直言“馬老板不僅搞不成‘中國的默多克,只怕還要步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的后塵”!
插播一下別列佐夫斯基(以下簡稱“別氏”)和古辛斯基。
別氏是俄羅斯曾經大名鼎鼎的金融寡頭、傳媒大亨,除了擁有銀行、石油公司,還是俄羅斯公共電視臺的老板。
2000年,別氏被控多項金融詐騙和貪污,他辭去可獲刑事豁免權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職務后,遠遁英國。
2007年11月,別氏被缺席判處6年監禁。2009年7月3日,再次被缺席判處15年監禁。
古辛斯基也是俄羅斯傳媒大亨、金融七寡頭之一,擁有當時如日中天的橋媒體集團。
2000年11月13日,俄總檢察院指控古辛斯基非法獲取3億美元貸款和50億盧布借款,于12月4日發布紅色國際通緝令。
12月12日,古辛斯基在西班牙被當地警方抓獲。
2001年4月18日,西班牙國家法院裁定古辛斯基無罪,并拒絕將古辛斯基引渡給俄羅斯。由于古辛斯基擁有俄羅斯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獲釋后隨即前往以色列定居。
那么,問題來了,馬老板會不會“禍不遠矣”、“步別氏和古辛斯基的后塵”?
筆者以為,不僅不會,馬老板相反日子還會更加滋潤。
首先,我們來看看別氏和古辛斯基跌下云端的原因,一言蔽之,就是“不聽話”。
葉利欽競選成功后,排排坐分果果,立下大功的別氏,被任命為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及車臣事務首席談判代表,是葉利欽核心圈成員之一,一度被視作俄羅斯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
而葉利欽此后感覺尾大不掉,打算效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時,曾經對大亨們說過一句話:哥幾個,錢多不要緊,但不要從政!
作為葉利欽的繼任者,普京更是堅決反對金融寡頭染指政治,他希望大家向同樣是傳媒大王、俄羅斯七大寡頭之一的波塔寧學習——后者表示:總統在政治和生意之間劃了一條邊界,我絕對不會越界!
不幸的是,別氏卻螳臂當車,公開聲稱:我們必須參加政府,以保護俄羅斯的資本主義……必須運用我們的權力去實現這一過渡!
至于古辛斯基就更過分,他認為要想更具有社會號召力,首先應該建立一個強大的媒體帝國,從根本上控制俄羅斯的宣傳和輿論導向,實現“不當總統照樣可以左右政府”的政治抱負。
隨著普京在民眾中的聲望日高,古辛斯基利用手中的輿論工具,對普京在車臣發動圍剿非法武裝的行動大肆丑化,在俄羅斯掀起一場反戰浪潮。獨立電視臺甚至對第二次車臣戰爭進行全程跟蹤報道,不斷直播血淋淋的作戰場面,挑起民眾對政府的極度不滿。
這樣赤裸裸地挑釁大佬,會有好果子吃?
而馬老板所處的社會,首先是政治生態迥異,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講究學而優則仕,在和平年代,想相仿呂不韋,從巨商大賈過度到居廟堂之高的“仕”,不是隔了多少光年,而是根本不可能。
其次,馬老板除了是“國民干爹”,還是個醒目仔,他雖然不是黨員,卻有很高的覺悟,一直苦口婆心規勸企業家要和政治保持距離。不僅這樣,他還堅持“有財大家發”,阿里巴巴上市時,股東幾乎包括了時下最紅的各路國內主權基金,從博裕資本、中信資本,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國開金融、新天域資本,到中投。
這些國字頭和hong二代的金融巨頭,某種意義上,就是阿里巴巴最好的護城河,是馬老板一片丹心向陽開的肝膽相照。
如果這樣說大家還不明白,那就聽聽同樣是醒目仔的王健林在哈佛講演時說的:政商關系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處理政商關系一定要做到八個字——親近政府,遠離政治。
至于說到馬老板手上龐大的媒體群,也和別氏和古辛斯基的媒體群,有著本質的區別。
同樣一言蔽之,我們強調的是“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各級黨委要對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履行好把握正確方向等責任,黨委書記要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至于說到馬老板以后的日子還會更加滋潤,也簡單,首先,純新聞業早已不再是獨門獨戶的大生意,在商業價值創造上,國有傳媒集團已經遠遠落后于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集團。
更重要的是,BAT集團已經獲得了政府極大的信任。
徽投資本董事長蔡偉在第八屆中國品牌媒體高峰論壇上有段話說得好:這20年來,從警惕、懷疑、驚慌到當下的“互聯網+”,政府已確定把互聯網,尤其是BAT作為執政拱衛力量之一。
比如馬云入股第一財經、入股川報集團的封面新聞項目,其主要價值訴求還是扮演執政協防角色,處理媒體資產麻煩。
這里面有幾個問題:一是媒體監管部門的博弈力量的再平衡;二是監管手段的變化;三是控、管、用,適度分離的監管趨勢。
再比如,網信辦已經成為重要權力機構,而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訪美,隨行的除了來自傳統的金融、汽車、能源等領域的大佬外,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家(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當屬最大的關注焦點。
2012年到現在,7成TMT(媒體、科技、通信)并購事件背后,都有BAT在支撐,他們為什么這么牛?因為BAT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賦能集團。
BAT成為最主要的賦能集團后,對整個社會的運作影響非常廣泛,這遠遠超出國有傳媒集團的能力,而用戶向主要賦能公司集中,是因為用戶對賦能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
甚至可以這樣說:對于政府來說,BAT不僅是執政協防者之一,也是國家網絡信息和經濟安全的壓艙石、創新基礎設施的外包商——馬老板們都是事實上的黨員,只是不交黨費而已。
聽話、能干、政府信任,你說馬老板們的日子滋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