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學雜志》
得癌癥是因為命不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癌癥病例是由于運氣不好,而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遺傳基因。三分之二的成年癌癥患者身體內細胞分裂時DNA會發生變異,這是導致其患癌的原因。剩下的三分之一則與環境因素或者是有缺陷的遺傳基因有關。人們很難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減少罹患癌癥的風險,但是,飲酒、抽煙和不健康的飲食能夠增加患上癌癥的“壞運氣”。
《科學美國人》
男女能對視五秒者可以考慮結婚
一組人體生理研究報告表明,男女如果對視少于1秒鐘,說明相互沒有好感;對視2秒鐘,表明存在好感;對視3秒鐘,可能是情愫暗生;對視4秒鐘,表明其感情深厚;對視5秒鐘及以上者,就已經到了步入婚姻殿堂的階段。
《明鏡》
閱讀的未來
讀書是人類文化最重要的途徑。自從計算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出現后,紙質印刷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變。在現代數字化技術普及運用的浪潮中,讀書還有前途嗎?還是我們正在失去最重要的文化工具?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場對文化工具的革命。對此,人們沒有理由憂心重重,而是應該改變思維。
《每日郵報》
胸大的女性更易患心理疾病
每個年輕女孩都希望擁有漂亮的胸部,其實,胸部大小不僅僅關乎美麗,更關乎心理健康。經過調查12歲至21歲各種胸型和罩杯的59名女性發現,畸形胸部會嚴重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與此同時巨胸女性往往更容易患有心理疾病。
《紐約時報》
目睹父母爭吵有助孩子日后解決分歧
一項新研究稱,科學家發現,孩童時經歷父母之間語言攻擊的人可在日后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分歧。研究認為,觀察沖突可幫人們釋放壓力,發展出更好的溝通技巧。
《金融時報》
日本女性難作為
在日本商界,女性榜樣屈指可數,管理職位只有7%為女性占據。日本企業的典型工作文化是鼓勵員工下班后“喝酒聚會”,而這種聚會是不歡迎女同事參加的。除此之外,男同事和老板會阻止女性被分配所謂比較艱苦的項目,或是被派去出差。他們這樣做并不是有意要剝奪女性獲取高級職務的機會,而是“保護”她們。
《臺灣商業周刊》
臺灣人穿衣品位差,都怪當年學校犧牲了美術課?
中國臺灣教育只重視主課,導致美術授課老師卻不夠專業。后來,他們才發現過去以為這些沒關系的科目,關系都很大。美術所培養的直覺與品位會影響工作成果,比如個人網站架設、制作投影片,會用到色彩、圖像、空間配置。而會見重要人物時,衣著品位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