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聊起天來,李彥榮笑得爽朗,有說不完的趣事,最愛把自己和團隊成員形容為“女漢子”。但采訪間當,一個工作上的突發情況送到手上時,她立馬切換到職場精英模式,飛速敲擊鍵盤、有條不紊地安排部署。
6年前,她還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青澀大學生,6年后她成長為蘇美化妝品連鎖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薇妮Vinistyle”的大區經理。在這個平臺上,她不期而遇了一個又一個自己,發掘出120%的潛力,找到讓自己變得更美的路。
沖勁十足
2008年,剛走出校門的李彥榮來到了哥哥所在城市南京,帶著一臉的沒底與青澀選擇了蘇美。這是一家非常年輕的成長型化妝品公司。入職培訓時,一位老師的形象瞬間點亮了她的航向燈,“有魅力、侃侃而談,我就想成為她那樣的人。”
她的崗位是實習督導員,主要負責產品促銷及導購。零基礎、無經驗,除去一腔熱情,剩下的都是職場新人的難題。
開始她羞于開口,也擔心問題會把別人問煩。因為在蘇美,職員晉升都需要層級考核,實習生考核通過一樣可以成為老師。但真正接觸培訓老師后才發現,公司公平激烈的競崗制度并沒有讓企業文化失掉人情味。老師不但回答了所有的問題,還毫無保留地將自身習得傳授給他們。
這種真誠給了她很大的鼓勵,也激發了她要突破自己的沖勁,抱著看不懂的教材就是一頓硬啃。啃不動,想都不想拉起哥哥就當小白鼠。
下了班回家,她先把哥哥從房間里拽出來“上課”。她磕磕巴巴地自言自語,做記者的哥哥幾次都聽到崩潰,不得不從眼神到語氣一一給她指正。可解說環節一過,就到了她得意的時刻,拿出眼線筆就在哥哥的臉上歪歪扭扭地練習畫眼線。不滿意,洗掉再畫,反復多次,哥哥常紅著一雙眼睛委屈求饒:“讓我休息一天吧,我的眼睛好疼!”
折磨完哥哥,她還去公司發展同事。賣萌、撒嬌使上渾身解數在人家屁股后苦苦央求:“你就讓我修一下眉毛嘛。”雖然難纏,但初入職場的干勁十足,讓大家都很欣賞、包容她,紛紛成了刀下“俘虜”,連財務主管都沒落下。
放緩腳步看自己
躊躇滿志時,李彥榮迎來了公司的第一次晉升考試。一直自恃讀書時成績優異,加上公司競崗機制公平,一進公司她就拿出高考那年的拼勁。
但試卷沒有人情的溫度,最后的成績給了她一個冷酷的回應,不及格。
她習慣性地想從親人那里尋求安慰,給已經回內蒙古老家的哥哥打了個電話,那頭只是簡單地重復:“沒關系。”一個大男人說不出多溫柔的話,但孤獨無依的感覺讓李彥榮意識到,哪怕是家人給的保護也是有限的,她得學著獨立。
拿出筆、翻開試題,“看看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剛一檢查,她就看到了問題所在:字跡潦草、邏輯混亂,答案口述起來問題不大,可一形成文字就驢唇不對馬嘴。這個大意導致的錯誤,第一次讓她真切地感受到除了沖勁,還應放緩腳步內省。
她把重點內容抄在一張張紙上,馬桶對面貼一張,洗漱臺鏡子的旁邊貼一張,睡覺的床上還吊上一張;練眉形時每畫一遍就會貼到臥室空墻上。還針對自己的弱勢總結了答題小竅門:把關鍵點一條條列出來,不大段論述;寫字時盡量克制北方妹子的粗狂,不求雋秀,但求工整。
一個月后的全員考核,成績公布那天李彥榮自己都被驚到了:她的成績在包括二級老師、三級老師還有實習員工的所有同事中是最高分。
此時,臥室的那面墻,已經找不到能貼下一張紙的空白處。
最后一次沖動
2009年蘇美開始轉型,重金打造自有品牌化妝品“薇妮Vinistyle”,轉向單品牌化妝品連鎖專賣店的運營模式。從一開始,蘇美就對“薇妮”提出高要求:產品供應商全部來自韓國,獨家研發從彩妝到護膚的全方位300款產品,覆蓋21~25歲時尚女孩所有個性需求,引領時尚的同時更鼓勵會員們分享“Vinistyle”的生活態度。
公司轉型,李彥榮也面臨了職場角色的轉型。
2010年1月,薇妮在南京萊迪開了第一家直營店,這個決定公司轉型成功與否、幾乎投入了全公司人力與心血的店,開業當月就創下了60萬元的驚人銷售業績。
對公司而言,這場實戰最大的收獲是誕生了日后的大批中高層管理人員,李彥榮就是其中之一。她成為了這家店的店長,緊接著又成為公司的“救火員”:一聽說哪個分店的業績差,領導就安排她:“你過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但她卻越發感到吃力。25歲,同齡女孩子也許剛找到職場的感覺,還在呼朋喚友吃喝玩樂,自己卻經歷了從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急轉。她描述那段日子里最深刻的感受:“承受了25歲以外太多的東西。”
她所負責的團隊有二十多人,而最科學的團隊管理數量也不過7個人。李彥榮像滅火器,也像垃圾桶,流轉在每個店面的每個員工身邊。哪個店的業績有所下滑、店員受了委屈,第一反應都是找她。可隊員多是剛出校門的小女生,給她們指導問題時,反駁的話比李彥榮說的還多。
“為什么就不聽我說?”那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后和隊員的一次爭執,讓她長期壓抑的委屈與壓力終于按捺不住。第二天一早,她沖到領導辦公室:“我要辭職!”
任性到成熟,是一把眼淚的距離
領導明白問題所在。雖然她在管理者的位置,但年齡以及其背后的心智與閱歷是她的坎兒,還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苦口婆心地疏導卻不起作用,李彥榮像吃了秤砣就一句話:“我要換個環境。”在辦公室僵持了一天,她也從早到晚哭了一天,最后妥協出了一周假。
第二天,公司市場運營總監李松約她吃飯,她正是當初讓李彥榮最后決定加入蘇美的偶像。這是一頓沉默甚至無交流的工作餐,因為兩個心照不宣的人都明白對方的想法。
回到家,李彥榮心里百般滋味,“現在的自己離當初的夢想有多遠?”每天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每天都有不同的答案。第六天,她整理好心情回到了公司,因為她沒辦法停止思考,而每一次爭吵時的畫面,腦子里只有每個姑娘的優點。
6天里,她學會了沉淀。領導如何對待自己、自己又如何對待她們,李彥榮品出了其間的差距:抱怨不能解決問題,她空有管理者的頭銜,卻沒有管理者的角色意識。
更讓她感動的是,一到店里,姑娘們“嗡”地一下全撲了上來,有個高個兒的女孩還抱著她在店里轉了一圈:“我們想死你了,還以為你不來了。”
李彥榮告訴自己,這是最后一次任性。
追尋的美麗自己
當初懷抱簡歷尋找與美有關的行業時,李彥榮認為,美就是打扮得更漂亮。但與蘇美、薇妮Vinistyle一起前行的6年時間里,她發現美還可以有另一種詮釋:自信、真誠、勇敢。
這種美由內散發至外,不僅體現在蘇美的公司文化中,也融入她們一手創造的薇妮Vinistyle品牌里,“渴望遇見下一個自己”,是蘇美人與薇妮Vinistyle會員的生活態度,也是李彥榮的人生座右銘。
懷著這樣的初衷,李彥榮與薇妮Vinistyle共同成長、越走越遠。2010年之后,當很多同齡人還在不斷跳槽、尋覓新起點時,她已經憑借腳踏實地的努力開始接手管理店面,走出完整成長之路;2014年1月,她走上了蘇美旗下薇妮Vinistyle品牌的江西省大區經理崗位,管理60家店面。而此時的薇妮Vinistyle品牌門店,已在北京、江蘇、四川、江西等省市開設超過500家,產品SKU超過300個品種。
她是女漢子,也是職場女精英,待人接物、統籌協作,透出利索、干練的勁頭。但生活中對美有了另一番感悟:“放松的生活才是美的延續,能夠肆意享受生活才是我們追尋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