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澍


北京英華聯眾俱樂部,一個3歲男孩正與“臺球皇帝”亨得利同臺PK。站在40厘米高的臺子上,手拿比自己還高出一頭的球桿,小豆丁左右開弓,每一次瞄準、擊球都精準無誤,伴隨著“噗噗”的桿聲,短短十幾秒內,球桌中間的15粒球不偏不倚全部入袋。
這讓亨得利異常興奮:“這是我在臺球桌上見到的最不可思議的一幕,這個3歲孩子真的很有天賦。”
被亨得利贊不絕口的男孩就是“臺球神童”汪烏卡。自2013年8月因為一段在臺球桌上精準、快速地擊球視頻成為網絡紅人,這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開始頻繁接受國內各大頂級臺球賽事的邀請,與希金斯、亨得利、丁俊暉、潘曉婷等高手過招。球桌上的他收放自如,經驗老到,被稱為“斯諾克神童”、“下一個奧沙利文”。
汪烏卡的背后,是一直都陪伴著他的父親汪銀。正是父親用對臺球二十多年的喜愛和經驗,發掘了兒子的天賦,訓練他成為“神童”。
祖孫三代的夢想
汪烏卡是汪家臺球館的活招牌。因為他,安徽宣城的許多臺球愛好者都慕名而來,只為體驗一把成為卡卡桿下敗將的滿足感。
連父親也沒逃過認輸的結局。汪銀三十出頭,和球桌的緣也結了二十多年。童年時,同樣熱愛臺球的老爺子定制了張臺球桌,在家里開起了球館。雖然自己球打得一般,但兒子卻對這項新奇的運動產生了興趣,經常搬張小板凳坐在一旁看客人打球。再大一點,汪銀閑來無事就在家里搗鼓兩桿,還在安徽宣城廣德縣城的比賽中得過冠軍。
如今,汪銀把對臺球的喜愛全都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卡卡還未出生時,汪銀就花費1000元訂做了一張四四方方、和小板凳一般高的臺球桌,作為送給兒子的禮物。
剛剛有了肢體行動力,卡卡就整天在球桌上爬來爬去不愿離開;1歲多還走不穩路,他得到了與臺球有關的第二份禮物:一個小架桿,這讓他能一手扶著臺子、一手捏著小拳頭握桿打球了。而遇到天氣熱不能外出時,汪銀父子干脆就在家切磋球技,卡卡就是在那時對進球有了強烈欲望。
“進球了就會開心得直拍手,咧嘴大笑;如果球沒打進,他會像普通小孩子一樣鬧脾氣,非要我把球重新擺好,再來一次,一直到把球打入袋才罷休。”汪銀又好笑又驕傲地回憶。卡卡和他爸、他爺爺一樣喜歡臺球,而且頗具天賦,祖孫三代的臺球夢想,似乎終于在孫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草根“教練”的玩樂訓練法
汪銀開始思考與天賦有關的教育問題。他沒想成為一個教育家,但如何保持卡卡的興趣熱情、怎樣助他成才又不揠苗助長?糾結了一陣的年輕父親最后決定:“當游戲一樣玩球,才符合小孩子的天性。”
他給兒子制定了一個時間表:夏天小家伙醒得早,每天早晨6點就吵著起床,那就起床后“玩”1小時;早餐后8點“玩”到10點;下午2點半開始再“玩”兩個多小時。
汪銀能教的是姿勢、比賽規則和一些經驗技巧。兒子能走穩后,他開始手把手教他玩中式黑8球。如何看準角度、如何直擊、如何勾球,卡卡學得有模有樣,成長神速,成天纏著父親和自己比賽。汪銀不得不把做花木生意之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和兒子一起玩球。
為了讓兒子更有興趣,他還專門制定了趣味性的臺球規則,比如快速擊球,多角度勾球進袋等等,這些進球方式很快成為卡卡的最愛。
依照自己對臺球的經驗和喜愛持續訓練了一年,2歲多的卡卡在中式黑8的球桌上什么球都能打進。每逢有客人來家里,汪銀都會讓兒子來上兩桿,得意地炫耀自己的訓練成果。
游戲也要遵守規則
汪銀嘗到了臺球教育的甜頭,準備提高難度,決定教兒子打斯諾克。
斯諾克的球臺較大,袋口小,要求的精準度比其他形式的臺球運動更高,是綜合難度最大的。而與碩大的斯諾克球臺相比,小卡卡的身形顯得更不起眼了:球桿比身高高,必須站在一個40厘米高的臺子上才能擊球。但這并不能減弱父子兩人對斯諾克的熱情。
雖然是游戲,小孩子也有玩累、不想遵守游戲規則的任性時候。有時眼看要輸球了,他也會利用爸爸碼球的瞬間偷懶,舞動著球桿,調皮地嘟嘴:“不想打了嘛!”汪銀從來不故意輸球給兒子,他已經把兒子當成了同齡的對手:“不行,再玩一局,爸爸陪你,看我們誰厲害?”比賽、輸贏,這無疑是小家伙的軟肋,爸爸的“引誘”讓卡卡又來了興趣,迅速站起來乖巧地順好桿子,搭好指形,開始反擊。
在那段紅遍網絡的視頻里,短短幾分鐘內,小家伙將五個豎成一排放在小立柱上的臺球通過擊打最后一個,讓其依次擊倒前一個,最終將最前端的一個球擊入中袋;最后小家伙連彈三庫后將一只紅球擊入中袋……這神奇的一幕固然有汪烏卡天賦使然,但每天堅持不懈的訓練更是幕后功臣。
與高人過招
把兒子的擊球視頻傳到網上,汪銀本是被朋友們“唆使”。2013年8月,一個朋友在網上看到小孩打臺球的視頻,“卡卡的水平比他們高太多啦。”他抱著好玩的心態也跟風上傳了一段名叫“中國3歲男孩卡卡”的視頻,沒想十幾天內就獲得60萬點擊量,所有網友都驚呆了:“這才是斯諾克神童啊!”
父子倆一夜走紅,汪銀的手機被媒體頻繁轟炸,各類賽事也發來邀請。但他不想炒作兒子,“但覺得可以借此帶兒子出去走走,開開眼界。”
在廣德縣城,少有人不知道小卡卡,不但自家球館,縣城里的很多臺球室兒子都光顧過,有的臺球室還專門給小卡卡設置了打球的專凳。可兒子的天賦不能局限于在縣城里找對手、練球技上,汪銀把每一個電話內容都記下來,然后選出適合的比賽帶兒子全國各地跑。一年時間里,爺倆受邀去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與“臺球皇帝”亨得利、4屆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冠軍希金斯、“臺球神童”丁俊暉和“九球天后”潘曉婷同臺競技。
“他們首先都覺得這個小孩好玩,那么小個人,一絲不茍地站在臺子邊,表情特嚴肅。后來看了他打球,覺得卡卡是真有天賦。”汪銀說,亨得利的評價后來在希金斯、丁俊暉、潘曉婷那里都得到了贊同,并毫不吝惜地指導他。
保持冷靜
但邀請越來越多后,汪銀的挑選標準也越來越高,“如果想上節目或者活動,我們至少能去15個,但我們只去了幾個。”每個節目差不多都會為卡卡開出1至2萬元的出場費,但汪銀只看重節目的正規度、知名度以及是否有機會讓兒子與高手們過招。
小卡卡已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以不到4歲的年齡做到10秒鐘命中15球,21球左右開弓,撞三庫進球……由于年齡小,汪烏卡依然用“好玩”來形容和高人們過招的感覺,汪銀也不想對孩子過分強調這些成人眼里的榮譽,“我不想他出名,只希望他在一次次的接觸和歷練后能有出息,不辜負了自己的臺球天賦。”
仍舊是個孩子
面對打球,小卡卡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想法也越來越多。他常常噘起小嘴向父親撒嬌:“好累的,不好玩。”甚至還會舉著自己的胳膊和小手給人看,“你看這里,爸爸說是肌肉,指頭上都脫皮了!”不過說起未來,小家伙也會學著爸爸教他的樣子說,“我叫汪烏卡,我球打得好,我要為國爭光拿第一。”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為了讓卡卡更投入地學球,汪銀沒有讓他繼續上幼兒園。這讓夫妻倆發生了爭執。在媽媽眼里,小卡卡不只有臺球天賦,他的聰明還體現在其他地方:貼在墻上的拼音掛圖,教兩三遍就熟記于心。不上幼兒園,以后會不會上學后落后于同齡人?
汪銀卻壓根不擔心,孩子不該拘囿在一條路上,學習成績更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他現在倒是擔心起自己來。他的技術都是在街頭學來的,更缺乏理論知識,未來可能難以繼續教小卡卡。雖然也有職業教練提出希望教兒子,他拒絕了:“10歲以后再讓他去北京的專業學校更好。”
做父親的也不想再讓媒體和其他人過分關注卡卡的天賦,這會給孩子壓力,“應該讓他順其自然,自然成長。”
距離上小學還有幾年時間,經過一段心理斗爭后,汪銀夫妻倆決定就讓汪烏卡在家“上學”,“讓他玩吧,這才是他現在的生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