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試
你是隱藏過敏人群嗎?
并不是所有的過敏癥狀都會像對堅果、花生過敏那樣癥狀明顯。通過以下測試,看看身體已經給了你哪些不易被發現的過敏信號。
兒童篇
異常食欲不振,或者飲食亢奮;
忽然入睡困難或嗜睡;
情緒煩躁或極度萎靡,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多動,不能安靜地坐著吃飯、聽故事或看電視節目;
拒絕被接觸,不愿穿衣、脫衣;
睡覺不踏實,喜歡從床的這頭睡到那頭;
喜歡蜷縮在桌椅下、床底下或家具內等黑暗的角落里;
4周歲以上的孩子忽然出現間歇性講話困難。
當孩子出現身體、行為異常,經檢查又沒有其他生理疾病時,應該考慮孩子出現過敏癥狀的可能性了。
滿足以上任意一條,表明身體有過敏反應,可能是過敏體質或急性過敏癥狀;滿足任意兩條,可以確定身體有過敏癥;滿足任意三條以上癥狀,說明孩子有嚴重的過敏反應,并可能遭受多種過敏原刺激。
成人篇
吃過瓜果蔬菜后,口腔癢且有刺痛感;
吃過小麥和奶制品之后產生頭痛或偏頭痛;
沒有異物堵塞,進食后卻忽然出皮疹、現呼吸困難等癥狀;
食用乳制品之后出現泡沫樣腹瀉;
皮膚出現皰疹樣皮炎;
忽然對某種或某類食物上癮,進食欲望強烈;
吃進食物去半小時之內,出現連續地打嗝、排氣。
進食后一直感到疲勞不適,長時間不能恢復;
如果你經歷過以上任意一條,那么可以判斷你的身體對某種過敏原反應強烈,如果多次出現這種狀況,則可以判定為過敏體質。
滿足任意兩條癥狀時,建議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和接受治療。
預防篇
警惕三個過敏期
出生~1歲
過敏類型:食物過敏 皮膚過敏
癥狀:腹瀉、濕疹
1歲以內是這幾種常見嬰幼兒過敏癥狀的高發期,也是過敏癥狀的雛形期。但家長不必過分驚慌,只要措施得當,多數孩子的過敏癥狀會在一歲以后減緩甚至消失。
預防手段:
母乳和水解配方奶粉:食物過敏多源于孩子對高蛋白或乳糖的過敏,除了提倡母乳喂養外,部分水解配方奶是預防過敏的首選。
避風:如果父母兩人中有一人或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史,從孩子出生起就要開始注意避風,保證營養,避免過敏性濕疹的形成。
輔食: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建議6個月以后再逐步添加固體食物,尤其多吃富含維C的水果,如橘子、蘋果,深海魚類等。其他如熟胡蘿卜、益生菌等也對提高免疫力、讓它不那么嬌氣有明顯的幫助作用。
3歲~7歲
過敏類型: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鼻炎
過敏癥狀:咳嗽、氣喘、胸悶;流涕、打噴嚏
此時孩子以呼吸道過敏為主要反應,3~7歲為癥狀高發期,一旦預防和治療不及時,就很難根治,演變成其他慢性過敏癥狀。
預防手段:
房間布置:避免使用棉質窗簾和沙發套,每三天更換一次床單和枕套,房間要保持清潔無塵,經常通風換氣。
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的同時,要避免讓孩子做過于劇烈的活動,可以將興趣愛好與體育鍛煉結合起來,如跳舞、輪滑、跆拳道、游泳都能提高機體防御能力,并減緩、改善和治愈過敏癥。此外注意天氣變化避免著涼感冒和少吃冷飲也非常重要。
擇居:對于過敏癥狀嚴重、醫治效果不明顯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更換居住環境。如購房時避免選擇8~10層的揚灰層,避免居住較潮濕的底樓,選擇采光較好的朝南房屋。
藥澡:傳統的泡藥澡具有殺菌、消炎、緩解過敏的效果,適應于癥狀較輕的皮膚類過敏癥的預防。
7歲以后
過敏類型:嬰幼兒期沒有治好的,全在7歲以后變成老毛病了。
孩子在7歲以后到成年,面臨的環境會更加復雜,過敏癥狀的治療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必須采取更綜合性和長期的預防和治療手段。
預防手段:
運動: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對改善體質非常有幫助,包括有氧操、慢跑、競走、游泳等。1~2個月后可適當增加無氧運動,如長跑、投擲、打羽毛球等。
去戶外:皮膚上寄存的微生物數量越多,機體抗過敏的能力就越強。成人防過敏,除了發病期及需要終生服藥的高過敏人群要遠離過敏源、保持環境清潔,平時要多對過敏原主動“出擊”。
芬蘭醫學家認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皮炎患者,應適當接觸草地、樹木中的微生物,以此提高機體免疫力。越是刻意避免接觸環境中存在的過敏原(比如某些食物、寵物等),越是容易對這些產生過度反應。
益生菌:益生菌不是小孩子調節腸胃菌群的專利。成年人更應該堅持服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正確補充益生菌,對幫助成人抵抗過敏的效果不遜色于孩子。
做不做過敏原測試?
目前做過敏原檢測的多是孩子,大多數成年患者即便知道自己過敏,也不清楚過敏原具體是哪些,無法做針對性治療。所以經常過敏的患者一定要做過敏原篩查檢測,查清楚到底是接觸性的、食入性的還是吸入性的過敏原引起的反應。
治療篇
這些抗敏的方法真的有用嗎?
如果預防手段無效,自己又是名副其實的“懶死星人”,很多過敏癥患者都把希望寄托在藥物和保健品身上。但那些常用的藥物和保健品治療手段,有多少是有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