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雯
村村樂的突然走紅,始于一個令人意外的頭銜:全國最大刷墻公司。而事實上,它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農村市場門戶網站。
當電商喊著“渠道下沉”,傳統實業也意欲在農村拓展市場時,落后的互聯網基礎建設、互聯網基因的嚴重匱乏,以及村民們保守陳舊的消費觀念卻給了他們狠狠一擊。
怎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農村推廣的道路?在傳統電商紛紛苦求答案時,村村樂這個年輕的創業公司,卻僅用五年時間便成功打通了傳統電商和農民之間的互聯網壁壘。
時間正是農村互聯網市場競爭中最大的市場壁壘。而村村樂,恰好先行一步。
“咱村里有人!”
1999年,大學畢業的胡偉通過創辦IT公司撈到人生第一桶金后,開啟了自己對農村O2O市場的探索。
盡管此時的農村互聯網市場鮮有人涉足,胡偉卻堅信互聯網趨勢遲早將從城市席卷至農村,如果自己提前搶占這一風口,必然能將農村資源和優勢牢牢把控在手。
首要問題是,如何將農民聚合到自己的平臺上?胡偉想,如果自己打造一個以村為單位的“鄉村版校友錄”,讓農民擁有一個能夠針對本村大小事宜進行交流,同時能找到商機的平臺,他們必然會樂于接受。
但農民對互聯網的生疏,以及農村電腦普及率低的現實,成為村村樂最大的阻力。有農民聽到村村樂的宣傳時面露不屑:“上網討論還不如開會方便!”
胡偉不得不“曲線救國”。他計劃拉攏學生、外出務工人員等從農村出來的成熟網民,讓他們先熟悉論壇,再利用他們在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回家的機會,以獎勵論壇積分的方式鼓勵他們拉攏更多用戶。很快,村村樂發展成國內最大的農村門戶網站,不但成功覆蓋全國60多萬個村子,注冊用戶更是超過800萬人。
用戶一多,自然需要一股力量將這群人緊緊黏合。胡偉深知農民對同村人的信任度遠高于網絡,于是他打造了“網絡村官”管理模式——每個村選取一位負責人來管理該村上網用戶,同時承接村村樂提供的刷墻、拉橫幅等“任務”。
胡偉將村官人選鎖定在村長與大學生這兩個群體上,因為他們在當地具有極高的口碑和可信度。一方面,農民將他們看作致富領頭人;另一方面,他們靈活的思維方式更容易接受互聯網新鮮事物。
但由于“網絡村官”數量龐大,尚未盈利的村村樂不可能為他們發放工資。為了將這群“黃金資源”牢牢抓住,胡偉推出了諸多措施:推薦其擔任知名品牌農作物的代理商、提供資金幫助他們創業……
在這樣的互動中,農民、村村樂和“網絡村官”三者之間慢慢培養出信任。
“粉刷匠”的大生意
多年的發展讓村村樂在中國80%的村莊中總共安插了20萬名優質的“網絡村官”,但如果無法將這筆資源變現,那么村村樂的商業閉環始終無法達成。
幸運的是,隨著傳統電商“渠道下沉”的發展策略,農村市場逐漸受到重視。然而農村“土氣”的特色讓電商無法將城市里那些電視推銷、真人秀照搬過來;而農村用戶生活交際圈狹小、文化水平有限等局限性,也讓電商遲遲摸不著門路。
這給了村村樂最好的變現機會。日趨提升的知名度,讓村村樂成為各大電商眼中最好的合作對象。
在將電商需求和農村市場進行分析后,胡偉決定“刷墻”——即幫企業將口號、標語刷在戶外墻面上來提升企業品牌。因為在農村,沒有比“墻面廣告”更加簡單直達的宣傳載體。
早在2014年初,京東、阿里、蘇寧等電商巨頭就曾親自下村進行刷墻,三者彼此間還“暗藏殺機”:京東率先發招,“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意欲將村民拉攏;阿里接著參戰,“生活要想好,趕緊上淘寶”,希望借淘寶扳回一局;而蘇寧則直接將戰火點燃,“當心花錢淘假貨,正品省錢來蘇寧”。“刷墻”大戰愈演愈烈。
當然,胡偉樂于見到這場“戰爭”。眾電商瘋狂爭奪市場,意味著資源已經成熟的村村樂大有機會。原因顯而易見,如果企業親自在全國尋找目標村莊,再雇人刷墻和定期維護,不但投入成本太大,還常會遭到村民阻攔而被迫放棄。
而村村樂則是直接向企業提供周詳的鄉村名單,再將對方所選擇的意向區域發布在網站平臺并通知該區域的“網絡村官”,讓農村用戶在平臺上進行“認領”,最后按照企業所指定的廣告內容刷墻。即使村民不配合,“網絡村官”往往都會以人情勸慰對方來解決問題。
比如農村主干道上李大爺家的墻,企業工作人員想要直接刷墻,李大爺不一定會同意。可村村樂“網絡村官”不僅是同村人,甚至還可能和李大爺家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只需要兩包煙就能說服李大爺同意刷墻。
很快,蘇寧電器找到村村樂,希望在全國1000多家“蘇寧易購服務站”所輻射的周邊村莊都能看到自家廣告。于是,胡偉根據村村樂的平臺數據,找出這些門店周圍村莊和“網絡村官”,再按照每平方米25元的報酬和村民進行合作。
之后,京東、阿里也紛紛加入,先后成為村村樂的客戶。
除此之外,胡偉還利用承接電影下鄉、路展巡演等方式和企業進行合作,完成一次次“接地氣”的推廣宣傳。
去年,村村樂和黑龍江白酒品牌“老村長”簽下合作協議,雙方先將目標范圍鎖定村民人數達千人以上的村子,然后每次在播放電影前都會在片頭播放15~20秒品牌廣告。那句“別拿村長不當干部”的經典廣告語,讓村民們很容易產生品牌認同感,進而在購買酒水時習慣性選擇“老村長”白酒。不少村村樂的會員則成為了老村長酒長期推廣員、促銷員。
正是通過這些模式,村村樂迅速成為各大電商看重的合作對象,同時村村樂也從中得到年收益達幾千萬元的傲人成績,并被VC估值超過10億元。
“山路”也可以很廣闊
率領村村樂和多家廠商達成合作后,有了底氣的胡偉開始轉變互動模式:與其等待企業找上門,不如率領村民主動走出去。
為了能讓村民能第一時間了解外界訊息,村村樂除了在每個村子都設立宣傳欄張貼最新信息外,還在每個村子里打造了以超市小賣部為據點的服務中心,提供免費Wifi,讓村民與互聯網擦出火花。
從前,村民王大嬸想買電飯鍋,需坐一個小時的車到縣城才能買到。不但費時費力,售后還得不到保障。而自從小賣部“變身”服務中心后,王大嬸只需告訴售貨員自己的需求,就能馬上在電商平臺找出心儀的電飯鍋,感受O2O帶來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村村樂利用這個小小的服務中心,收集到農村居民對于電商需求的各種真實數據,當大量村民對某種產品產生興趣時,數據分析可以敏銳地偵測到這種趨勢。比如村民們最常用的電商平臺是哪個?最喜歡買的電視品牌是什么?事實上,這些有效數據才是村村樂最具含金量的“產品”——互聯網時代,能否掌握大數據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產品決策。
如今胡偉已經接到好幾個省、城市的邀約,希望村村樂能夠利用其強大的“網絡村官”資源和互聯網公司優勢,承接“電子商務下鄉”的培訓工作。“這將是村村樂今后需要發展的一項重要業務板塊,我們也在積極地整合資源,以最接地氣的方式讓農民們盡快融入到電子商務時代。”
摘編自“商界”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