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羈
各地2014年的平均工資數據已于近日陸陸續續出來了。在這些省份中,北京的平均工資最高,城鎮私營單位為52902元,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超10萬,達到102268元。看過這個消息后,我為此流下了羞愧的淚水。
許多網友表示自己拖了工作所在地的后腿。事實上,每逢公布跟收入有關的“平均數”時,總有很多人感覺自己拿到手的工資沒這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么每次公布平均收入,大多數人都感覺自己在拖后腿?
平均值與中位數的PK
正常情況下提到一個事情的平均情況,我們很容易就想到平均值,把所有的值加起來再除以總數,比如一群人的平均身高,平均每人讀幾本書,又或者平均每人在熟睡中能吃進多少只蟲子……
用到工資上,這個算法也成立。如果人的工資分布比較均勻,用平均值體現出來的收入就比較能反應現實情況的“平均”收入。什么叫均勻分布呢?我們拿2007年西藏地區農民收入的分布情況來舉個例子:
這是一條漂亮的正態分布曲線:中等收入群體比例趨高,高收入和低收入趨少,也是一種被廣泛認同為結構趨向合理的收入格局。但是世界并不總是如此美好。實際上,當今世界主要大國的收入分布均屬于左偏分布,長成下面這樣:
美國肯塔基州的平均工資為39,520美元,而實際情況是工資在平均值以下的人,要比在平均值以上的人多很多。這種情況下,少數有錢人把平均值生生捧了起來。如果有一天比爾·蓋茨來到了我們的辦公室,那么我們辦公室全體人員工資的平均值,呵呵,那就不知道會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這時候用平均數,就跟大家的感受相差甚遠,而用中位數來體現該地區的平均工資更為合適。中位數保證了有一半的人工資低于這個數,而另一半的人高于這個數,幾乎不受高低兩端收入變化的影響。實際上,肯塔基州的工資中位數為31,220美元,比工資平均值低了8,300美元。
這在當今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人們工資的平均值比中位數高出個百分之二三四十都是經常的事兒。如果媒體想讓讀者高興點,就多公布工資中位數,如果看讀者不爽想讓讀者受點打擊(本人發誓我從來沒有這種不良動機),就在平均工資的問題上多下工夫。
2005年,英國的媒體關于國民平均工資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的問題就展開了很大的一場爭論。英國財政研究所發布了一份報告表明,2003年到2004年間國民的實際家庭收入比上一年下降了0.2%,這里取的是平均值。這份報告也同樣指出,實際家庭收入的中位數增長了0.5%。
當這件事情在媒體上表現出來的時候,一些評論員便把明顯的“平均收入下降”這一問題拿出來大書特書,作為批評政府的有力證據。當時英國的財政大臣,也是后來的首相戈登·布朗迎著炮火解釋:“咳咳,當我們談論收入時我們談論中位數,因為收入分布不均勻。”
不過確實,平均值和中位數比較起來,人們對前者更熟悉,反應也更敏感,在人們心中,“平均”二字幾乎就和“平均值”劃了等號,以至于我們在面對像收入這種分布不均勻的東西時,也會忘掉兩者的區別。直到某一天,當你把“平均工資”和自己的工資一對比,驚訝得想讓它去開個介紹信來證明它真的是平均工資。這時候,我們建議你去看看工資中位數,安撫自己受傷的心靈。
不過壞消息是,有關部門在公布中位數這件事上,并沒有什么積極的動作。原因嘛,你懂的。
“被平均”了的美國同胞
這種沒問過你意見就把你平均了的情況,不止在中國有,美國人民也在不斷地被打擊中開始清醒認識到平均值和中位數的區別。
2014年9月,美聯儲發布了連續三年的消費金融調查報告:2010年到2013年間平均家庭收入增長了4%至87,200美元,而這三年間家庭收入中位數則下降了5%至46,700美元。
正如魯迅《故鄉》中的楊二嫂指出的,“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平均值的增長是因為有著最高收入的那群人,所得收入在這三年間增加了10%。而收入本來就一般般的人,收入繼續停滯不前,最窮的那部分人則持續掉隊。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美國人民的家庭資產凈值(房屋、股票及其他投資價值減去所有負債后的金額)上。這三年間家庭資產凈值的平均值屬于持平狀態,在535,000美元,但這背后其實是兩股力量的角力:最有錢的那10%的人,他們的資產凈值增長了2%,而其余那90%的人,他們的平均資產凈值是下降的——這三年間的家庭資產凈值中位數下降了2%。
這種平均值高于真實平均水平的情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對于美國來說,1950年到1980年間,情況是完全相反的,拿著較低工資的那一半人的收入增長比另一半人要快。
1950年美國平均家庭收入比中位數高15%,到了1958年,這個比例降到9%,這8年間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了2.5%,而低收入的那一半人群增長了3.1%。80年代以后,平均值就力壓中位數一直走高。過去三十年的美國是收入分布變得越來越糟糕的三十年,而過去十五年間的經濟增長主要是讓最有錢的那部分人受益。
平均值就算不準確又能怎樣?
在歐美等國,收入分配的統計早就開始用“中位數”來反映收入分配狀況,中國香港和澳門也都有相應的指標。2012年,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了城鄉居民收入中位數,中位數也小于平均數。
總體來說,我們國家還是比較依仗平均工資,比如五險一金、殘疾就業人保障金、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優撫救濟標準、基本養老金和退休費發放數額、最低工資標準等,都是以平均工資作為重要參考。
國家司法部門確定人身損害司法賠償主要依據的也是平均工資。此外,平均工資還是計算GDP 的重要依據,因為對于那些提供服務的、非物質生產部門來講,由于它們沒有提供產品,所以統計部門通常只能用工資來作為該部門的增加值的表現。
如此多的政策措施的制定都參照了平均工資,如果平均工資不能反映真實的大多數人的情況,將使很多政策在制定時發生偏差。
不管怎么說,在平均工資仍獨占鰲頭的時候,各位不妨學本人的樣子,把它當成鞭策自己的機會,一看見平均工資公布了,就安安靜靜地回到辦公桌前好好碼字了,比領導揮舞小皮鞭還管用。
請相信,雖然不能拼爹拼媽,但是只要努力學習知識,提高文化修養,肯定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改變自己的命運。
摘編自壹讀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