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當下教育的看法,我只有四個字:我不相信。
我們在不斷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們開脫。教育不是這樣,中國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而我不相信所有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我們有一個奇怪的心態(tài),就是不怕有問題,只要找到辦法,問題總能解決。我要告訴大家,這是謊言,有些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得了癌癥,如果早期發(fā)現還可以治療,如果發(fā)現了卻不去治療,或者用更壞的辦法去對待,或者說縱容它發(fā)展,到了癌癥晚期再去治療,還有用嗎?
我想,中國教育可能就是這個情況,我們的腦海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國正面臨著很多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面臨過的問題。
比如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么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時間內,有計劃地出現在一個國家。請別忘記了,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很多都是針對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的。今天,我們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別忘了,接受教育的對象的主體,已經是所謂亞種了。
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我們今天講快樂教育,講我們的童年很快樂。可是,我們的童年快樂嗎?至少我一點都不快樂。
回憶一般都是虛幻的、快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誰不是一路考試拼上來的?我們小時候也有那么多作業(yè),我們小時候還吃不飽飯,有時候還被老師揍兩下。
憑什么教育是快樂的?教育怎么一定是快樂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憑什么對注定將要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我想不明白。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那么,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
聽說前段時間教育部發(fā)了一個文件,內容是“賦予老師批評學生的權利”。老師批評學生的權利要賦予?何況什么時候被剝奪過?沒有剝奪要重新賦予嗎?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現在對孩子一味表揚,那懲戒呢?
我們講跟國際接軌,接軌了嗎?我看是“接了個鬼”。我是在歐洲留學的,我們常講歐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國的好學校規(guī)矩嚴到什么地步。英國議院通過了一條法規(guī),大意是“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采取包括身體接觸在內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遵守紀律”。說白了,就是可以適當地揍。
大家都說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后面墻上,經常懸著一把戒尺。
而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嗎?
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正的負責任。
人類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美國也不公平,中國也不公平。現在幾乎可以說唯一的一條公平線就是高考,可如果說按照所謂的素質來加分來招生,那么,中國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進北大、清華?
我現在提倡恢復裸考,不要加分。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
問題是,我們面臨的矛盾我們必須自己心里清楚。有人問我:“錢老師,您這幾年講國學,講《三字經》、《弟子規(guī)》,您覺得推廣《三字經》、《弟子規(guī)》的最大難處在哪里?”
我一般的說法是希望有關部門大力推廣,進入學校。其實這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按照《弟子規(guī)》、《三字經》,按照今天的名校的標準培養(yǎng)孩子,那么,這些孩子到社會上90%要吃虧。你把按照《弟子規(guī)》那樣忠誠、守信、孝悌的孩子放到社會上看看,很可能就吃虧!我們要講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對于中國的教育,我們要有一種極度的憂患意識,而且應該是在接近絕望基礎上考慮的。很多人問我:“錢老師,你的孩子怎么辦?”我的回答是,我把他送出去。
我兒子在華東師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當然很好。但是社會環(huán)境跟我們那個時候不一樣了,所以我贊成對孩子真的要嚴格。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人是不得不學,是為了某種目的去學。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
我父親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兒子教育孫子。
有一次,我教訓孩子,我父親在旁邊就有些不愉快。
我兒子說:“爸爸,你為什么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
我說:“因為你錯了。”
他說:“錯了也不能用這樣的口氣跟我說話。”
我說:“《三字經》沒讀過?”
他說:“你不就是想說 ‘養(yǎng)不教,父之過嗎?”
我說:“是啊。”
他說:“你前兩天不還講《弟子規(guī)》的嗎?《弟子規(guī)》里說‘守孝悌,次謹信你都不讓你老爸高興,憑什么我讓我老爸高興?”
這件事當然可笑,但我認為,我們的傳統教育在今天已經崩塌,我們正面臨著根本的沖突。作為家長,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兒子的老師看他不成器,揍他兩下,罰站一會兒,這是應該的。教育部就應該定出這樣的規(guī)則,對學生要有懲戒。
我們現在都說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贊揚他,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
我講《弟子規(guī)》講到“守孝悌”時,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內的“不孝、殺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來,以備我選用作反面例子。不一會兒,助手告訴我:打印紙沒有了。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也許我這個想法很突兀,應該想辦法如何讓孩子學習更成功,但我內心“不相信”,所以我選擇把我的真實想法跟各位匯報。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恐怕未必應該全然簡單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教育是應該跟社會“對著唱的”。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還是教育在教育社會?應該是教育在教育社會。現在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這樣教育的本體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價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們這個民族原來給教育賦予那么高的地位和價值,在今天都已經被打亂了。
我們這個社會最后一道防線是教育,我們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我們也不要輕易向我們的孩子讓步。 摘自錢文忠在“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